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不来天目山,注定是人生一场遗憾

 浪迹蔙葎 2018-08-12

转眼小暑已过,大暑将至。满世界都在高温烈日的烘烤中,热得让人心烦意乱、寝食难安。


24小时躲在空调房里,沉迷在冰镇饮料中不可自拔?


可是关于夏天的回忆,不该只有空调和冷饮。


到处都进入“烧烤模式”,只有这里凉爽如春,这里是号称“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天然温室天目山


天目山


天目山,原叫浮玉山。传说汉代有人曾登上山顶,发现天目山的两个山峰上各有一水池,长年不枯,就像一双明亮的眸子仰望苍穹。由此更名为天目山。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林效应使天目山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不到20度。


每到夏季,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葱,有奇岩怪石之险,流泉飞瀑之胜。实不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的盛名。


人文底蕴


有人说,天目山千重秀,灵山十里深。除了独特的自然风韵,天目山还赋予了我们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

佛教自东晋传入山中,至今已有1500余年,是我国唯一一座一山造就三代国师的名山。唐代慧忠国师、元代中峰国师、清代玉琳国师都跟天目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目山与印度及东南亚佛寺交往频繁,是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

鼎盛时期,天目山曾有50余座寺院庵堂,僧侣多达千余人


狮子正宗禅寺


狮子正宗禅寺,又称开山老殿,始建于元朝,和天目山上的另一座寺庙禅源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人站在这里,山风吹过,树叶抖动,从叶缝中筛下几缕阳光,把地面洒得斑斑点点,影影绰绰。


禅寺周边树木高耸,直入云端,遮天蔽日。有些千年古树甚至需要四五个人才能抱得过来。

禅院从左至右挂满了长轴字画,一一介绍来往禅院的古今人物,煞是古风古韵。一直到今天,仍有国内外学者慕名前来参拜学习。


狮子禅钟


狮子禅钟是狮子正宗禅寺的重要景点。传闻它由当地寺院僧人募来的万斤青铜所铸,胸径1.8米,高1.18米,重485公斤


相传,天目山狮子禅钟的钟声,当时的临安府临国府,以及数百里远的徽州府都能听到,因此,又有“击钟传三府”的说法。


千百年来,钟声与风景相伴,成为天目山盛境之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此钟被人为损毁,钟声从此消失


幸运的是,近年来,天目山重点开展了对文物的挖掘和保护。除了对狮子正宗禅寺进行复原整修外,还恢复了“狮子禅钟”,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开山老殿钟声再次敲响,天目山重现“狮子禅钟” 景观。


禅源寺


根据史料记载,禅源寺始建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间,玉琳国师在双清庄旧址将禅源寺进行翻修重建。雍正帝、顺治帝先后赐额“禅源寺”、“福佑潜城”给禅源寺

在清溪环绕、古墓苍翠的天目山密林中,有一座明黄色院墙的寺庙格外显眼,这就是禅源寺。


全寺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分中、东、西三条轴线。禅源寺占地面积为四十余亩,有五百多间房舍,十六座子院。院内的拱桥、水池内的乌龟都显得别有情趣。

章子的对联


上联

山称天目,惯看珍林奇树:雄仰金钱,广叹柳杉,独惊铁木,老绝银杏,枝荫一万五千岁

下联

寺尊禅源,幸聆高僧名师:唐赐大证,宋封佛眼,元崇广济,清拜能仁,塔绘七十二重缘


——西安艺术学院院长章子


联中的“塔”是禅源寺扩建中新建的九重八角琉璃塔,内有九层八面七十二幅,每幅上绘有有关本寺传说的佛教故事


置身天目山茫茫林海之中,眼见庙宇巍峨,古木参天;耳听钟声悠扬,泉水叮咚。


夏不来天目山,注定是人生一场遗憾。


旅游小贴士


建议游玩时间:1天


景点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北部


交通路线

A:杭州汽车西站—西天目山 

发车时间:14:20(每天1班)

B:杭州汽车西站—於潜—西天目山

杭州汽车西站—於潜(大巴):

 6:10—18:00 

於潜—西天目(中巴):

 6:10—16:10 

C:杭州汽车西站—临安—西天目山

杭州汽车西站——临安(大巴):

6:20——18:00 

临安——西天目(打的):

大约40分钟左右


门票信息:120/人

学生票、儿童票半价,持老年证免费

景区观光车单程票价: 20元/人


开放时间:8:00-17: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