分享

3~18岁的财商训练手册,让孩子受益终身!

 快乐的知识海洋 2018-08-12

前一段时间,一则“名校硕士啃老”的新闻引爆了朋友圈的讨论。48岁的大卫从小就是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读工程硕士。但是,他回国几年都不肯工作,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还有这样一些新闻频出:年仅11岁的涵涵,用妈妈的手机看直播,频繁在某直播平台充值打赏,竟消费7万多元。


再往前,校园贷、裸贷事件频发,很多大学生为了几千元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最终欠下数十万的校园贷债务,金钱意识的淡薄一次次地突破了我们的认知……


造成这些可悲的局面,不仅跟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些孩子财商之低。


财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宝贝,压岁钱一年比一年多,很多家长都会尝试让孩子支配自己的金钱。就拿压岁钱来说吧,有些孩子会挥霍,有些孩子却会储蓄,甚至让父母协助自己理财。正确的财富观很重要:不乱用零花钱、学会储蓄、正确看待网络消费,这些都与财商有关。趁这个假期,让孩子开始接触财商教育吧。

财商教育的三大误区,你中了吗?



在正式聊财商前,先聊一聊这几年我看到的家长在儿童财商教育上常见的误区吧。这些误区,归根结底跟分为三类,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误区一:担心孩子失败,过度干预


很多家长都会把财商当作一个结果性的教育,就是把孩子财商“好”看作一个结果。


举个例子:

很多6岁以上的孩子,在管零花钱时是没有被充分授权的,也就是说他依然没有决定自己的零花钱到底应该怎么用的权利。很多孩子认为零花钱的使用一定要跟家长商量。


事实上,我们所谈的儿童财商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不断地去感受,失败了也没关系,并不是说家长给孩子发号施令让孩子去怎么做。


财商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个中滋味,从中再逐步培养财商能力,最终能管理好自己的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这块,最终达致人生的幸福。


误区二:重视不足

大家都很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智商不必多提,情商关乎我们能不能处理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一个人必然是有经济学属性的,驾驭自己资源的能力也必不可少。


儿童财商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赚钱、理财,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个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人,都要有驾驭自己资源、达致幸福的能力。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家长虽然会给孩子读一些财商绘本,或让孩子上财商课程,但并没有把它提升到一个必要的程度。


误区三:儿童财商教育不系统

  

常有家长问我:我孩子现在四五岁了,已经给了零花钱了,是不是财商教育已经算结束了?六七岁以后,是不是以后财商教育都不用再继续了?


其实,零花钱只是个开始而已。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部有个财商教育路线图,我们从中能清晰地了解每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达到的财商教育目标和方法。


财商教育路线图:3~18岁,孩子应该懂这些



3~5岁

1. 你需要钱来买东西

 常常有朋友问,孩子几岁可以给零花钱?几岁可以开始财商教育?我的观点是:只要孩子接受“生活所需要的资料和资源都是需要钱买来的”这一观点,就可以开始财商教育了。


在国际通行的财商路线图中,3~5岁这第一个阶段,我们的重点之一是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都是要用钱来购买的。

2. 知道钱从哪里来

钱是通过我们的劳动和工作挣取来的,这一点是需要孩子在5岁前就能够辨别清楚的。


在实际生活中,有家长问我,他的孩子一直到上小学,都没有向家长要过零花钱,这是不是财商非常好,很节约?


其实,这可能跟节俭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孩子从小物质极为丰富,根本就不知道东西是要钱买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孩子根本没意识到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从来没开口要过钱,可能不叫财商好,而是完全没有去教育和发展。


3. 在买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前,你可能得等待

“等待”,跟财商培养中另外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就是延时满足的能力。延时满足能力是在“等待”这两个字上的一个加强。


跟我们的孩子讲,为了将来某一个财务目标,我们要先把钱存下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平时花钱不能那么“潇洒”了。为了想要得到一个对我们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前期要做出一些牺牲。


谈回我们前面说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等待,家长就必须把零花钱的支配权全部交给孩子,让孩子有把钱花光的权利。到了一定程度,孩子会为了一个月之后要买的玩具,把平常的零花钱攒下来。这个过程,才是真正地学会延时满足。

  

4. 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让孩子制订自己真正的购买目标,也就是能区分自己的“需要”和“想要”。


比如水和可乐,水是发自我们生命的需要,而可乐,只是因为我们想要。需要和想要的优先度是不一样的。前面说要“等待”,那我们可以为什么事情去等待?就是为那些我们发自内心需要的事情。


6 ~10岁

1. 货比三家 

6到10岁,孩子就要会在实际的消费中做比较选择了:比价格、比质量。除了实体的购物,还能借助网络来做比较,做到“货比三家”。


2. 网络安全意识 

网购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了,孩子也该从此了解在网上购物哪些信息能透露,哪些不能。


