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鉴益堂 2018-08-13

【目的要求】

  1.了解百合、狐  、阴阳毒三病合篇的意义及其概念。

  2.掌握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正治、逆治及变证的治疗方法。

  3.了解狐 与阴阳毒的成因,并熟悉其证治。

【主要内容】

  本篇论述百合、狐、阴阳毒三种病的病症于治疗。此三种疾病皆由热病传变而来,其症状表现亦有类似之处,如百合病的“常默默,欲卧不能卧”与狐病的“默默但欲卧”,狐 病的“蚀于喉”与阴阳毒的“咽喉痛”等,均须加以鉴别分析,所以合为一篇讨论。

病名

病因

病机

主症

治则

百合病

1.余热未尽

2.情志所化

心肺阴虚内热

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

养阴清热

狐 病

湿热虫毒

湿热虫毒内蕴所致

目赤、咽喉及前后阴蚀烂

清热利湿杀虫解毒

阴阳毒

疫毒

热毒血瘀

发斑,咽痛

解毒清热活血化瘀

【原文讲解】

第1条

〖原文〗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词解

  百脉一宗;指人体血脉分之可百,但其同归心肺所主则一。“宗”,“本”也,“聚”也之谓。

释义

  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皆得其养,如心肺阴虚成病,则百脉俱受其累,证候百出,故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合病既是心肺阴虚为主的病变,所以它的证候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阴血不足,而影响神明,时而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和感觉等的失调现象,症状表现为:常默默无言,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想进饮食,但不能食,有时胃纳甚佳,有时又厌恶饮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用各种药品治疗,效果都不显著,甚至服药后常见呕吐或不利,但从形体上观察一如常人,并没有显著的病态。二是由于阴虚生内热,出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的现象,这些则是常见不变之征,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病情,即可诊断为百合病。其治疗原则,应着眼于心肺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为法,切不可妄用汗、吐、下,以免更伤阴液。

  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而膀胱又外应皮毛,其脉上行至头,入络脑,故小便时有头痛或恶风或头眩的症状产生。在临诊时,可作为判断疾病轻重或痊愈时间的参考。其所记载的六十日,四十日,二十日,可作为诊断病情的轻重浅深,并非定数,不可拘泥。

  本病多发生于热病之后,为心肺阴液被耗损,或余热未尽所致;见于未病之前者,多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铄阴液而成。应根据具体情况,随证施治。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百合病的病因、证候、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是百合病的总纲。

教学参考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则无之非病也,然详其证,意欲食矣,而复不能食;常默然静矣,而又躁不得卧;饮食或有时美矣,而复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寒如有热矣,而又不见为寒,不见为热;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矣,而又身形如和,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口苦、小便赤、脉微数,则其常也。所以者何?热邪散漫,未统于经,其气游走无定,故其病亦去来无定。而病之所以为热者,则征于脉,见于口与便,有不可掩然者矣。……”

  2.近代研究:近代医家比较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从本条对百合病所描述的症状来看,本病与现代医学的癔病,神经官能症的某些表现颇为相似,故其证属心肺阴虚内热者,可按本病治疗。此外心理治疗在本病的防治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第2条

原文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 七枚(掰)  知母 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词解发汗后:误用解表发汗法后。

释义

  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不能使用汗法的,若医者将个别表面现象,如“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实证而用汗法,汗后阴液受伤,肺阴为之不足,燥热尤甚,则出现心烦、口燥等症,宜补虚清热、养阴润燥,用百合知母汤。以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以知母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以泉水煎药清其内热。三者共起补虚、清热、养阴、润燥作用。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误汗后的治法。

〖教学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百合病不应汗而汗之,不解者,则致燥。以百合知母汤主之者,清而润之也。”

第3

〖原文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 七枚(掰)  滑石 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 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词解下之后:误用攻下法后。

