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前,我在风暴中心

 robinmjg 2018-08-13

来源:携隐Melody

作者:携隐


最近网上掀起一股「十年」怀念风,大家纷纷感慨了一番当时唱奥运主题曲的明星们,当时的运动员们,这十年来的起伏变化。


但十年前,对我个人来说更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不是奥运。


是那场余波深远的经济危机。


十年来,我从没认认真真地跟人讲过过当时经历的许多事。


就在十年后的今天讲讲这些故事吧。


1.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是哪一天,哪些事,让我感知到经济危机来了。


我清楚记得5月参加的那场盛大的毕业典礼,记得带爸妈去波士顿,特意挑了家评分很高的法国餐厅,他们却一脸「吃不惯」的嫌弃表情,记得游至芝加哥,春天里满城的郁金香。


其实早在那时之前,全球就已经出现了股市动荡,房贷公司破产,房贷相关基金大额亏损。已经有人喊过经济危机要来临。


然而直到08年的那个夏天,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盛世狂欢中,没空察觉,彻底改变局势的那个点,已经悄悄来临。


7月,我踏上华尔街,开始我为期两个月的入职培训。全球所有办公室的IBD新人都来了。我天天蹭海外office的高额津贴,跟着不同办公室的同事们吃遍纽约,夜夜笙歌。周末,几个朋友购物的购物、打高尔夫的打高尔夫。


我还记得当时有位给我们上课的VP,指着华尔街上的宝马旗舰店,对我说:这家店宝马花了巨多钱,原计划两年回本。你猜猜,他们多久回的本?


我:不知道?一年?


他:6个月。当年华尔街年终bonus一发,就盈利了。


那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行业爆红、不愁没deal的放松神情。


那时我们纽约office的人唯一操心的,是培训课程评分会不会影响到年终bonus。


谁能想到仅仅几周后,我们最大的担忧已经变成失业。




2.


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这次金融危机的震撼,已经是9月的事了。


那时候入职培训已经结束,但纽约office的新人们还时不时需要参加一些系统和外挂使用培训。


有一次培训,我坐在教室后面。往前看去,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同学的电脑屏幕。


往常大家的电脑屏幕上内容各异,遛脸书的最多,频繁来往邮件的也不少。大家都在一边听讲一边开小差。


然而那天,所有的屏幕上,都是Yahoo Finance的页面。大家查询的ticker,都是同一个:Washington Mutural。


每隔几秒钟,屏幕跳动一下,股价就会被刷新。


几十部电脑,齐刷刷的界面,同一个跳动节奏,我眼睁睁看着这一片屏幕上,这家当时美国最大银行的股价每秒都在急速下降。7块,6块,5块…


股价降到一块多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在听课了。


一群没心没肺的新人们,还在兴奋地打赌:闭市之前,股价会不会跌破一块。


老师干脆放弃了上课,在讲台上问我们:到多少了?


那场景对我来说,真是震撼性的一刻。


在此之前,铺天盖地的新闻,跟我之间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纱。我们也知道事情不妙,也知道经济危机已经来临,但不知道这场火烧的有多大,牵扯的机构有多多,维持的时间有多长,更不知道局势恶化的有多快。


十年后,尘埃落定,再回头看,从07年就开始的各种迹象都份外明显。


但当时身在其中的我们,就像围观火灾的人群一样,兴奋异常,并没有意识到,下一刻,大火吞噬的楼房就会倒塌,把我们全部压在下面。


培训课上的这一幕,是大樑冒出的一簇明亮火花,让那一刻的我突然意识到:不好,楼要倒。




3.


