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创立明朝,堪称世界上最为经典的创业旅程。他以一介布衣,做过放牛娃、乞丐、和尚等多个极端低贱的工作,却最终成为了全国的主宰。在这中间,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大批功臣的帮助也是分不开的,其中第一功臣就是李善长。 明朝没有将异姓封王,朱元璋对于功臣最多封到了公爵,而在34个“公”中,李善长就是排名第一的韩国公。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作自己的萧何,认为他虽然没有外出征战,但后勤补给,征兵等方面全仰仗李善长。 封爵是在洪武三年的事情,然而二十年之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却悍然将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诛杀,还族灭了全家七十多口人,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他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安全考虑,那大可不必,以李善长的年纪实在没有多少天好活了,那是为什么让朱元璋一刻也不等待,宁愿冒着滥杀功臣的名头来行事呢? 原因是出在李善长自己身上,他本来就对朱元璋并不忠心。胡惟庸曾经想谋反,并找他来商量。由于年事已高,李善长并不打算冒险去做这件掉脑袋的事情,然而他也没有向朱元璋告发这件事,这犯了皇家的大忌。 随后,胡惟庸又多次上门说服李善长,李善长被他说烦了,扔下一句话:我已经老了,天下该怎么做,就看你们的了!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是中立立场,但实际上却向胡惟庸表示,我不会插手。他不插手?吃的是明朝的俸禄,当的是朱元璋的公爵,别人要造朱元璋的反,你不插手有道理吗? 另外,李善长还有一件事让朱元璋大为恼火。那就是他当丞相的时候,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将天子都不太理会。他对下属很严,自己也很高冷,对天子也不是很尊敬。这与当年萧何有着天壤之别,萧何当年不惜以侵占别人田地的方法来“自污”,以告诉天下人:我没有任何野心,我也不是品德高尚的人。 就因为这两点,尽管李善长没有太大的罪行,也没有倒向胡惟庸,但还是让朱元璋忍无可忍,一定要除掉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