3. 了解银行和储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金融体系的运转体系,了解银行的本质。在国外一些国家,父母要帮这么大的孩子开一个独立的储蓄账户,然后也真的把这个账户的管理权限交给孩子。


11~13岁


1. 学会储蓄

 理论上讲,孩子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养成了延时满足的能力,而国际通行的财商教育路线图里,在11~13岁,是有一个“强制”储蓄的步骤的,通俗地说,就是让孩子每有一块钱就至少要存起一毛钱。

我除了做孩子的财商教育,也进行成年人的财商教育。不得不说,很多成年人其实也没有养成储蓄的习惯,总会“月光”。“月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从小没有培养起来延时满足能力,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我看到有些成年人,30岁了也未必具有财商。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这样,甚至成为啃老族,就必须要为财商教育买单。


无论是零花钱还是打工赚的钱,任何收入都要存下来至少10%。不管孩子要买什么,也请家长彻底地跟孩子划清界限,两个字:别管


2. 了解信用卡,了解负债

11~13岁,孩子就该了解负债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了解信用卡消费贷款对个人的信用和消费的影响。


不必忌讳或者担心,利弊都讲。让孩子知道贷款的优势,它能增加我们的消费额度,能让我们有杠杆平衡生活,提前享受生活。但要着重讲它的害处——会让我们的欲望膨胀,让我们想要的东西更多,最终可能会让我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14~18岁


1. 对比学校,考虑学费

 在国外,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家长会逐步把实际生活中更重要的事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决策,比如让孩子自行决定上大学,学费和学校之间的平衡,孩子要自主考量。


比起我们传统的“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国外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来计算:如果家里没有准备学费,而是用了助学贷款,将来要怎么还?贷款利息和总还贷金额怎么计算?这是14~18岁孩子要拥有的能力,但我们家长能做到这一点的,估计凤毛麟角。

2. 开一个养老账户 

就我接触的成年人而言,很多40多岁的人都还没有开始考虑退休的问题。但是国外的标准是,在14到18岁这个阶段就让孩子开始为自己开设一个退休金账户。


这其实是整个路线图的高度总结。怎么说?


我们培养了延时满足能力,为了以后有价值的事情,要牺牲当下小小的幸福感,比如说把钱存起来。


财商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延时满足能力,孩子在14到18岁要成年了,这个时候就该考虑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们什么时候自由。所以,我们就要开始存退休金。


开设了退休金账户之后,就该考虑为了这么长远的人生需要,来牺牲当下的一些需要,往里面不断地存钱。



3. 了解复利

收益、复利是时间的朋友。关于复利,有个“72法则”:


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


这个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年报酬率的投资工具,经过14.4年(72/5)本金就能翻倍。


还有就是要倡导一件事情:越早开始存钱越好。


给家长自我提升的建议


在与孩子上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自己也没有办法把正确的财商观念移植到孩子身上。


比如“想要”和“需要”,很多家长自己也不具备区分能力,而这实际上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我特别重要、会影响我人生幸福感的就叫“需要”;有些东西不那么重要,但我想满足我的欲望的叫“想要”,这个思考辨别的过程就需要价值观的树立和传递。但很多家长在财务的决策上,常常掉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坑。


再比如延时满足能力,知道要为了长远的目标强制储蓄,让孩子18岁之前就为自己的长远的目标建立养老金账户,所有这些如果没有父母坚定不断的成长,没有父母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和财商能力做支撑,最终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坚持下来。

 所以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也请大人进行成年人的财商教育。成年人自己持续的成长,家长持续的成长,才能够不断地把这种正确的价值观输入到孩子身上。


作者说:

在这里,也为大家推荐几本成年人学了之后可以教孩子的书。


《爸爸银行》是教大家如何建立起一套零花钱管理制度的。零花钱规则的核心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与孩子划清界线,并逐步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


《赚多少才够》概述了金钱、快乐对于人生的意义。为什么快乐的人可以更好地投资、获得财富;但以追逐金钱为唯一目的人则充满了危险的气息 而且得不到快乐?另外,作者对于房地产、股票投资以及孩子教育的相关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实用的见解。


《幸福的方法》是关于幸福论的一本书。他认为幸福来源于快乐和意义的平衡,我们普通人幸福感怎么来?要有快乐,要有意义。


普遍人追求快乐与生俱来,追求意义是需要长久的坚持的。这个就跟我们说的延时满足如出一辙,我们当下把钱花完,这个事谁都会,但为了我们30年后能过上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需要牺牲当下的一些花销。幸福往往是快乐和意义的平衡,这就是幸福观。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者介绍

乐爸

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财商教育践行者


个人公众号“乐爸财商”,每周推送3篇财商教育和育儿的文章,或精选,或原创。


什么是儿童财商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掌控金钱,不要被金钱所控制,学习延时满足,最后达致幸福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