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境界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到达一定的程度,对某个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最经典的就是王国维在他所写的《人间词话》当中分析的那样,:“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分别来自宋词当中非常经典的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以及《青玉案·元夕》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志存高远。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感伤离别的怀人之作。作为一首婉约词,却有着辽阔高远的意境。上阕的景物描写,奠定全词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下阙的登高远望,有一种苍茫高阔的悲凉,更衬托出词人的空虚寂寞。将晏殊心中的相思哀愁刻画的传神动人,给读者带来一种落寞惆怅的无尽情绪。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不倦追求。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蝶恋花同样是柳永的怀人之作。整首词委婉含蓄,抒发的不仅是柳永的相思之情,同样还将自己只身在外漂泊的羁旅孤独落寞之感带入词中。上阕写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下阙抒发自己的愁闷苦绪,直到最后才把自己“愁”的原因点明。最后两句当的上是绝妙之称。这两句分别是出自《古诗》与欧阳修的《蝶恋花》当中,柳永将之更委婉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南归时所写,表面上看是写在人群当中寻找佳人,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与壮志难酬的愤恨。借用元宵热闹的氛围与汹涌的人群,华丽的词汇运用都都在为最后四句做铺垫。“千百度”证明了词人始终锲而不舍的寻觅,而“蓦然回首”给人柳暗花明之感,苦苦寻觅获得了意料的收获。
如果单从词意或者词人所要传达出的感情上来看,这三首词跟三种境界毫无关联。但如果从另一角度解说,第一种境界就是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应当找寻人生的理想目标;第二种境界就是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奋力追逐,无怨无悔;第三种境界就是在追逐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都是渐渐积累起来的“量”,在某一天就足够引起“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