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复苏为投资者提供避难所

 关键决心H 2018-08-12

文:Marcia Christoff-Kurapovna /  译:禅心云起


11月中旬,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救世主》(Salvador Mundi)以超过4.5亿美元价格售给中东买家。这桩有如史诗一般的拍卖,其中蕴含着市场的价值和价值的市场之间区别的三个关键教训——这个区别也许是财富和金钱之间长期差异的最好界定


首先,数十亿美元的艺术品市场,尽管传统上受制于反复无常、出人意表且有着些许媚俗的多变品味,如今见证了一场观念复兴:视艺术品为扎根悠久历史标准的巨大价值仓库。其次,作为热门商品的艺术,有着大批经销商、经纪人、鉴定人、学者、史家、审核专家、认证专家、金融家、赝品贩子、言而无信者、江湖骗子和洗钱者,正在转向高度私人化的模式。在这个模式底下,信誉卓越和独资经营的小企业家和交易商引领着市场发展。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古典大师作品(指1250年到1850年左右的作品)和经典当代作品(20世纪上半叶的作品)的市场地位恢复,凸显出势必主宰长期财富安全观的硬资产“心态”重要性的日趋增长。


最后一点不容小觑。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艺术品市场转向更加严肃、更少随波逐流、更少商业噱头的观念,紧随着市场强劲有力的整体复苏。这一转变也说明了硬资产目前的总体吸引力,以及财富偏离股市投资方向的巨大转移


根据业界最权威的艺术市场报告之一——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报告,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年会,2016年总销售额达45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7%。艺术品经销商对2017年业绩予以“非常积极”的展望。这些销售,大部分发生于私营部门——也即远离公共行为,选择在苏富比和佳士得这样的主流拍卖行私下撮合买卖,古典大师(和“经典当代”)的作品从头至尾抢尽风头。


古典大师作为一个艺术类别,由于没有提供像当代作品那样的兴奋或争议点,被忽视了长达几十年。这些作品,除了偶尔的、怪异的超级甩卖,往往不能主导当代作品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然而就在去年,一切起了变化。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罗德和他的女儿们》,在2016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5,800万美元价格售出,在今年11月前,是佳士得整个250年拍卖史中成交价最贵的古典大师作品。(这是继《主人和无辜者》2002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7800万美元成交后,鲁本斯售价第二高的作品。)最近的其他成交作品,包括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干草堆》,2016年以8700万美元成交;奥拉西奥·简提列斯基(Orazio Gentileschi1562-1647)的《达娜厄》,同年以3000万美元成交;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汉姆附近的风景》,去年也以1900万美元售出,等等。


2017年2月,一幅令人惊艳的帕尔米贾尼诺(Parmigianino,1503-1540)画作:《圣母子与抹大拉的马利亚》,在想把它留下的英国和想获得它的J.保罗·盖蒂博物馆之间引发了一场最终成交价3000万美元的拉锯战(目前英国获胜)。2017年7月,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花1亿美元购入16件古典作品——这是它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而美国在古典大师作品和印象派艺术品价格上,2016年也经历了4.85%的增长


此处关键是,过去五年里,古典大师作品市场总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现代艺术品市场。这些古典艺术品——缺少“新奇的”和创造潮流的名气——在2016年拍卖中高峰迭起的这个事实,将巨富对于经济状况的不安心理暴露无遗,揭示出他们对“确定”避风港投资的隐秘愿望。这是一股十分重要的财富潮流,清晰表明了对稳定坚实价值的渴望。而这些作品在这股潮流中的投资回报,正源于它们久经时间考验的吸引力。


可以观察到这一切的,是所有市场中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在过去几年中,高资产净值的中国收藏家,开始对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敬而远之,转而拥抱中国早期大师和战后艺术家,后者多是收藏家的同辈人。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2016年中国早期大师总销售额增长了36%,达到12.5亿美元的巅峰。同时,2016年中国售出的早期大师作品平均价格较2015年大幅上涨了45%。


艺术品销售者的新趋势,也清楚显示了这种硬资产心理。多年来,昙花一现的艺术经纪人主宰现场,买卖当代作品,或者建立网上拍卖行和画廊(只有部分取得成功,仅仅销售价格极其低廉的作品)。近来,拥有声望、信誉、(最终来说是)品味等受人尊敬特征的经销商,获得了竞争优势,这都是艺术品世界中追求历久、稳定和强韧价值的征兆。这些资深专家成了当今艺术品销售市场中的强劲动力。


好像突然之间,那些追赶时髦、暴得大名的东西,开始剧烈褪色。当代艺术——“时尚的”或高度商业化的波普艺术——在市场销售方面开始游移不定。例如,传统上重量级的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品拍卖销售2015年的5.25亿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1.68亿美元,降幅达68%。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作品拍卖销售额也下降了60%以上。连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也陷入着一种饱和疲劳状态,销额跌去了近50%。


当然,艺术品市场尽管转向长期价值和信誉至上,并不是一个没有任何争议和腐败的领域。私密性、财务不透明度以及在买卖中尽可能保持匿名的渴望,推动市场高端买家转向私人撮合买卖——还有避风港、离岸账户、隐蔽财富和更简便金融监管的亲商国家。世上最大的拍卖市场,在那里的跨境交易达到巅峰,发生在处于战略位置的自由港,也就不足为奇。


尽管如此,艺术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真正改变游戏规则、长期向好的动态变化,任何硬资产世界投资的追随者,都应该贴近它详细观察。这种对已知价值的追求,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纽带的追求看着这些超越时尚、品味和潮流兴衰变迁和轻浮奇想的伟大艺术作品,也是财富观照自身、并将这种观照置于时间长河中的批判性考察。在一个似乎有意降低本身文化水准的世界里,这也是一股至为受人欢迎的新鲜空气——就好像它属于这个时代。


课程广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