释义

  百合病本为虚热在里,不能使用下法。若误认为“欲饮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之里实证,而用攻下法,下后必然产生两种变症:一是下后津液耗伤,则内热加重,一部分阴液从大便泄出,所以小便反而减少,表现为小便短赤而涩;二是因泻下之药每为苦寒之品,服后损伤胃气,则出现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诸症。法当养阴清热,利尿降逆,用百合滑石代赭汤,方中百合清润心肺,滑石、泉水利小便,兼以清热,代赭石降逆和胃。使心肺得以清养,胃气得以和降,则小便清,大便调,呕逆除。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误下后的治法。

教学参考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其在下后者,下多伤阴,阴虚火逆,故以百合同滑石之走窍,代赭之镇逆者以通阳气,加之泉水以泻阴火,而阴气自调也。”

第4条

原文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掰)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词解吐之后:误用吐法后。

释义

  百合病本属阴不足之证,是不能使用吐法的。若误认为“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是痰涎壅滞而用吐法,虚作实治,吐后不仅损伤脾胃之阴,更能扰乱肺胃和降之气。阴愈损,则燥热愈增,引起虚烦不安、胃中不和等证。法当滋养肺胃之阴以安脏气,以百合养阴清热;鸡子黄养阴润燥以滋胃阴,共奏养阴除烦之功,则阴复胃和,虚烦之证自愈。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误吐后的治法。

教学参考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吐伤元气,而阴精不上奉,故百合病在吐后者,须以鸡子黄之养阴者,同泉水以滋元阴,协百合以行肺气,则血气调而阴阳自平。”

第5条

〖原文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 七枚(掰)   生地黄汁 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词解如初:如刚开始发病时的情形。

释义

  百合病未经吐、下、发汗等错误治法,日虽久而病情如初,仍如首条所述症状,应该用百合地黄汤治疗。因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百合功能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益心营,清血热;泉水下热气,利小便,用以煎百合,共成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剂,阴复热退,百脉调和,病自可愈。服药后大便呈黑色,为地黄本色,停药后即可消失,不必惊惧。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正治法。

教学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此则百合病正治之法也。盖肺主行身之阳,肾主行身之阴,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既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

第6条

〖原文〗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上以 百合  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词解:伤津口渴症。

释义

  百合病本无口渴之症,但经一月之久而不愈,出现口渴的变症,说明阴虚内热较甚,在这种情况下,仅单纯内服百合地黄汤则药力不够,难以收到满意效果,应当内服、外洗并用。必须再配合百合洗方,渍水洗身。因肺合皮毛,其气相通,所以用百合渍水外洗皮肤,“洗其外,亦可通其内”,可以收到清热养阴润燥的效果。煮饼是小麦粉制成,能益气养阴,说明调其饮食,亦可帮助除热止渴。勿以“盐豉”,因咸味能耗津增渴,故当禁用。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经久变渴的外治法。

教学参考

  张璐《张氏医通》:“其一月不解,百脉壅寒,津液不化而成渴者,故用百合洗之,则一身脉皆得通畅,而津液行,渴自止,勿食盐豉者,以味咸而凝血也。”

第7条

〖原文〗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 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七,日三服。

〖词解〗不差:不解。

释义

  本条与上条应当联贯起来讨论,意思是说,用内服外洗两法治疗而口渴仍然不解,是因为热盛津伤,药不胜病,所以用栝蒌牡蛎散治之,方中栝蒌根苦寒清解肺胃之热,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使热不致上炎而消烁津液,如此,则津液得生,虚热得清,口渴自解。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渴不差的治法。

教学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与百合洗身而渴不差者,内热盛而津液竭也。栝蒌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

第8条

原文

  百合病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 一两(炙) 滑石 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词解:转变。

释义

  百合病本为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是不应发热的。今变发热,是经久不愈,热盛于里,而外达肌肤的征象,治用百合滑石散,以百合滋养肺阴清其上源,使其不燥;以滑石清里热而利小便,使热从小便排出,小便得利,里热得除,则肌肤之表热自解。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变发热的治法。

教学参考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发热者,内热不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壮肺气以调之,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曰当微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热则除也。”

第9条

原文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起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

