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错:我们应该退出WTO——拥抱真正的自由贸易!

 关键决心H 2018-08-12


——自由贸易是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在跨越国境条件下的运用。

文:Robert Batemarco /  译:禅心云起



为什么受管理贸易

不是自由贸易?

英国史学家托马斯·麦考莱指出:自由贸易,政府能给予人民的最大福泽,几乎在每个国家都不受待见。的确,健全的经济学说,往往在政治上碰壁。自由贸易造福万众,是经济科学中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自由贸易的经济理由,本质上也即自愿交换的一般理由:无论买卖双方,除非期望通过交换改善处境,就不会自愿达成交换。此外,一个人得以凭借他的一样产品,去交换他众多的日用所需,这就是劳动分工何以可能,以及分工所允许的产能扩大何以可能。为什么这些好处,就不能一样适用于国界两边的潜在贸易者?从经济学上说,这是毫无道理的。

 

自由贸易的「政治包袱」源于它所促进的活跃竞争。参与竞争者,倘若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就会走向破产。自由贸易,非但没有粉饰这个不受欢迎的事实,还毫不含糊地予以它证明。竞争过程中有一众失败者,他们不想改善本身缺陷,而试图破坏这一过程。他们也力求确保自己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可方法并非通过改进自身的服务,而是通过让政府妨碍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国外竞争对手特别容易成为政府管制对付的目标。

 

因此,政府限制国际贸易及其限制国内竞争,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有着同样目标:将多数人的收入重新分配给政府拣选的少数人,用政府偏好的资源配置,替代市场的资源配置。事实上,通过管制对外贸易,政府封死了人们减轻其所受国内管制危害的重要途径。这就是约翰·弗林(John T.Flynn)「计划经济的第一个条件在于它是封闭经济这句话要表达的含义。


货真价实的自由贸易

 

制宪者为美国构造一个自由经济体系时,要求在联邦各州之间实现自由贸易。《美国宪法》第一条第9款阐明了这一点:

 

「对于从任何一州输入的货物不得征收直接税或间接税。任何贸易条例或税收条例,不得给予一州港口以优于另一州港口的特惠,不得强令开往或来自一州的船舶,在另一州入港、出港或交纳关税。」

 

这短短一段话(仅仅54个英文单词组成),就是原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1994年以这个名字出现的协议拙劣模仿、肆意扭曲了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经济崩溃期间,限制国际贸易所造成的危害,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二战一结束,自由贸易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出了麦考利的最好期望。然而在许多方面,真正的自由贸易并没有伴随着战后的时代。自由贸易既不需要冗繁的法律,也不需要庞大的官僚机构。随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世界朝着相反方向发展。各家政府在战后寻求的,是受管理的贸易,而不是自由贸易。尽管避免了提议之中国际贸易组织(ITO)的设立,但自由贸易并未重回正轨。

 

二战后的受管理贸易制度,绝不理想,但比起战前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又算是极大进步。甚至有段时间,管理贸易的国际官僚机构,似乎让世界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关税有降低之势。受到管理的贸易者,看起来就像自由贸易者。然而,随着人们对于蠢透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回忆淡化,有着深厚政治关系的企业,寻求逃避国际竞争的刺骨寒风。官僚们想要重回帝国的构建形态,受管理贸易成了保护主义的一道遮羞布。以下对受管理贸易主要工具的简要概括,揭示了这一点。【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于1930年通过,据说是为了阻止外国人夺走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它把关税税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最终削弱了世界贸易。大萧条之愈演愈烈,相当程度要归咎于它。】

 

受管理的贸易机制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出于默认。建立在过渡基础上、计划被国际贸易组织所取代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在提议的国际贸易组织未能在国会足票通过时,结束了它持续长达40年的历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基本以多边主义为基础来降低关税。虽然在通往自由贸易的方向上,它的确有零散的进展,不足也在于它支撑了这个流行谬见:单方面废除贸易壁垒充其量只是好坏掺半。一国不该放弃贸易壁垒的想法,把焦点转移到了协商政治交易,从而悖离了自由贸易本身的优点。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受管理贸易的典型工具。它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得到推销。第一个警讯就是它的篇幅。我们之前看到,美国宪法当中仅用了54个单词,就建起联邦各州之间的自由贸易,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超过2000页,还含有900项之多的关税税率(在真正的自由贸易政策下,只有一个关税税率:0%)。该协议有贸易自由化的特征不假。可尽管含有15年内将关税分阶段降低10%的内容,这些特征几乎都被协定中规定的大量管制所淹没了。

