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深秋山城美景所想到的 这两天山城南麻的气温越来越低了,秋意愈浓,秋高气爽。每每早起但见晴空万里、碧空如洗,霜重色浓、层林尽染,水天一色、漫江碧透。不得不肯定,坚持不懈的“散乱污”重拳治理,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蓝天碧水,正如总书记高屋建瓴所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如画卷的秋景,不仅令笔者联想到1300多年前的一篇旷世美文——《滕王阁序》,一代天骄初唐四杰王勃著: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每读《滕王阁序》,俺都会想,究竟是怎样的旷世才情,才能现场挥毫,写出如此绝世妙文?毫无疑问,仅凭一篇《滕王阁序》,便足可认定,王勃在文学史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一个“初唐四杰”怎能衬托出王勃的万丈光芒?笔者以为,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应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上,足以压倒“唐宋八大家”(至少是大部分)! 传言王勃在写《滕王阁诗》时,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空”字当时还特意空着,让在座诸人填写。其实,这个“空”字才是全篇的文眼! 你看他状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落霞虽美,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况伴飞的还是只孤鹜。一“穷”一“断”,活画出作者穷途失路的形象。 你看他抒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应有的情绪吗? 现在看来,在《滕王阁序》雄奇伟丽的文字里,似乎隐藏着一则预言,预言这个烟花般璀璨夺目的生命,在爆发出全部的才情之后,将迅速凋谢,就像笔者镜头中展现的红得扎眼的枫叶一样…… 呜呼,说不出……
仁者乐山图/文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