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很多人问我 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坏 为什么宁愿把衣服烧了 都不送给穷人 或者打折出售呢 也有人提到了 历史上经典的案例 资本主义倾倒牛奶 然后愤愤地说: 资本主义向来就是这么万恶 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他们这么做 在道德上我们的确很难接受 但是,生活在商业社会 很多时候 我们必须跳出道德 用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逻辑去解释 比如说:经济学 今天,蛋蛋姐将用经济学视角 告诉你们 为什么这些人的行为 看起来如此邪恶 但理论上来说却无可厚非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 burberry烧掉2.5亿库存 到底是个啥子事 事情是这样的 在这个热到窒息的夏天里 有人一把火烧掉了 价值2800万英镑的奢侈品burberry 2800万英镑啊 折合人民币多少呢 蛋蛋姐算了一下 2.5亿元啊 贫穷让我心疼到变形 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见到这么多钱啊 他们居然就这么 一把火烧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 点这把火的不是别人 正是burberry自己!!! 事件曝出来之后 一众国内外网友表示十分生气
那好端端的衣服 你怎么能说烧就烧呢 你这不是浪费资源 还顺带污染环境吗 捐出去不好吗 再不行打折销售不好吗? 然而,面对大家的质疑和愤怒 burberry丝毫不为所动 甚至还美滋滋地表示: 我们之所以 要把这些没卖出去的产品烧掉 就是为了避免产品被低价促销 其实 这已经不是burberry 第一次烧掉剩余库存了 根据BBC的报道 光是在过去这五年间 Burberry竟然烧掉了超过9000万英镑的奢侈品折合人民币足足8亿多元 那burberry为什么要 烧掉这8个亿的库存呢 答案是:被逼的 作为一个奢侈品牌 倘若它这一次打折出售了 那么下一次 等待它的可能依然是打折出售 这时候,有人可能就要问了 它的成本不还是那么多吗 新品出来了 还卖那么贵不就行了 我又没拿刀架在他脖子上 干嘛非得烧掉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误解 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 但是,像burberry、LV、COACH这些 动辄卖到几千上万的奢侈品 成本其实可能非常低 我们就拿COACH来说吧 据东莞一家奢侈品牌的代工厂负责人说 一个售价3000元的包 工厂卖给贸易公司其实才120元: 45元材料成本 20元人工成本 35元水电租金等成本 成本这么低廉的包 为啥他们卖的时候 价格能翻30倍,甚至300倍呢 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东西要成为商品 必然要具备使用价值 也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比如说 我们买了个牙刷 刷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我们买了个电脑 工作看视频玩游戏 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我们买了个包包呢 那装东西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可是既然要装东西 你50块买一个包包 也能装东西啊 干嘛要花几千甚至几万呢 这就要提到另一个问题了 大家想一想 当社会贫富分化不均 富人阶层一辈子挣那么多钱 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需求 才要多少钱啊 虽然我们普通人为之累死累活 可对他们来说 就是九牛一毛啊 那些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没花掉多亏啊 于是,有些人 就从这里看到了商机 之前的需求满足了 我们就为他们创造新的需求啊 比如说——装逼 于是 在他们的带动下 众多奢侈品牌诞生 名包名表要啥有啥 虽然也只能装个东西看个时间 但是,我们卖得贵啊 贵到什么程度呢 只有你们富人买得起 穷人想都别想 只要你把这包背出去 把那表戴出去 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有钱啊 说白了 就是一个消费鄙视链 富人对穷人的鄙视链 这也是一切奢侈品的本质 在这个大前提下 我们再来看一看burberry 烧掉剩余库存这件事 为啥会有剩余库存呢 当然是生产的太多了 有一些想装逼的人也买不起啊 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 为了保证商品不会被贱卖 维护品牌价值 当然是减小供给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 burberry要一把火烧掉2.5亿的库存 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说就是: 决定价格的不是成本 而是供求关系 这是啥意思呢 其实就是说,在交易市场上 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 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 当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 商品的价格就会随之上升 再通俗点说 其实就是:物以稀为贵 原来成本低廉的普通包包 当贴上COACH、香奈儿 burberry的标签的时候 它就一下子升值了 为啥呢?