第二个鲜明记忆,是2008年9月15日。


那一天,是农历中秋节。


我们几个在华尔街的中国人,相约一起去我的一个学姐家喝酒过节。


那天我加班到很晚,才从公司出来。当我走出公司大堂的时候,前面有几位刚出去的同事。


我看到有人急忙走近了这些同事,问他们:我该怎么办?我还有Lehman的股票。


同事回答:没有办法,接受现实。


我在「天哪,已经有普通老百姓随街抓住bankers乱问了」的惊愕中,埋头往学姐家赶。


这位学姐,就职于Lehman Brothers。


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她:怎么样了?你们公司。


学姐举着红酒杯,笑呵呵地安慰我们:不要担心,不会破产的,新闻都很夸大。今天下午我们头儿还特意来我们floor,稳定过军心,跟我们说不要听信新闻,公司没到那么坏的地步,绝对不会破产。


她话音刚落,电视里就传来新闻:…Lehman Brothers刚刚宣布破产。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大家都呆了一秒,继而从学姐开始,爆发出一阵「人生啊,就是这么荒谬」的大笑。


是的,真正身临其境,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会慌,会心情低落,会不知所措,会怒骂公司骗人,会茫然不知自己前路。


我们瞬间接受了现实。


学姐立刻开始给同事发邮件,交换个人邮箱。因为第二天,公司邮箱就要被停止使用,还不知道哪些人能回到办公室,哪些人会就此消失,没有个人邮箱,就要从此失联。


没经历过那一刻,我怎么都不会想到,公司破产后的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跟同事交换个人邮箱。


这张照片当时传遍了我们所有人的邮箱。记得还有一张图,是Lehman旁边一个很小的卖咖啡的窗口,上面竖了块牌子:被裁的半价(可惜找不到这张图了)。


4.


之后的记忆就没那么鲜明了。


大事件太多,今天这个也破产了,明天那个要政府救了。今天A公司裁员2000人,明天B公司裁员3000人。今天这个银行裁掉了整整一个组,明天那个银行裁掉了整整一个部门。


很奇怪的是,在这样大规模的动荡中,我并没有太多担忧。


可能是人的抗压潜力真的很大,可能是身处那样的环境中,很快就习惯了,也可能是知道这既非我的错,又不以人力为转移,因而有种听天由命的坦然。


真的,当你身边的人,经常突然就消失了,桌子一夜之间就空了的时候,你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一个项目上的senior asso,带着我赶第二天早上8点的客户会议材料,赶到半夜2点多。临走的时候,他还嘱咐我,第二天开会要带上啥啥啥。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打call的会议室,推门进去,愕然发现从MD到asso,全部都是生面孔。要不是看到大家拿的材料是我们头天晚上刚准备的,我差点退出来,以为自己走错会议室。


客户大概已经提前知道,MD换人了。但是他们不会被通知到asso换人这种事。当发现电话里,那个从项目开始一直每天都跟他们紧密联系的人不在时,客户问了一句:那谁谁呢?


MD答:他去Wall Street Journal了。客户立刻会意,哈哈笑了一声。


我从此学到了,被裁员的一种极其婉转的表达。


至今我都不知道,公司是在什么时间,通知到当事人被裁员了,又是什么时候,给这个项目换上了全新的team。毕竟我们头天晚上下班时是半夜2点,第二天的call是早上8点。


但是我从中感受到了,一家大投行,在如此动荡的时期,还能有条不紊,连会议时间都不改(越是这种时候,越不敢改客户的时间了),迅速处理完裁员,换上全组新人的行动力,和背后极其成熟的管理。


经济危机会重创甚至抹去某些公司,但动摇不到这个金融体系的根本。


会议结束后,路过那位asso的桌子,看到桌子上什么都没有了的时候,我内心是五味杂陈的。


Wall Street never sleeps。




5.


和很多人的经历不同,经济危机期间,作为一个M&A banker,我一样忙成狗。


一方面,是因为我走了狗屎运,我们公司居然很早就开始做空次贷,虽然不可避免被卷入这场风暴,也开始了大规模裁员,也损失惨重,但暂无性命之忧。


另一方面,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做的pitch越多。而无论什么时候,M&A永远都在运行。好年头大家都有钱,并购极多,差年头个个都要重组、融资、卖non-core资产、通过金融方案撑过危机。


我每天都在做pitch book。


07年暑期实习,我战战兢兢,每天都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什么活都抢着干,一有空就约人喝咖啡,生怕拿不到return offer。