词解:逆治。

释义

  百合病的病机,主要是阴虚内热,治当补其阴之不足,以调整阳之偏胜,即所谓“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本篇治百合病诸方,即为此而设,但阴虚之甚者,阴中之阳亦受损害,往往兼见怯寒、神疲等症,在治疗上又当酌用养阳之法,即所谓“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本篇对于此种证治,虽未具体论述,学者应宜隅反,后世常用温柔养阳之法,临证时可以参考应用。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百合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参考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论曰阳法阴法,即和阴和阳之法也,以此相救,即和其未病意,《内经》所谓用阴和阳,用阳和阴也。故诸治法皆以百合补肺而使流气于府,所谓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也。皆以泉水清邪热而使受成于肺金,所谓炎蒸得清肃而万物容平也。但病见阳,加一二味以和其阴;病见阴,加一二味以和其阳耳。”

第10条

原文

  狐 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于喉为,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上部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 四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干姜 三两   黄连 一两  大枣  十二枚  半夏 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词解〗1.:就是腐蚀。

  2.:指前后二阴。

  3.上部:指喉部。

  4.声喝:此处据《辞海》“喝”读(yè),指说话声音噎塞。

释义

  本病是因湿热虫毒引起,在病变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症状,形如伤寒。由于湿热内蕴,所以沉默欲眠,食欲不振,甚至恶闻饮食气味;虫毒内扰,故卧起不安,目不得闭,面色变幻无常,或红、或黑、或白。如虫毒上蚀咽喉,则咽喉腐蚀;虫毒下蚀二阴,则前阴或后阴溃疡;而且有时咽喉与二阴同时溃疡。上部咽喉被蚀,伤及声门,则发声嘶嘎,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方中芩、连苦寒,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佐参、枣、甘草以和胃扶正,共成清热化湿,安中解毒之功。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狐 病的证治。

按语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之口、眠、生殖器综合征颇为相似。

  本病的发病原因,古人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有关。近代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狐病的病因,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久卧湿地,饱经风霜,产后郁热,情怀不畅等,均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而脾胃湿热,热毒蕴结,气血凝滞等,是其早期的基本病机。后期则以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或肝肾不足为主要病理变化。临证当据不同证情,随证施治。

教学参考

  1.徐彬《金匮要略论注》:“狐 虫也,虫非狐 ,而因病以名之,欲人因名思义也。大抵皆湿热毒所为之病,……毒盛于上,侵蚀于喉为,谓热淫如惑乱之气,感而生蜮也;毒偏在下,侵蚀于阴为狐,谓柔害而幽隐如狐性之阴也。蚀者若有食之而不见其形,如日月之蚀也。”

  2.临床应用:狐 病虽本于湿热,但病有新久不同,人有体质差异,故临证应根据不同情况,随证施治。病属湿热内蕴者,用甘草泻心汤化裁治疗,方中甘草用量宜重。若前阴溃疡加地肤子;肛门蚀烂加炒槐角;眼部损害加密蒙花,草决明;口腔溃疡可外用冰硼散、锡类散等。若肝经湿热明显,症见口苦、溲赤,心中懊失眠者,可加龙胆草、黄柏、木通、车前子、赤小豆等;若脾气虚衰,形瘦发热、神疲肢倦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清解湿热,升清降浊。

  本方除治狐 病外,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肠炎等,证属寒热错杂者,亦有良效。中焦痞满重者,可加枳实、厚朴;心下痞满,呕利明显者,重用炙甘草、半夏、生姜;治萎缩性胃炎,可酌加白芍、乌梅、百合、乌药。此外,本方加减尚可治复发性口疮,神经衰弱,产后下利以及磺胺类、解热止痛类药物过敏导致的咽喉、龟头糜烂症等。

第11条

原文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词解〗下部:这里指前阴。

释义

  狐 病,前阴蚀烂,是由于足厥阴肝脉,绕阴器,抵少腹,上通于咽喉,其热毒循经自下而上冲,则咽喉干燥,可用苦参汤熏洗前阴患处,杀虫解毒化湿以治其本,则咽干自愈。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狐 病前阴蚀烂的证治。

