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品读:海绵城市

 怀旧書馆 2018-08-12
    2017多瑙河之旅(10)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可见海绵的“蓄水”功能很强。
    台风“苗柏”带来的狂风暴雨,再次造成深圳市大水淹城,人们纷纷指责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下图:网友拍摄的2017年6月13日,台风过后,早高峰时期的深圳地铁)。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大水淹城确实可悲,但板子不该全部打在水务局(负责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身上。除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不足外,城市的“海绵蓄水功能”是否也出了问题?
      2017年3月,深圳市深圳市规土委发布《规划细则》,说要把深圳市建成为“海绵城市”。明确到到2030年时,深圳市80%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何为“海绵城市”?《规划细则》解释道,城市的“透水铺装”比例将达到90%,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渗、蓄、滞、净水”能力,将70%的雨水就地消化和利用。
      呵呵,“透水铺装”!这消息真让人高兴。
      也就是说,一旦建成“海绵城市”,只剩下区区30%的雨水,需要经城市排水系统排泄。这样的“海绵城市”还会大水淹城吗?我估计不会了。
     只是,“海绵城市”要人工建设才会有吗?
    大自然本来就是“海绵”的,只是我们人类的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的“道路硬化”消灭了大地的“海绵功能”,灭绝了大地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再加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问题,才出现大水淹城的惨状。“硬化道路”本是好事,但好事做过了头,就变成坏事了。
      在欧美(我真心不愿意拿欧美各国作比较,可事实如此,不信你看),无论是首都大城市,还是只有数千人的小城镇,都能看到这样“铺石块”的地面。就连停车场,也尽量采用这样的“硬化方法”(下图)。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石块铺的地面,满足了“硬化”的要求。而在石块的缝隙里填入的,并不是密不透水的水泥砂浆,而是沙子与石粉的混合物。石块的缝隙中,还有绿色的青草生长。这样的“路面”既满足了“硬化”的需求,同时也保留了大地“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
      为了证实这一点,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我特意观察了一处正在施工的道路。只见施工结束后,工人重新铺设硬石块时,确实没有使用水泥砂浆,而是采取了沙子和石粉的混合材料(下图)。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在欧洲的许多城镇,随处可见都是这样精心设计施工的、具有良好排水功能的路面和排水管网。仔细看会发现,就连井盖板也设计成向下凹的弧形(下图)。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更有甚者,在布拉格著名的景点“查理四世大桥”的沃尔塔瓦河岸边。这里是游人如织的观光景点,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肯定要给地面打上坚硬的、不透水的水泥地面吧?
    没有,人家还是铺上了具有“渗、蓄、净、滞雨水”功能的细碎的石子(下图)。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下图)风光迤逦的布拉格,沃尔塔瓦河畔,只在河岸的边沿砌上一溜儿石块,其余的地面,铺的都是细碎的石子。游人的脚下,就是这种具有“渗、蓄、滞、净雨水”的大地。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在奥地利的梅尔克,有一座超过1000年历史的著名修道院,曾经是奥地利皇家的夏宫。修道院在天主教的历史上地位很高,其中有一座藏书超过九万册的图书馆。如今,这里是一座重点高中,旁边还有一座昔日的神学院。当然,这里也是多瑙河沿岸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处(下图)。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海绵城市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当游客们抬头仰望修道院雄伟的建筑时,我却注意到了脚下的大地。修道院的院子,以及附属的神学院的地面道路,铺的也是具有“渗、蓄、滞、净雨水”功能的细碎的石子(下图)。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我不甘心,用脚尖拨开碎石子查看。在碎石子的下面,是土壤。毫无疑问,当大雨来临时,这就是“海绵”。只不过,这“海绵”不是人们“建成”的,它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不过是尽到了保护的责任。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还有一次,到美国新泽西的郊区,当我在一个小火车站下车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站台竟然不是水泥的,而是铺着细碎的石子。相信你不会误会美国是缺少水泥吧?
    前不久还看到报道,美国已经研制成功“渗水沥青”。一旦全部的公路铺上这种“渗水沥青”,整个公路系统也就成了“海绵系统”了。足见,欧美各国,对国土的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是如何的重视。
    不由得想起我在国内居住的花园四周,每晚散步时,我特别注意脚下的路面。去年底时,社区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道路整修工程”,所有的人行道都铺上了红砖(下图)。
    我下过乡,在农村烧过砖头、盖过房子。我知道,砖头渗水。砖头铺的路面,有很强的“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怎么样,这路面很漂亮吧(下图)。原创:砖头啊砖头,沉重的土地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但是很奇怪,一旦下了雨,路面上依旧一片汪洋。这是为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让我发现了端倪。原来这种砖头,不是我在农村烧过的“真的砖头”,而是用水泥渣制成的“假砖头”。只不过在表面刷了一层类似砖头的红颜色。貌似砖头,实则是水泥块。水泥块当然不透水,再加上施工时使用的水泥砂浆,道路是“硬化”了,但也丧失了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  
原创:砖头啊砖头,沉重的土地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想一想就害怕,一旦祖国的土地全面被这样“硬质材料”给板结,连呼吸都困难了,哪里还能有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呢?
    记得多年前,曾有一个电视记录片的插曲《长江之歌》很流行。其中有一句歌词唱到“花的国土......”。如今,不知我的祖国大地还是“花的国土”吗?它是不是已经被硬化得丧失了“渗、蓄、滞、净雨水”的功能,已经不能呼吸了?
    在欧洲旅行时,从大巴上遥看绿色的大地(下图)。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原创:红砖、青砖 - 晓光 - 晓光的博客
     这里的大地,确实是“花的国土”。
    因为,我听见了大地在舒畅地呼吸,欢乐地歌唱。
     真心希望深圳“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期盼城市的“透水铺装”比例能达到90%。
    真心希望,永远生活在“花的国土”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