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金的1981年莫干山小休|何日君再来NO.13

 wy刚好 2018-08-14

巴金在莫干山


巴金的1981年莫干山小休

朱炜

 

武陵村5号夷白楼墙上有一块铭牌介绍,巴金1981年8月在此居住。因之,此楼又称巴金楼。

巴金久闻莫干山之名,但没有去过,方令孺曾有信给巴金,专门讲到上莫干山疗养,“山上住住是很好的,静、凉”,“前天跟莫干山管理局苏书记说你们要来,他大为欢迎,他也说你们最好通过交际处,住在招待所,好些。我当然盼望你们,但如只住几天,我就怕你们路上太苦了。”1981年8月,巴金的《随想录》写作进入第三年,写字吃力,便选择此时到莫干山休息了,打算住十天。他在上海武康路113号寓所写信对朋友说,上莫干山什么事也不做,再不休息,就可能拖不下去了。黄源从莫干山管理局得知巴老及其女李小林夫妇于8月6日来杭州,去莫干山休息,致信巴金,好极。但巴金此行真是休息吗?事实并非如此。


巴金与游客在莫干山合影


走上莫干山的巴金,精神状态良好,写作状态亦处于高峰期。莫干山环境十分安静,他觉得“住在万竹丛中,仿佛世外桃源”,虽说休息,不几日,仍忍不住提笔写出了一篇《序跋集·跋》,为“随想录七十一”:

我回过头重走了五十四年的路。我兴奋,我思索,我回忆,我痛苦。我仿佛站在杂技场的圆形舞台上接受批斗,为我的写作生活做了彻底的交代。《序跋集》是我的真实历史。它又是我心里的话。不隐瞒,不掩饰,不化妆,不赖账,把心赤裸裸地掏了出来。不怕幼稚,不怕矛盾,也不怕自己反对自己。事实不断改变,思想也跟着变化,当时怎么想怎么说就让它们照原样留在纸上。替自己解释、辩护,已经成为多余。

从来巴金写《随想录》系列文章,通常只在文后落写作时间,这一次他却例外地在跋后注明“八月十日在莫干山”。足见,在他心中,莫干山有一种特别的意味。


巴金与参加笔会的作家在莫干山合影


当时,巴金还是《收获》杂志的主编,不少重点稿件他都亲自看过。《收获》复刊以后,他一直想举办一期笔会,让《收获》编辑部的同仁和近年来文坛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作家面对面交朋友,交流创作体会。接到《收获》的邀请,谌容、水运宪、叶蔚林、张辛欣等文学新锐都来了,莫干山管理局更把笔会安排在武陵村最好的别墅里。一大群年轻人围在老人身边有说有笑,有站有蹲,俨如温馨的一家。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巴金为中心的文化圈,非团体,不讲流派,无明确的、一致的文学主张,但巴金以绝不唯利是图的编辑态度、以杰出的文化判断力和以热情的友谊,把一大批作者吸引在他的周围。

在傍晚和清晨,山上的人总能看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由人陪同,在小道上散步。来山参加儿童文学创作会的作家朱为先等,从上海出版社的编辑处获悉巴老在山上,不便打扰,只是远远地向他表达敬慕之情。谁知巴老早已看到她们,对她们微笑着,并且很快伸出手来。她们忙握着巴老的手向他问好。来莫干山的游客路过武陵村,一旦认出这是大作家巴金,争着要和老人合影,老人则和蔼地同意对方的要求。


吴寿谷赠巴金《猛虎出山图》


8月16日,巴金结束了莫干山小休。前一天晚上,他自己掏钱宴请了参加笔会的全体人员,还走到招待所工作人员的面前,一一敬酒,表示谢意。画家吴寿谷有感于得巴金朝夕晤教,乐何如之,画了一幅《猛虎出山图》,以进方家一粲,并祝健康。巴金也视此段莫干山小休为难忘的一幕,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学习巴金,勇敢地面对自己,把心交给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