教学参考

  1.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下部热毒盛,所伤在血而咽干,喉属阳,咽属阴也,药用苦参熏洗,以去风清热而杀虫也。”

  2.临床应用:狐病虽有内治、外治之法,但以内治这主,其外治方中,苦参汤现代常用于湿疹、疥疮或会阴肛门搔痒、肿痛及白塞氏综合征外洗或漱口均宜。治赤白带下,阴道滴虫之阴部搔痒可加黄柏、龙胆草、蛇床子;治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可加地黄、赤芍、白藓皮。

第12条

原文

  蚀于肛者,雄黄之。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词解:熏洗。

释义

  肛门蚀烂,可用雄黄熏患处,雄黄有较强的杀虫解毒燥湿作用,故用以就近治之。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狐 病后阴蚀烂的治法。

教学参考〗

  吴谦《医宗金鉴》:“李 曰:喉肛与前阴,皆关窍所通,津液滋润之处,故虫每蚀于此。”

第13

〖原文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 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词解无热:谓无寒热,是无表证的互词。

  鸠眼:鸠,鸟名,俗称斑鸠,其目色赤。

  四眥:指两眼内外眥。

  浆水:浆,酢也,《本草纲目》称浆水又名酸浆。嘉谟云:“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酸,生白花,色类浆,故名。”此法现已少用。

释义

  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是里热盛的征象。无热汗出,表示病不在表,说明血分已有热。目赤如鸠眼,是因血中之热,随肝经上注于目,为蓄热不解,湿毒不化,即将成痈脓的征象。如两眼内外眦的颜色发黑,表明瘀血内积,脓已成熟。此时病势集中于局部,脾胃的影响反轻,所以病人能食。主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以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

中心思想本条论述狐 酿脓的证治。

教学参考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脉数微烦,默默但欲卧,热盛于里也。无热汗出,病不在表也。三四日目赤如鸠眼,肝脏血中之热,随经上注于目也。经热如此,脏热可知,其为蓄热不去,将成痈肿无疑。至七八日目四眥黑,赤色极而变黑,则痈尤甚矣。夫肝与胃,互为胜负者也。肝方有热,势必以其热侵及于胃;而肝既成痈,胃即以其热并之于肝,故曰若能食者,知脓已成也。且脓成则毒化,毒化则不待胃和而肝亦和矣。赤豆、当归,乃排脓血,除湿热之良剂也。”

  2.临床应用:本证之目赤,以风轮最为明显,可见角膜红赤、畏光、视力逐渐减退等,若反复发作,常可形成前房积脓,甚或致盲,应抓紧治疗。其治疗大法宜解毒渗湿,清热凉血,活血排脓,可用赤小豆当归散合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等治疗。有报道将本病分四型内外合治。脾胃虚寒、湿热内蕴,方用甘草泻心汤;温毒上犯者,方用普济消毒饮;湿热内蕴者,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异赤散;热盛血瘀者,方用赤小豆当归散合茵陈蒿汤加味。外治:苦参50克水煎洗前阴部;雄黄15克熏或少许涂肝门。(已破烂者,不可外涂)

  有报道用本方(赤小豆30克,当归30克)内服兼外洗,治疗渗出性皮肤病,如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生漆过敏、暑疖、急性湿疹、脓疱疮等效佳。加减法:灼热潮红明显者,加银花、连翘、丹皮;疼痛甚者加皂角刺;瘙痒甚者加荆芥、蝉蜕;渗液较多者加苍术、川连。

第14、15条

原文

  第14条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第15条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 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 二两 雄黄 半两(研) 鳖甲 指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词解面赤:颜面红赤

