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按照惯例,每年的4月、7月、10月、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要“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新的判断,进行新的部署。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下半年经济定调”。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良好态势?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重大改革举措?央视财经评论推出系列评论《下半年经济怎么干》,今天我们聚焦第一期:稳金融。
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今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要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加快困难企业重组;此外还要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努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等。
令人遗憾的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媒体网络虚假广告,误导性宣传,欺骗性投资咨询和理财顾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公害。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处罚太轻,不足以形成震慑,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郭树清表示,对于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对于假创新、伪创新更要及早揭露。针对市场中存在的金融乱象,郭树清提醒投资者,警惕非法集资。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郭树清还表示,近期债务违约问题似乎比较突出,但比较而言,违约水平其实很低,更应该注意的,是妥善处理相关企业。
比较起来看,违约金额和信用债总量相比,只有0.43%,低于许多国家的水平。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协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针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持续下滑,央行表示,这主要是与各方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

从结构上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债券市场融资明显回升,而股票融资和表外融资有所下降。
前期有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这些行业的不规范融资在减少。
此外,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低于预期。狭义货币(M1)余额54.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央行表示,未来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