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人写诗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斟酌修改的?

 Wdjljjfj 2018-08-13

问者让选择的两种方式,占比都很小,要讲明白古人做诗的方式,不得不先讲明白古诗的几种分类与古人作诗的不同情境。

从写作特色讲,古诗可大致分三大类:古代诗、近体诗、古风诗。近体诗即格律诗,由其成为古代诗与古风诗的分水岭。而古人作诗情境又分为四种:创作型、应试型、唱和型、抒发型。

古代诗,是唐律诗出现前的诗歌总称。与散文的差别主要是句型与韵律,即诗歌讲究句式整齐且朗朗上口。

诗歌的诞生一定源于民间,我国即为诗经,细读诗经,其中应有作者创作,但可惜未留名。文人创作有记载是屈大夫为最早一一诗人在此之前应该是汇编整理诗的人,如编诗经、楚辞者。但文人诗出现后,诗歌惭惭以文人创作为主,但经历时间不短,如汉乐府、南北朝民歌。“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是古代诗的主体,古诗十九首,多为文人创作。

讲这么多并非无用:古代诗文人创作不多,应试型不存在,而其写诗也不如后世以抒情为主,更多是明志,屈原、曹操与陶渊明皆如此,写诗更象是写宣言或演讲稿。一气呵成是没有的事,也不是字斟句酌,更象是拼凑而成,以将意思表达完为准。唱和型也不求现场完成,所以曹植会被惊为天下“才高八斗”,就因他常常当场完稿,但质量真不乍的。

南北朝对中国诗歌写作的影响很大,其实对中国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都很大。最大的一点,就是民间文化形式不再占主流甚至退出,文化能力被士大夫与上流社会视为必备的素养与能力,诗词书画玄酒茶正式登上社会与政治舞台。对诗歌创作的推动尤其大,至唐朝开国后,作诗能力已取代书法与绘画成为评价才华的第一要素,唐楷之冠欧阳询文坛地位不如诗中四杰,诗书画三绝画为北派宗祖为王维,最被人称颂敬佩的也是其诗才与成就。

此时,写诗现场完卷已成最高标准!一气呵成,成为主要现家。细读初唐四杰作品,都是一气成作,明显没有后来的炼字炼句现象。而影响之一,就是诗中大作也不多一一杜审言不太参与唱和,八句诗不少,但还不是律诗,形神也相似了。

同时一种政治行为再次参与促成对诗歌写作的改革:科举制度。科学制度形成于隋,对其诞生原因,专家教授解读得非常玄乎,其实简单得很:以前推举制,不仅各大家族互相勾结、假公济私、任人唯亲,而且掌控国家用人。杨家一统天下,对举荐之人统一考考,就这么简单。而且昭告天下:基层选拔也考。其实就是国家与家族争人才评定权。

马上得天下的李世民也喜欢这个,科举定型。其实,最早的科举选拔标准很简单,就是字不错、诗不错,面试再看行止仪态,除了检查礼仪素养,也防止作弊。

唐初数十年,叙功、科举、推举是并行的,大致是“功定爵,学定位,门有承,能定升”。但武则天当政后,这套制度出问题了一一功门两类都是李家故旧,只有独重科举了。

于是,天下才子汇长安,各以诗才荐天颜,纷繁华章难评定,制律命题设试关。格律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本是要为祖报仇,却被武则天感化成政治盟友,以关中语言为基础、四杰诗作为案本,制订了律诗与绝句的格律体,作为会试的标准。命题按律作诗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诗歌写作的主流,也形成了近体诗一一格律诗。

应试格律诗明显三大写作要求:现场完成、按律完成、题材确定。这就正式确立了写诗必须兼备“一气呵成与字斟句酌”。因为太慢与太差都不能高中!

但要一气呵成谈何容易,天下不都是李白一一李白的绝句都是一气呵成的。于是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写作方法:

先得句,后得诗。

就是也写出经典几句,再组合成诗。这种写法,曹操有所体现。但是近体制才大行其道。这也是古代诗名句不多,格律诗唐以律诗为多的原因。因为绝句句式太少,组合生硬。李商隐的律诗最典型,每首都有佳句,但余句真不知所云。但宋诗则以名句说理、佘句入题的手法拓展了绝句写法。

应试诗也催生了创作诗,就是自视诗才超卓者,以“古风”为名,以古代诗言志为本,进行的文学创作,李白的乐府诗、杜甫之三吏三别、白居易的两篇巨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这一类。这些诗,也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定是先成稿再斟酌“字词句段篇韵情”,成为中国诗歌中的瑰宝。

而唱和诗与即景抒怀诗,则不重斟酌,更重性灵真而立意巧,多为一气呵成之作。但佳作不多,成为文者聚会的游戏与诗坛花絮了。

可笑且可悲的,是今人将唱和之间的顺口蹓当诗作,还编印成册,或自我欣赏,或互相吹捧。说实话,那种东西,笔者是信口就有。

另一类书虫则张口闭口讲平仄格律,生拉活拽、搜肠刮肚找齐字凑成“诗样”,意不连贯情不相生,而常常在生活现场摇头晃脑、装腔作势,被人视为“酸”还是轻的,重的如观猴戏了。

吟者戒啊!

写了这么多,不留点写诗的技巧,估计读文者会很不甘心了。好,再推荐两种:

其一,时空俯瞰法

常有时地非作诗不能交差,但确实又一时没感觉,则此法最易解难:仿佛自己站在一个宏大时空背景下,俯瞰此时此情此景,则无论叙说、评说还是假身于物代说,都可即时入题,且成佳作。

其二,借意出新法

古成作浩若烟海,适此境必多,借名作或改其意,或反其意,也能立成作品。

但最好不以诗人自居,少作此类作品。等真有感于心有寄于情时,信手拈来,无不佳妙。这才是作诗的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