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北鸢》到《问米》,欢迎踏上葛亮的悬疑造镜之旅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8-08-13

两届《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奖得主、CCTV年度“中国好书”奖得主。


2016年《北鸢》横扫各大畅销书榜单,很多人也是从这个时候知道葛亮的。


当所有人都为他笔下的民国着迷时,葛亮带着他的新书《问米》再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这次他带来的是一个不同以往的作品。



葛亮,一个奇妙的人。一个出生在南京,现居香港的中文系博士、作家、教师。


其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获奖无数。却觉得能一辈子待在校园里,是最幸福的事情。


这个人身上充斥着各种矛盾的属性,拥有着各种奖赏和畅销书作家的光环,却干净的像一个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字里行间仿佛一位经历过无数岁月的老人家,实际上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模样。



作为一个通俗文学爱好者来说,葛亮的书一直以来都不太友好。


纯文学的小说看着太累,不过这次的《问米》着实给人很大的惊喜。


它始终给人特别强的画面感,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有韩国电影的样子,有香港电影的样子,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各种各样演员的脸从你眼前飘过。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同名的《问米》:在越南河内的通灵师,有着俊美的面孔和优秀的演技。


通过表演通灵来赚取生活,也安抚人心。却不知在他的背后亦有着凄美的故事,他安抚了那些前来问米的可怜人,却无法说服自己放下过去种种。


这篇《问米》始终给人一种老旧的电影质感,那些看起来很惊悚的通灵仪式;那些悲戚的死者家属;还有那个孤独的通灵师。


当他换上戏服站在不伦不类的戏台上,周遭混乱嘈杂的人声也无法掩盖,那咿咿呀呀的曲调。


一瞬间仿佛一台廉价的戏剧在眼前开幕,舞台上那个眉眼动人的男人让人无法释怀。



另一篇让人忘不掉是《不见》这又是另外一种感觉,一字一句间仿佛能够透过纸张闻到隔壁邻居家炒菜的味道。


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和一个离异的中年男人之间居然擦出了爱情的小火苗,你来我往的互动里没有青年男女之间的激情,但在暗地里竟也如燎原的野火般一发不可收拾。

 

读《不见》的时候就像是在看一部80年代的小电影,情色但不色情。


男人不帅略略萎缩,女人丰腴不如现代女星那般消瘦,但是有着一种肉感的美。


然而这部让人略感粘腻的小说,却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结局。


猝不及防的犹如一把尖刀剖开了这层画皮,这平静的表象下面竟然隐藏着如此黑暗的秘密。




读这本《问米》有一种非常确切的惊悚感。仿佛小时候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吹着热风的电扇嗡嗡作响,正满头大汗的偷看课外书时,房门毫无预兆的被推开,门口站着面如寒冰的你妈。

 

葛亮没有在这本书里展示更多他对悬疑的技巧方面,而是一直在讲一个寓言故事,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的生活是迷宫,走啊走。


觉得这个迷宫里面有好多奇妙的东西和有意思的东西,当我们走到迷宫尽头的时候发现一个布遮的东西,打开一看发现是一面镜子,整个迷宫最值得大家猜和最有离题感的是镜子里的自己。



《问米》里面那些普通的主人公们,他们并没有像其他的悬疑小说里面特殊的人设,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就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如谜一般的故事。


也许我们有两个微博号,一个表演岁月静好,一个扮演愤世嫉俗;也许你身边的路人背后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这些我们忽略了的普通人的生活,才是最精彩的谜题。这是《问米》本小说最有魅力的地方。



最后,非常喜欢葛亮在后记里写到的这段话:


在《问米》这本书里,不再有泰勒。是一些我们身边的人,平凡甚而平庸。


他们平淡地生活着,却不经意间被人事所卷裹。他们试图挣脱,却发现生活原力之强大,将他们抛入了未知的漩涡。


自认聪明的,以破釜沉舟的信念,步入迷障。更多的人则在观望,终于亦步亦趋。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彼岸处,刹那间似有一两点星火。不明亮,但足够暖。


如此,这些文字。在悬疑的外壳下,表达的,也许仍是那一点人之常情。


先是带着体温。或陪伴读者,感受着那体温的冻却。由晨至昏,渐至冰冷。


作者:葛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