 

首先,这些关税削减的好处,受到协议中「恢复条款」的威胁。只要进口商品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这些条款就允许针对这些进口商品的关税,恢复到协定生效之前的水平。换言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支持自由贸易,只要它不促进国际竞争的白热化,让那些受到恩惠的国内企业难以招架。此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旨在将贸易从全球最有效率的供应商,转移给北美最有效率的供应商。这拖累了劳动分工,而非像真正的自由贸易那样,有益于劳动分工的扩大

 

当美国成衣制造商抱怨从我们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合作伙伴加拿大那里进口羊毛套装时,协定条款阻挠国外货物的关键作用就真相大白。前述套装的原料是来自第三国的羊毛,不被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所适用。由于加拿大对国外羊毛征收的关税,比美国关税要低(加拿大10%对美国34%),加拿大的套装价格变得低廉,很快占领了相当大的美国市场份额。对于这整个问题的讨论,都集中在消除协定的这个漏洞,而不是降低美国针对羊毛的苛酷关税。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支持者对于自由贸易的「忠诚度」。


自由贸易不依赖于国际官僚机构,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一下打造了好几个。成立环境合作委员会,目的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目标。它运用的一项策略是,阻挠各国通过放松任何现存的环保法规,来创造一个更友好的投资环境。强制执行这些规定,手段是贸易制裁和罚款,而后者形成了环境执法的「舞弊基金」。协定还设立了一家劳工委员会,目的是为贸易伙伴创造劳工成本上的「公平环境」。再次重申,这不是什么自由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受管理贸易「皇冠上的宝石」。它的设立是为了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长达29,000页的条约让官僚美梦成真。它的推动力来自于那些认为驯化市场是政府职责的人(否则在他们看来,市场就会按丛林法则来运作)。这29,000页内容绝少提及解除贸易管制,却对管制其他一切滔滔不绝。鉴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各国寻求相互协商以降低关税的自愿论坛,世界贸易组织则拥有强制执行力:贸易制裁是其主要权力。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份条约和其他授予权力的立法,充满了奥威尔风格的悖语,诸如为获得竞争优势而系统剥夺劳动者权利是在设立不合理贸易壁垒之句。换言之,穷国人民得到参与国际贸易的恩准,只要他们不向任何有意向的买家出售便宜货。实际上,该组织的许多官僚支持将最低工资保护法扩散到穷国。这类法规在发展中国家即将(或正在)造成的肆虐破坏,甚至比它们已在发挥效力的发达国家还会更加严重。

 

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还扩大了反倾销法的适用范围。这个工具是老牌跨国公司保护自身免受第三世界新兴企业竞争的另一心头最爱。从技术上把低于成本出口商品定义为倾销——鉴于成本的主观性质,这样的概念是成问题的。由不参与决策过程的人来确定企业成本,注定是武断的。


「协调」的概念,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专家所钟爱的另一流行词汇。其念头是实现劳动、环境和卫生诸法规的统一,以及其他许多这类对企业的限制。令人一再感到惊讶的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伎俩,是逼那些管制措施最少的国家,把管制稳步提升到最严格的水平(即所谓向上协调)。显然,这个目标,不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全球自由贸易,而是建立在某种信念基础之上的全球福利国家。这个信念分明就是:官僚本身最清楚如何经营自己不担任何经营风险的企业。


 

自由贸易的含义是:在政府不以商品产地国为由阻挡商品贸易的条件下,生产者能够和全球各地的任何人进行商品交换。除了为参与交换的所有人提供标准的财产权保护以外,它既不需要更多法律,也不需要更多机构。它是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在跨越国境条件下恰如其分的运用。

 

那些卷帙浩繁的文件,无论自由贸易之语在其书面出现多少次,顶多给予口舌之惠,却以所谓不公平竞争优势为由来禁止各方交易,站到了自由贸易的敌对面。那些受管理贸易的支持者,在自由贸易的外衣下隐藏其政策偏好的实质,这恰恰暴露出他们的无耻之尤。不过,这也暗示着真正支持自由贸易的一方,正在赢得观念之战。


想系统学习正确的经济学?

邀您开通一课经济学课程



https:///articles/there-is-no-such-thing-as-poverty-in-hong-ko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