08年,感觉上跟实习没有什么区别,我仍然埋头苦干,什么活都接,用态度弥补技术上的生涩,用亚洲人强大的建模能力弥补语言弱势,生怕老板嫌我做的不好,把我裁掉。


渐渐得,我发现,除了运气不好,身处漩涡中心,经常整个团队都被一锅端的情况之外,在尚留一口气,危机中还苦苦支撑的地方譬如我司,会不会被裁员也不是全不由我控制。


被裁掉的,基本都是平时最不招人待见的。


比如前面提到那位,半夜被裁掉的asso,我们这群新人其实对他早有意见。仗着和MD混得好,又是senior asso,什么活都不干,态度还很嚣张,一天到晚对我们这群新人颐指气使。模型我们建,book我们做,手把手的指导是没有的,动不动就言语讽刺倒很多。


再比如,每一年年终,一个class都有人要走。我们那一届,走的不是英语说得还没那么溜,还没那么懂美国式networking,最怕垫底的我,而是初进公司就极受欢迎的几位白人,其中一位金发碧眼,长得像明星,系花一样的存在,从高中开始就一路名校。


然而她真的不会建模。很多次我给她解释完了,她还睁着无辜的大眼睛,一脸懵逼地看着我。


能在这场危机中存活下来,运气占了80%:我司状况相对好一些,裁员相对少一些,我作为新人,有我没我公司财报根本不会有什么变化,裁掉我也没用,还没人干活。


但还有20%,在我能干活 我态度卑微啊。


美国投行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但好年头,要求能松点儿,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恨不得不停从竞争者那里挖人。危机一来,养尊处优的人,和平时惹人嫌的人,就是第一批被筛掉的人。


这么看,投行还是很公平的。


我始终认为,毕业就遇到经济危机,是件好事。它让我从此不敢放松,凡事宁可做到120分,也不敢打擦边球躲懒,期望能蒙混过关。


它也让我明白,光把活儿干好不够,和团队相处好,很重要。




6.


也有那么一些时刻,我好像并没有意识到,我在经历经济危机。


09年,经济危机到了谷底,市场一片沉寂。Pitch books都没目标做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项目松一些,我和一个大我两届的同事,常在下午偷偷溜出去看电影。


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我俩抱着爆米花,看着不用脑的娱乐大片,感觉现实中的一切,好像离我们都很远。


散场后买个冰淇淋,慢悠悠兜回公司。


没人注意到,我们都去了哪里。


偶尔和同一届的同事们出门吃午餐。经济危机似乎让每个人的脾气都软了下来,以前特别aggressive的,现在都像转了性。再也没有人急着讨论市场、项目、吐槽MD和VP。大家的话题都很生活很琐碎,家里刚换的新窗帘,最近在读的小说,和男朋友之间的小别扭。


没有紧张的竞争气氛,没有24小时随时可能响起的邮件通知,没有恶毒的玩笑和吐槽,仿佛我们根本不在投行。


我在华尔街上的Equinox办了张健身卡,常去报到,听我从伦敦来的教练讲美国人的笑话:


他: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从哪儿来呀,我就说,伦敦。人家接着问,伦敦在哪呀?我答:英国。对方一脸惊叹:啊!那你的英文说的那么好,真不容易!


我笑得哑铃都摔地上。


从Equinox出来,就是纽约交易所。纽约不常下雨,阳光总是很好,纽交所向阳的一面,被洒上一层金光,显得那些浮雕和罗马柱,都份外巍峨。背阴的一面,却被这耀眼的阳光,衬得黑暗。


我脑中蹦出一行字: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09年的2月14,也是我在华尔街的第一个情人节。


碰巧那天,有国内的朋友托我去Tiffany帮他买婚戒。我就去了华尔街上的Tiffany旗舰店。在那,我看到了我的MD,我的VP,甚至我们部门一个第三年的analyst。


我偷偷躲在一边,看他买什么。Analyst买了一条钻石手链。


那一刻,我一边心酸地想,晚两年入行,我都错过了什么,一边感觉到店外的世界在迅速远去,似乎,经济危机根本没有发生。


至少,没有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7.


