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得见的贪噌不可怕看不见的才可怕。。。

 天地虚怀xia 2018-08-13
.观心念住
    
    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心观察心呢?
    比丘们!当心有贪爱时,比丘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
    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
    当心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有愚痴,当心没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没有愚痴﹔--大念处经

---------------------

雪吴敏禅参学体会之正确的态度

 昨晚至今群里的讨论很有意义,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其实多是在谈行者如何观照六尘的方法或者态度的问题,这的确是内观禅法的关键。

 
如果行者在修习四念处禅法,可能不管什么流派,在观照禅修所缘(对象)时若没有正确的禅修态度,也许积年累月的修行都是枉费时月。

其中,错误的禅修态度可能是六尘中比较微细难观照的一种所缘。

 这里,我可以试着把自己在中心的体会(其实是教训)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中心练习的一天,忽然领悟到自己为什么修行状态起伏不定。我觉察到,当心一失去觉知或不稳定(躁动)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有嗔心升起(心不想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悄悄地增强,这样心就更不稳定,更加躁动。但之前对这个微细的习性反应,心并不敏锐,没有很好地观照,所以嗔心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导致修行的状态波动大,且往往心不稳定的时间会延长。

 
很快,心又认识到这类嗔心的升起和一个判断有关(另一簇心的活动),“不应该失去觉知,心也应该始终稳定呀!”,噢!杀手在这里!这个判断的心可是典型的“错误的禅修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呢?原来心在听闻禅法开示的时候,知道了“持续地保持正念”和“当正念获得了惯性,心就可以进入毫不费力的自动观照的状态,稳定而清明”;另外这位行者在之前的修行中,因缘际会,五根偶尔进入过相对平衡的状态,心短暂体验过清明的对六尘的自动观照;再加上行者以前修过止禅,体验过心一境性的殊胜。哦,够了,足够滋生对清明稳定的心的贪著了。

于是心就开始倒果为因了,只想要好的状态,忘掉了耐心培育适当的因缘。心就执取,心就紧张,心就躁动了。

看到了吗?不了解因果关系的无明痴心,这个土匪头子,躲在贪心后面阴险地奸笑呢!

理解到了这一层,心就释然了,原来如此!

那个时候,对禅师的那句语重心长的话就理解更深了:“不要轻视烦恼,它们会嘲笑你!”

 
从那时起,就能尝试着放下那副一直扛着的“稳定清明的持续正念”的重担了,因为那是修行非常善巧的时候的状态,这个果需要适当的土壤、养分、阳光、水源,通过时间的耐心才能瓜熟蒂落。

因此接下来的修行就平顺多了,心躁动不稳定的时候,判断和嗔心开始还是自然地升起,观照的心就如实觉知这簇嗔心;慢慢地,似乎观照心对这嗔心越来越熟悉了,理解(或智慧)就升起了,这类的判断和嗔心就越来越弱了;逐渐地,观照的心就直接可以如实觉知躁动的心本身了。

 
并且心慢慢开始接受自己的修行状态,有的时候还给些鼓励和欣赏,嘿嘿,这可是挺难得的,因为,从小到大,“怎么只考了98分”的焦虑是那么的根深蒂固,自自然然。

 --吴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