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鲤用药常识和误区

 眼镜老猪猪侠 2018-08-12

锦鲤疾病无非是寄生虫、细菌性疾病这两种为主,刚开始养锦鲤的鱼友,一旦遇到锦鲤疾病,就容易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处找人问,那么,新手遇到锦鲤疾病的时候,该怎么办?关于锦鲤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锦鲤用药常识

1、关于杀虫


常见体外寄生虫有甲壳类(中华蚤、锚头蚤),用阿维菌素或敌百虫就可以杀灭;另一类是原虫类(车轮虫),用车轮特灭;再就是蠕虫类(指环虫),用甲苯咪唑杀。一般都是先杀虫,后消毒,时间间隔为24小时,晴天上午使用。



2、关于消毒


消毒其实就是消灭有害细菌,一般都是用的含氯或碘卤族元素来杀灭。常用的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排列的越往后越温和,对鱼的刺激越小。另消毒除了外用,可以内服抗生素(消炎药),一般常用的有恩诺沙星、诺氟沙星、三黄等,内服药的特点,就是要坚持使用五到六天,不间断才能看出效果。

3、关于微生物和改水改底


微生物是个很大的概念,成分包括光合细菌、EM、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主要都是有益微生物,其作用是吸收利用水体有害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也可以称做生物改水。改水改底一般都是化学改水或物理改水,前者一般都是氧化剂,把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的物质(比如说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就无害了,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了),后者主要是吸附絮凝有害物质再沉降。一般我们常说的水质不好很多是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三种方法都可以缓解改善。



锦鲤养殖中乱用药的危害

初学者一旦发现自己的爱鲤生病了,便急于下各种“万能鱼药”给鱼治病,然而,很多时候都是适得其反,不但没治好病,反而又出现了其他问题,真是“雪上加霜”啊。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在于很多鱼药既治病也“致病”。

1、用药过多,特别是几种药交替使用,常常污染水质,造成水质下降,鱼的病处在这时最容易细菌感染。
   
2、鱼药一般都具有杀菌的作用,比如黄粉、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等,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把硝化细菌杀死了,造成生化过滤系统瘫痪,如不及时补救,会诱使鱼产生其它疾病。这一点在最初养鱼的时候深有感触,当初鱼得了白点病,下了很多黄粉,几天也不见好转。又下白点净,一个星期后,白点虽然好多了,可是有2-3条鱼充血,烂鳍。



3、经常使用鱼药,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使鱼病难治。
 
综上所述,爱鱼生病以后在看病、治病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药,不可盲目滥用药。遵循量小、持久的原则,不能下“猛药”。与此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水质,尽量减小药物对生化系统的冲击,用药后要及时修复整个过滤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