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干支查询快速推算法、天干地支纪年法

 清风雅士67 2018-08-12

作为易学爱好者,常常使用到日干支,查万年历有时又不方便,易友推荐此简易速算法。供各位易学爱好者参考。

口诀:乘5除4基加日,双月应须加三十,一二自加闰少一,经几大月多加几。

基数(1900——1999基数:9。 2000----2099基数:54 。 1800---1899基数: 25 。 2100---2199基数:39 )

1月不计算在大月内。口诀分解:年尾(后2位数)乘以5 年尾除以4的整商数 当年基数 当日数 当日所经过的大月数(如果是平年一月加1,二月加2;闰年一月不加,二月加1;不管平闰年,三月不加。四五月加1,六七月加2,八月加3,九十月加4,十一,十二月加5.) (如果是双月应加30,单月不加)然后把所得和数除以60,取干支序号:甲子1,乙丑2,丙寅3————癸亥60.小于60者直取。

举例:求公历1913年5月3日干支?

日干支查询:13*5+13/4(取整商数3) 9(基数) 1(所经大月数,因一月不计算大月,只经三月1个大月)=81,(81/60 余21) 21是甲申,故知当日是甲申日。

求公历2010年2月8日的干支?

日干支查询:10*5 10/4(取整商数2) 54(基数) 8(日数) 30(二月是双月须加30) 2(平年二月份故加2)=146(除以60余26) 26是己丑其余依法类推。

求公历1913年5月3日干支?

日干支查询:{13X5 13/4(取商数3) 9(基数) 3(日数) 0(单月不加30天) 1(大月数)}/60=81/60=21(余数)。即为甲申日。

求公历2010年2月8日的日干支?

日干支查询:{10X5 10/4(取商数2) 54(基数) 8(日数) 30(双月) 2(一二自加闰少一大月数)}/60=146/60=26(余数)。即为己丑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现代社会已很少使用。一来现今社会已经离不开国际化,沿用老的历法已经不现实;二来天干地支在民间多用于算命测字,带用浓重的迷信色彩,实在与科技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抛弃她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事件、诗词、字画等中,又出现大量天干地支纪年法,对他的了解、熟悉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

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一、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

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

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二、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