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涵敬斋 2018-08-13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一榜三鼎甲(网络配图)

“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更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考上进士,就是天子门生,足以光耀门楣;状元及第,更是人中豪杰,文曲星下凡。

福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考之乡,素有“八闽科举冠天下”的美誉。在宋明两朝,鼎盛一时,出现三次科考包揽状元、榜眼、探花的盛况,轰动朝野,至今传为美谈。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状元及第(网络配图)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榜眼及第(网络配图)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探花及第(网络配图)

第一次出现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戊午科,状元黄公度、榜眼陈俊卿、探花陈修都是福建人,史称“闽人屠榜”。

更为奇特的是,这一科的状元、榜眼都是兴化军莆田县人,而且两人家住的很近;73岁的林邓为该科年纪最大的进士(榜尊),18岁的龚茂良为该科年纪最小的进士(榜幼),也都是莆田人。“四异同科”,轰动京城。

这一科没有举行殿试,发榜后,宋高宗对兴化(莆田)人才辈出很感兴趣,特意在光禄寺摆宴,亲临祝贺,诗云:“枌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高宗问状元和榜眼:“卿土何奇?”黄公度误以为问土特产,回答道:“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 陈俊卿对未举行殿试深感遗憾,想乘机胜过黄公度,就回答说:“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罢连声称赞,说道:“公度不如俊卿,俊卿应是状元。”陈俊卿此联流传千古,成为后来历代莆田学子的座右铭。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状元及第铜钱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状元及第碗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再次出现闽人“一榜三鼎甲”科举罕事。该科状元郑性之(闽清人,一说长乐人),榜眼孙德舆(福清人),探花黄桂(闽侯人),都是福建福州人。郑性之后来成为南宋的名臣,另文撰述。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状元及第铜钱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榜眼及第铜钱

牛!宋明两朝福建人三次包揽“三鼎甲”

探花及第铜钱

明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时隔222年后,闽人第三次“屠榜”。该科状元林震(长泰人),榜眼龚錡(建安人,今建瓯人),探花林文(莆田人),都是福建人。据说,探花林文还是同科状元林震的族叔,丙戌科状元林环的表弟。

岁月悠悠,先贤已逝,但先贤的智慧和情怀,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福建儿女,愿八闽学子续写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