我有一个以色列同学,在招聘期间表现极其出色,获得了几乎所有招聘官的青睐,面试offer收了一大把,最后选了Lehman——当时Lehman以年轻的内部创业文化,迅猛的发展势头,超越了更有历史的大行,成为很多人心目中首选。放弃Goldman offer去Lehman也很常见。


我当时很羡慕他。


结果Lehman一倒,他立刻被裁员,60天内就要离开美国,回到以色列。回去之后再要回美国就业,就几乎不可能了。


我常想,要是公平竞争,当时的我哪儿都比不过他。然而就因为我的选择没他多,最后没进去Lehman,留下来的居然是我。真的很想啼笑皆非地朝着老天咆哮一句:玩儿我们呢?


但是留下来就一定好吗?


我的另一个朋友,09年被裁的,回了中国。还在华尔街的时候,他的部门极其苦逼,我们还很junior,没了bonus,赚的也没那么多,还要付那么高的税。回去之后,他做了更适合自己的行业,反而风生水起。


裁员提前终结了一份明显不适合他的工作,让他能更早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虽然我从来不后悔进投行,但有时也会想,如果当时被裁员了,我今天会在做什么呢?


10年初,我生日聚会,邀请了很多同届的同事。其中有个同事带了女朋友,他女朋友是Credit Suisse头几批被裁的。她告诉我们,因为被裁得早,拿到了很好的severance package,一年还是一年半的工资吧(当时工资是10万美金),然后政府还给失业补贴。她把纽约的公寓转租出去,拿着工资、失业补贴、租金,出去环游世界了。等到谷底一过,各大行裁员裁得没剩几个人,急需招人来干活,又把她招回来了。


你看,赚得比我们多,不用苦逼地干活,出去玩了一年,回来还跟我们一样。


到底谁才是赢家。


亲历这场危机,让我学到了宝贵的人生一课,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是大结局。


以为自己选了最好offer的,还在前途一片大好的玫瑰泡沫中憧憬未来呢,转眼成为60天内滚出美国,再也回不来的那个。


进了美国大公司的,还在鄙视链顶端俾睨众生呢,转眼公司要拿政府救助,终止H1B。


暂时保住工作的,正庆幸自己还能多挣几个月的工资呢,转眼发现轮到自己,公司没钱了,什么赔偿都没有。最晚走的人,最凄凉。


反而是那些早早被裁的,有些在情况还没那么糟的时候,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些出去兜了一圈,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前对我来说就是课本上的一句话。现在是我人生信条。


从此遇到波折,我都不敢叽叽歪歪了。




8.


前不久我们开了个十周年同学会,会上有位同学说,我们08这一届,很特殊。


07毕业的,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已经出社会一年,比我们更知道如何应对。09毕业的,已经知道自己没什么机会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只有我们08,在高点找到了工作,却在毕业后立刻被当头一棒。我们是最蒙圈的一批。


是的。经济危机给我们这一批人,烙下了不可抹灭的烙印。


我们变得更容易知足,更经受得起打击,毕竟最难的时候已经过来了,我们也没有很惨嘛。回头看看,十年后,想做的事,想进的行业,慢慢大家也都做到了。


我们也变得更坚韧,更不愿放弃,因为我们太明白,一个艰难的开始,真的不算什么。




9.


有位记者朋友,想让我说说08危机我经历了什么,以及回头看这十年,对国内这股创业浪潮有什么观察。


我很惭愧,虽然身上安了个创业者的身份,但只会埋头做自己的事,没有那么高的格局观察国内的创业浪潮。


可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对任何轰轰烈烈,成为「浪潮」的事,都失去了投身其中的热情。当别人兴奋地跟我讨论「看这家公司两年内上市了,那家公司C轮融了一个亿」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往往在它们的商业模型是否新颖可行。如果是,我就有极大兴趣追着看,如果不是,我就很木然:哦。


也许我这样很老派,很过时,很不符合现在的游戏规则。但亲历经济危机后,我就变成了一个只会笨笨地一点点做事的人。


我从来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认为我这样「踏实」,才是对的。相反,我一直相信,金融游戏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全方位融入了生活点点滴滴的东西。不同游戏,有不同人玩而已。只要不昧良心,玩得好的都是真正的高手,赢家。


但我本人就已经被定型了。


回首十年,我很感激生命中有这么一段经历。


就算我老了的时候,一生平凡,没啥成就可吹嘘,至少我还可以对我的孙辈们炫耀:


你奶奶/外婆我,当年可是在华尔街上,亲身经历了一场经济危机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