释义

  阴阳毒病系感受疫毒所致,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是阳毒的主症,血分热盛,故面部起红斑著明如锦纹,热灼咽喉故痛;热盛肉腐,肉腐则成脓,故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是指出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早期则邪毒未盛,正气未衰,易于治愈;日久则毒盛正虚,比较难治。主以升麻鳖甲汤,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鳖甲、当归滋阴散瘀;雄黄、蜀椒解毒,以阳从阳欲其速散。总之,本汤治阳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的作用。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是阴毒的主症。病毒侵袭血脉搏,瘀血凝滞,阻塞不通,故出现面目色青;经脉阻塞,血液流行不畅,故遍身疼痛如被杖一样;疫毒结于咽喉,故作痛;治疗仍用升麻鳖甲汤,解毒散瘀。去雄黄、蜀椒以防损其阴气。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的含义,与阳毒同。

中心思想以上两条论述阴阳毒的证治及预后。

教学参考〗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毒者,邪气壅结不解之谓。阳毒非必极热,阴毒非必极寒,邪在阳者为阳毒,邪在阴者为阴毒也。而此所谓阴阳者,亦非脏腑气血之谓,但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其邪着而在表者谓之阳;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不唾脓血,其邪隐而在表之里者谓之阴耳。故皆得用辛温升散之品,以发其蕴蓄不解之邪,而亦并用甘润咸寒之味,以安其邪气经扰之阴。五日邪气尚浅,发之犹易,故可治;七日邪气已深,发之则难,故不可治。……”

  2.临床应用:据报道,有人用本方加减治疗猩红热、红斑狼疮、紫癜等证属热毒血瘀者,每获良效。其血热重者,与犀角地黄汤合用;血瘀重者,加丹皮、赤芍、丹参;偏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或与归脾汤合用。

【本篇小结】

        ┌正治法──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

        │    ┌误汗后──百合知母汤

   ┌ 百合病┤救逆法─┤误吐后──百合鸡子黄汤

   │    │    └误下后──滑石代赭石汤

   │    │    ┌变成渴者──百合洗方

   │    └变治法─┤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

   │         └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

 治疗┤    ┌蚀于上部,病在气分──甘草泻心汤

   │ 狐 ─┤蚀于下部──苦参汤洗之

   │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    └生痈化脓,病入血分──赤小豆当归散

   │    ┌阳毒──升麻鳖甲汤

   └ 阴阳毒┤

        └阴毒──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复习自测】

  1.试论述百合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答:百合病的病因有二:一为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液未复;一为情志不遂,化火伤阴。其病机总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治宜养阴清热。若见百合病本证,即“常默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可用百合地黄汤治疗。若误汗伤津兼见心烦口渴者,宜用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除烦止渴;若误下伤胃,气逆上冲而见呃逆、尿少者,宜用滑石代赭汤养阴清热,降逆和胃;若误吐伤阴,胃中失和而见烦躁不食者,又宜百合鸡子黄汤养阴清热,安中和胃。若百合病日久失治。往往变证丛生,则须随证施治。若邪热聚肺,口渴不甚者,当以百合煎洗肌肤,取“洗其外而通其内”之意,使肺中津液得以宣发敷布则口渴自止;若热灼胃阴而口渴不止者,当以栝蒌牡蛎散清养胃阴;若里热较甚,内热外达而见身热者,又当以百合滑石散清热养阴,使热除阴复,发热遂止。

  2.试论述狐 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答:狐 病病机为感受湿热虫毒,湿热内蕴所致。若狐病发病未久,尚未蕴酿成脓,湿热上蚀咽喉者,当以甘草泻心汤清热燥湿,解毒扶正;湿热下注前阴者,当用苦参汤外洗以清热燥湿;湿热蚀于后阴者,又宜用雄黄外熏以解毒燥湿;若湿热酿脓者,治用赤小豆当归散解毒渗湿,活血排脓。

  3.试论述阴毒、阳毒的病因病机、两证的鉴别与治疗?

  答:阴毒和阳毒均系感受疫毒所致。阳毒的病机为血分热毒,主症为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咳吐脓血,治用升麻鳖甲汤以清热解毒散瘀。阴毒的病机为血分热毒,瘀血阻滞,主症为面目发青,身体疼痛,咽喉肿痛,治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仍用升麻鳖甲汤解毒散瘀,去雄黄、蜀椒以防损伤其阴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