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雷军只是小米科技CEO?其实他也是一位发明家

 冬不拉拉 2018-08-12

欢迎来到民间小米专利研究所,今天我们来聊聊小米科技CEO雷军。

雷总目前最重要的身份可能就是小米科技CEO了,他除了企业家身份外还是一位程序员(金山时期)、天使投资人,那么我怎么说他是一位发明家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在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小米已经公布了其申请的国内外3万件左右专利中的1万多件,而这1万多件专利当中也有雷总的发明创造。

通过检索可以得知,雷总已公开的专利申请有25项,其中已经授权的有10项,下面我就重点谈谈这10项专利。

雷总的25项公开的专利中是不包括外观专利的,所以咱们别把小米手机的外观设计的责任都推到雷总身上。

早年小米手机的外观是由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把关的,德哥也申请了不少外观专利,以后有机会说说他。

那么排除了外观专利,雷总其实有2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注意,前面所说的10项授权专利,是包括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由此可以看出,雷总多次强调他是一个“工程师”,强调小米公司的文化包括了“工程师文化”,也是没毛病的。


先从上面这张图上的专利讲起——一种提供声音的方法和装置。

乍一看我们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所以我需要提醒一下读者,想了解技术还是要多看看专利原文,看了之后就知道,这是一个跟耳机相关的发明专利。

这是2013年申请的,直到2018年2月,这项专利才被授权。

对我来说,这项专利的内容是挺好理解的:

耳机播放音乐的声音会干扰外界的声音,如果用户没有觉察到外界发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声音,那就可能会发生意外,这项专利提供的技术可以通过耳机将外界的声音进行播放。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来想象一个情境:一个人正戴着耳机过马路,完全沉醉在音乐世界,听不到汽车的鸣笛,如果应用这个技术,就可以检测到外界的声音中的“鸣笛声”,这样耳机就可以将鸣笛声播放出来,与此同时音乐会暂停,鸣笛声的播放音量也可能会增加。


我不明白这么好理解的专利为啥要审五年,接下来我们看看雷总的下一个专利。这项实用新型专利名为“一种显示装置及一种设备”,乍一看你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不过我们看看摘要就明白了:设备通过在显示层中均匀的置入光伏材料,使光伏材料形成的阵列形成透光单元,并使光伏材料形成通路,既在避免影响显示层的发光的情况下吸收显示层和环境光发出的光线并转换成电流,将光能转换的电流用于移动终端后,可以增加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原来,这是一种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申请人有3个——许多、林斌和雷军。

有了这项技术,你的手机就可以通过晒太阳进行充电。

这项实用新型在2013年就取得了授权,不过在2014、2015年的时候经历过“专利权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的变更”,最后于2015年9月因避免重复授权而放弃专利权。


不过我马上就发现到这个实用新型还有一个“重叠专利”。因为这项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完全够格拿来申请发明专利,于是上面的3位申请人另外申请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可是比实用新型的价值要高不少的),并且在2015年9月取得了授权。

上面这种情况其实是属于“专利双申”,就是在申请日的同一天申请内容几乎一致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以说科技公司申请专利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专利,我再挑几个简要说说。

专利CN103200542B可以让用户方便的获知接收到的信息是好友发送的消息还是垃圾信息,从而避免了无用操作。

专利CN102857637B可通过拨号程序实现大范围的联系人搜索,简化了搜索过程,节约了系统资源。

专利CN103106031B中的手机能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长按触摸指令后,通过播放语音信息提示用户当前触摸位置所对应的功能,从而使视力障碍用户也可以使用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这个我觉得很人性化)


看到现在,相信大家也对雷军申请的专利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试着自己去检索专利,我这篇文章其实讲的都只是皮毛而已,真正有技术内涵的内容在专利文献中才能体会的到。

我想说,雷军虽然是一名具有工程师内在的企业家,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没有特意强调自己发明家的身份。

这个年头,做科技公司的CEO或多或少都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这是他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当然,一个人的责任会随着他所奋斗的目标产生变化。

在雷军的带领下,我相信小米能够将更多有用的、人性化的技术带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好了,本期的《小米专利报》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研究技术,欢迎关注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