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少勇
自古才子爱佳人,佳人爱才子。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曾把美女分美人和佳人两种,他说:“美人爱的是男人强健的身体,而佳人爱的是男人智慧的大脑。”佳人与才子互爱,是因为他们懂得相互欣赏。才子看佳人,第一看容貌,佳人爱才子,首先爱才华。但嫁给才子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婚姻完满幸福,如果才子只知道风流自赏,佳人们也只有顾影自怜。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李白,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一方面有着高自期许、心雄万夫的济世理想,另一方面又个性纵放不羁,四海云游。李白一生中曾经有过四次婚姻,其中有两次是正式的,两次是一般的同居。 李白的第一次婚姻,是在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与许氏在安陆成亲。这期间,李白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许家小姐身为名门之后,大家闺秀,也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李白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此女非同寻常。但有才,也并一定就会被人珍惜。许夫人逝去的时候,“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还在南阳游玩。 另外,在李白的两个妾中,有一个姓刘的女人,是很追求婚姻的平等自由与幸福的,对长年不回家的李白很有意见,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离异。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骂这个女人,说:“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这样斥骂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也承认:“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赠内》) 嫁给这个整日烂醉如泥的酒鬼,又整年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哪里还有浪漫情调可言?简直是对人生的极大摧残和折磨。虽然他有着盖世的才华,但那是他个人的荣耀与光鲜,与佳人无关。一颗芳心也羁绊不住他那颗永不安份的飘泊之心,一个男人,只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放弃对家庭对妻子对孩子的责任而不管不顾,以一个女子的眼光来看,未免心中酸涩。 记得梁实秋曾经不无幽默的说过,在历史书籍里与一个诗人相逢你会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倘若在你家隔壁住着一个诗人那便是笑话!同样道理,在书籍里你爱上了一个诗人那是种浪漫,在生活中你嫁给了一个诗人往往是场灾难。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对于杜甫的爱情,最经典的一句我以为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弯针做钓钩。”如果因此而觉得嫁给杜甫就温馨浪漫,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嫁给这个性格“褊躁傲诞”、生活能力低下的文化人,就只能过着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颠沛流离、无以为家的乞丐生活。 其诗《投简咸华两县诸子》“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便是他在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连其可怜的妻儿,都跟着受罪。《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载:“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丈夫穷困,老婆自然也是一幅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夫人送了一个头上装饰品过来。 后来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杜甫自己有所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好友严武去世后,使杜甫一家生活失去依靠,陷入困境,只好收拾行囊,再度走上流浪迁徙之路,在潭州时,以船为家,采草药到鱼市场贩卖为生,足见当时孤寂冷凉的生活。 杜甫终身功名无成,事业寂聊,临老还飘荡江上,结束残生,可谓况味悲哀凄凉,这与其性格上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鹜远,不切合实际。虽说“诗穷而后工”。但文人的第一件事,还是要养家糊口。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人,连自己和老妻痴儿都无法过上安稳的生活,说兼济天下,未免有些虚妄而不切合实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