因为它限量呀! 其实,不止是burberry 国际大牌LV也曾销毁库存 甚至连一些快消品牌 H&M和耐克 都干过这样成吨销毁的事情 目的只有一个:保值 其实,供求决定价格的道理 放在国家层面也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看 大家最爱骂美国 万恶的资本主义的经典案例: 资本主义倒牛奶 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的资本家们宁愿把牛奶倒掉 看着穷人活活饿死 都不愿意把牛奶送给穷人 人们常常用这个例子 来骂“万恶的资本主义” 虽然蛋蛋姐我也不喜欢美国 但是今天蛋蛋姐要说 你们都被政治书欺骗了! 因为倒掉牛奶的其实不是资本家 而是奶农自己 有的奶农倒自己的 还有的奶农倒别人的 1929年-1933年 美国赶上经济危机 整个国家陷入大萧条 很多人根本就买不起牛奶 农业自然也受到重创 几十亿加仑的牛奶 根本就卖不出去 生产了那么多牛奶 却都卖不出去 于是奶农们纷纷开始了罢工 1933年 纽约州牛奶生产者协会 组织奶农们 进行了为期4天的牛奶罢工 希望政府能进行价格管制 政府虽然出了价格控制法案 但是在牛奶过剩的情况下 价格本就很难控制 奶农们非常不满意 于是 他们抗议奶价太低 一天内倒掉了6000加仑牛奶 而且 和警方发生了剧烈冲突 那一次,200人被捕 还有好几百人受伤 那倒掉别人的牛奶 又是咋回事呢 前面我们讲了 那时候由于牛奶价格太低 奶农们纷纷罢工 但是,还有一部分奶农觉得 虽然便宜但是硬着头皮也得卖啊 于是,他们还是把牛奶 拉到城里低价出售 这样的话 牛奶不是会越来越便宜吗 于是 另一批奶农不开心了 国家农民假日协会 组织了1500名愤怒的奶农 在路上设置了路障 他们还带着手枪和步枪 谁敢把牛奶往城里运 立即遣返 这家里锅都揭不开了 有些奶农当然不乐意回去啊 于是那些带着枪的奶农 就爬上他们的车 把牛奶都倒了 1934年1月 单单是在芝加哥 他们就倒掉了超过10万磅 其他奶农的牛奶 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 都已经这样了 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政府都不管的吗 其实也不是 1933年 罗斯福上台后 没有办法控制牛奶价格的美国政府 决定按照每家养的奶牛的头数 对奶农进行补贴 这补贴都有了 牛奶嘛,要不要也无所谓了 于是,很多奶农就把牛奶给倒了 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里 赫赫有名的倒牛奶事件 在那个时候 的确把牛奶倒掉 才能让供给趋于需求 才能保证牛奶不会过分降价 也才能真正帮到奶农 直到今天 当牛奶卖不出去的时候 不止是美国 各个国家的奶农 都会选择把牛奶倒掉 这其中也包括中国 欧盟奶农倾倒牛奶,抗议奶价下降 河北、浙江等奶农倾倒牛奶 因为他们只能 也必须这样做 当然,牛奶满足的 是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和奢侈品牌还是有一些差别 和他们最相似的其实是钻石 也许有人还记得 我曾发过一篇文章《钻石=骗局?1万克拉5毛都不值,非洲遍地是这破石头,别再被骗了!》这篇文章讲的是 钻石的营销骗局 其实,按照正常的生活来说 我们其实根本就不需要钻石 你想想,就算没有那颗钻戒 你和你伴侣的关系会有丝毫改变吗 不是的,你还是一样爱他 这时候钻石商不满意了 你们不买我们怎么赚钱嘛 他们用一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给所有人成功洗脑后 今天不管有钱没钱 几乎所有人结婚钻戒都是要买的 需求创造出来了 可他们却意外地发现 南非其实遍地都是钻石 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 这就是普通的石头 这情景大概就像 中国各大城市的景区里 到处都有的刻字石头 你看同样作为一枚石头 我哪里比钻石差嘛 可是10块钱一枚都很难卖出去 你想想 钻石也是这么多这件事 要是让你知道了 卖那么贵你还买吗 为了保持钻石的价值 于是,钻石商们联合起来 成立了一个叫De Beers的公司 来垄断钻石 在很长的时间里 他们控制着全世界90%的钻石 只要他们稍稍改变产量 钻石的价格就会随之改变 但是他们一直努力 把钻石的供给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限量”啊 然后你才会美滋滋地高价购买啊 所以,蛋蛋姐要说的是 什么奢侈品 什么钻石 全都是商人为了赚钱 人为创造出来的需求 骗你们钱的 唯一的作用就是秀一波优越 鄙视一下你旁边那人 但是 蛋蛋姐要告诉你们 爱看酷玩的人才不需要 因为,单靠智商和才华 就已经华丽丽碾压他人 甩你背后那兄弟十八条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