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都:“河长制”让渠(碧)溪河碧水长清

 一尘浮世 2018-08-14

华龙网11月29日16时45分讯(通讯员 彭荣庆)重庆市丰都县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4条。健康的河流就是绿水青山的注释,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地方最宝贵的财富。今年6月起,丰都县紧紧围绕全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在全县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对境内河、库、湿地、塘等水域全面推行河长制。而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丰都县在推行“河长制”后,渠溪河与碧溪河(以下简称渠(碧)溪河)内的乱采、乱挖、乱堆、乱建等现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实施“河长制” 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笔者了解到,渠溪河丰都段涉及(自上游至下游)董家镇、三元镇、仁沙镇、兴龙镇等9个乡镇。

渠溪河丰都段水资源丰富,在地貌上总体为“一山两岭一槽”的独特景观。区域内降水丰沛,生态与环境保持较好,无大型排污或污染型生产企业。河道两岸植被良好,乡镇道路交通较为便利,为开展渠溪河丰都段水生态文明规划与建设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剩余81%

碧溪河全长45.8千米,丰都县境内长35.6千米。发源于保合乡大蜂包北面的龙洞湾,于涪陵区百汇注入长江。流经保合、社坛、虎威等镇(乡),受沿河生活污水,畜禽、水产养殖和工业废水,以及面源的污染,水质较差。流域形状呈长条状,河谷深切,岸坡陡峻,直流坡陡,洪水汇流迅疾。流域海拔高程在300-958米,属浅丘地区,气候宜人,人口稠密,流域内95%以上为耕地,复种指数高,生产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水土流失严重。

“丰都县作为重庆市的生态保护区域,并结合丰都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及水利部、重庆市各项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具体实践。”县水务局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渠(碧)溪河流域最终会汇入三峡库区,其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渠(碧)溪河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县、镇、村共近50位河长,要求各河长承担渠(碧)溪河污染综合整治领导责任,负责对碧溪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组织指挥、协调统筹、督促检查。带头组织调查摸底,指导制定碧溪河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掌握整治工作进展,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强力推进整治工作。同时还要对责任河段或责任辖区污染综合整治工作负直接责任,在河长的领导、指导和有关部门、镇乡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调查摸底,制定责任河段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执法工作,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镇乡督促污染源业主按要求整治达标,负责组织环保执法部门及有关镇乡对重点整治对象排污情况进行经常监控,负责督促、协调有关镇乡和单位做好所辖河道清漂、清淤及整治维稳等工作。

“河长制”显成效 乡镇水环境得改善

垃圾堆被彻底清理,河道内的各种废弃物都消失不见了……近日,笔者在社坛镇看到,河道干净整洁。经了解,在今年,社坛镇织牢责任网、握紧巡查剑、打好宣传战,深化落实好“河长制”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镇今年编制了''一河一策''治理保护方案,共覆盖辖区主支河流15条、小型水库8座,并且不断地充实着镇村组三级河长队伍,细化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确保工作落小落细。”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坛在今年还建立了常态化河道检查制度,截至目前已经巡查河道、水库、排污口40余次,整治突出问题9个,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2家,迁移屠宰场1个,收回8座小二型水库承包权,设立河长公示牌21块,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通过短信、QQ、微信等平台发布环境保护信息500余条,在有效确保水质安全的同时,还广泛宣传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随后,笔者行走在三元镇境内的渠溪河畔,一幅水清河畅的自然优美景象清晰呈现再笔者眼前。“实行了''河长制'',河道有人管了,环境有人治了,效果就是好!”三元镇沿河群众纷纷点赞。

笔者了解到,三元镇今年坚持河长管河、源头护河,多管齐下,对河道实施“河长制”全覆盖,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镇域的河道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推进“河长制”工作,该镇再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管控,保障治理成果。

“截止目前,我镇已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横幅近十条,同时积极倡导群众广泛参与,有效的提高了居民群众保护河道意识,并在辖区内各河道周围设立''河长''公示牌,畅通举报渠道。”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镇在重抓宣传的同时,还明确了责任,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总河长,驻村领导为段河长,各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设立河长办,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巡河制度。

不仅如此,该镇还重抓治理,开展河面垃圾清理和河道清淤,排查入河污染源,点对点解决问题,现关闭禁养区养殖场2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推进河水治理网格化建设。最后是严抓考核,落实“河长日记”制度,实行动态监测,成立督导组,不定期巡查各河段,巡查结果纳入村(社区)及职工考核,对不按要求限期整改的,严肃问责。“通过我们积极的宣传和引导,现在渠溪河的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该负责人说。

在“河长制”工作紧锣密鼓的推进下,“河长”们尽职履责,各部门、乡镇(街)咬定目标齐抓共管,河流塘库污染隐患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整治,一些被破坏的生态循环体系就逐渐得到修复。河水清了,河岸绿了,群众的心里更美了。

“河长制”有序开展 平台治水更智慧

据了解,自今年5月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工作合力基本形成、特色亮点初步显现。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下步工作中,各责任单位要从基本概念、主要任务、作用解读以及核心关键了解什么是河长制,明白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治水模式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的需要。

同时,到2020年,丰都县将努力将渠、碧溪河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生态良好的水生态文明流域,实现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通过水源地涵养与保护、水生态修复、流域清洁治理、水土保持、河道整治、加大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流域内存在的问题,实现饮用水源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功能区管理全面达标,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平衡”目标。

笔者从县水务局获悉,丰都县在重庆市率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设置了信息平台、河库管理、建议投诉等栏目,市民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河长制的最新信息,同样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建议、投诉,丰都县河长制办公室将根据市民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督查反馈。

“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河长制管理与网络传播有机融合,营造治水常态化氛围。也利于完善河长制工作,给予群众监督权力,从而为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水利部定点扶贫成员单位中国水科院拟投入100万元,帮助丰都县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