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阳花鼓》极可能是首伪民歌(原创)

 淮上风 2018-08-13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我们首先来考证一下这首歌地创作时间。黄河多次决堤夺淮,两河之洪水泛滥成灾,贪官污吏借修河道发“灾民财”,致使黄淮流域民不聊生,愤而起义造反,早在元朝末年就已经如火如荼了,那时候朱元璋或给财主家放牛,或者四处讨饭,天下人还不知道“朱元璋何许人也”呢,民歌中根本不会提到他的,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啦。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见《元史》卷五十三“五行志二”。)白莲教教主韩山童预先刻个一只眼的石人,并在背面刻字道:“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偷偷埋在淤泥里。一天,被疏浚河道的民工“偶尔”挖了出来,舆论大哗,人情汹汹,谣言如同今天“微博谣言”般地四处传播开来,于是韩山童“应天承命”,率众在颍州(今阜阳)揭杆起义,时间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朱元璋时年二十三岁,其家人饿毙,他在于觉寺(后改名“龙兴寺”、“皇觉寺si”)当了50天的小沙弥后,正四处流浪哪。
      至正十二年(1352年),今安徽省定远县人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今凤阳)起义,至正十三年朱元璋二十四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由此可见,说《凤阳花鼓》是元朝末年的民歌无法成立。
      那么,把它归在明朝的民歌如何?这更是不可能的事了!朱元璋称帝后,他的故乡凤阳人民在各个方面常得朱元璋地照顾和优待,凤阳父老每年春节便组织一班艺人进京向朱元璋同志拜年,在老朱跟前就唱这个贺年歌?
“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三年水淹三年旱,三年蝗虫闹灾殃。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就算老朱肚量大,能挂住脸,而下面那些政审部门、安保部门……绝对不会让这首民歌通过去的,整个大明朝都不会让它通过去的,再说了,明朝百姓也没这个胆量敢这样编唱的!人之常情,世之常理嘛。
      问题来了,这首民歌到底开始传唱于哪个朝代呢?估计应该始于清朝初期,或顺治、或康熙朝代,民心还不是太稳定,民间还有“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顺治或康熙为了彻底搞臭搞倒明朝,收买住人心,极可能篡改了原有的一些歌词,比方说原歌词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孬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风调雨顺民安康。”他们别有用心地把它篡改成:“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依然命令凤阳艺人四处演唱,并给他们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人民是永远不靠谱的,始终信奉“胜者为王敗者寇”这一今律,他们在拥护政权站队上,只会选择那些胜利者的。就这样以讹传讹,久而久之,原有的颂歌便逐渐湮没,流传到今天的竟是这么一首不伦不类的伪民歌。老朱背上这么一口黑锅,实在是冤枉之极!读者诸君,你们说呢?
       淮南古书旧刊淮上风。
       微信:GSJK 196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