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亚洲腹地到欧洲

 昆仑寻踪 2018-08-14

  (2)索格底亚那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以下简称“河中地区”),希腊人称“索格底亚那”(Sogdiana),中国史籍译为“粟特”。早在波斯古经《阿维斯塔》和《贝希斯敦铭文》中均已提及。公元前6世纪中期以后为波斯帝国的行省之一。波斯帝国之后,先后隶属于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大夏、贵霜和西突厥等各国强权。自古以来,这里农业发达,又以经商闻名遐迩。尤其是在泽拉夫尚河流域,绿洲城市星罗棋布。最著名者,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撒马尔罕的前身是马拉干达城,为古

  波斯居鲁士大帝东征时所建(遗址位于今撒马尔罕北的阿夫拉西阿布)。据公元1世纪的罗马史家库尔提乌斯(Curtius)记载,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攻陷马拉干达之际,见该城内外两重,各以城墙包围,外城墙长达70斯塔迪昂(1斯塔迪昂约等于185米)。城临泽拉夫尚河,已修通了运河。河中地区土地肥沃,沟渠如网,适于耕植,不仅为希腊人所熟知,后世阿拉伯地理学家也称为世界上“人间天堂”四大富地之一。据悉,亚历山大在索格底亚那和巴克特里亚修建城市8座,他还打算将索格底亚那的所有农村都用城墙围起来,以作为对抗锡尔河以北草原地带马萨革泰人的据点。到了公元2世纪,托勒密在其《地理志》中就称索格底亚那为“城市之国”了。托勒密列举的城市,位于雅克萨尔特斯河(锡尔河)沿岸的有1座,位于奥克苏斯河(阿姆河)附近的有3座,位于泽拉夫尚河流域的有5座。魏晋至隋唐,我国甘肃河西古代居民西迁河中绿洲者日众,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河中地区遂有“昭武九姓”之称。北魏时,董婉使团出使西域,随后回访者有16国,自此相继而来者不间于岁。《魏书》卷一○二《西域传》。其中,悉万斤(撒马尔罕)、米国(位于撒马尔罕东南一带)、史国(萨赫里萨布兹)、忸密(布哈拉)、曹国(位于撒马尔罕东北一带)、何国(位于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即为河中绿洲城市国家。隋大业年间,葱岭外入贡者20余国,其中,康国(撒马尔罕)、米国、史国、安国(布哈拉)、曹国、何国等亦为河中绿洲城市国家。《隋书》卷八三《西域传》。据《新唐书》记载,“康者,一曰萨末鞬,亦曰飒秣建,元魏所谓悉万斤者。……在那密水(泽拉夫尚河)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高台),为突厥所破(《北史》及《隋书》皆言初为匈奴所破,《唐书》言为突厥所破)。……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土沃宜禾,出善马,兵强各国。人嗜酒,好歌舞于道。……生儿以石蜜啖之,置胶于掌,欲长而甘言,持珤若粘云。习旁行书。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傍国,利所在,无不至。”《新唐书》卷二二一下《西域传》。高宗永徽时,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显庆时,其余昭武诸国亦内附,唐政府遂列置两府六州。值得注意的是,托勒密列举索格底亚那地区有城9座,北魏隋唐中国史书记载河中地区为“昭武九姓”,这不啻数字之巧合,说明锡尔河、阿姆河之间至少有9片较大的绿洲。

  (3)花剌子模位于咸海正南阿姆河下游两岸一带。这里土质肥沃,水利灌溉便利,自古以来为中亚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花剌子模一词源于波斯语,是低湿肥沃的土地或太阳照耀的土地的意思。古波斯铭文至少有5处提到它:一是《贝希斯敦铭文》第一栏12—17行所列举的归大流士一世统治的23个省区中,花剌子模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在纳克西·鲁斯坦墓地大流士一世雕像背部铭文、大流士一世苏撒泥板铭文、大流士一世苏撒宫廷铭文、薛西斯一世帕赛波利斯铭文中,都多次提到花剌子模。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6页,第50页,第53页,第55页,第58页。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三卷第117节中讲到的一件事,足以证明在波斯帝国时代花剌子模的绿洲灌溉农业就很发达。他说:“在亚细亚,有一个四面给山环绕起来的平原,在这些山当中有五个峡谷。这个平原以前是属于花剌子米欧伊人 (即花剌子模人) 的……但自从波斯人掌握了政权以来,它就成了国王私人的土地。从这周边的诸山,有一条称为阿开司的大河流出来。这条大河分成五个支流,在先前它们分别穿过五个峡谷,而灌溉了上面所说的那些民族的土地(花剌子模绿洲);然而自从波斯的统治开始以来,这些人就倒霉了。国王封锁了山中的峡谷并用一个闸门把每一个山路给封闭起来,这样水既不能流出来,山中的平原就变成了一个湖(大水库),因为水流到平原上来而没有泄出去的地方。结果以前使用这个河的河水的人们不能再用了,因而处于十分困难的地位。因为在冬天,他们和其他的人一样有雨降下来,但是夏天他们却需要水灌溉他们播种的小米和胡麻。因此只要没有水给他们,他们就和他们的妇女们到波斯去,在国王的宫殿门前高声哭号。国王终于下令把通到他们中间最需要水的人那里去的闸门放开,而当这块地方把水吸收足了的时候,闸门就关上了,于是国王下令再为其他那些最需要水的人开放另一个闸门,而据我所听到和知道的,在他放开闸门的时候,他在租税之外,还要征收大量的金钱。”[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重印本上册,第245页。希罗多德至少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①花剌子模绿洲自古以来依靠河水的自然流灌,农业就很发达;②波斯时代进一步完善了水利设施,建水库,立闸门,可以根据需要按时定量放水;③在花剌子模绿洲居民的强烈要求下,国王收回成命,允许水库按需求放水,当然他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是增加帝国的金钱收入。古代中国人也知道花剌子模绿洲。《史记·大宛列传》称为“潜”;《魏书》称为“呼似密”;《新唐书》称为“火寻”;玄奘《大唐西域记》谓之“货利习弥伽国,顺缚刍河两岸,东西二三十里,南北五百余里”。前苏联考古学者在花剌子模发掘的托布拉克·卡拉遗址,据推测是公元1—6世纪花剌子模国的王都。

  (4)木鹿绿洲在阿姆河以南是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黑沙漠),它覆盖了今土库曼斯坦90%以上的国土,并延伸至哈萨克斯坦南境。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有一条自阿富汗境内帕鲁帕米苏斯山北麓发源的穆尔加布河,自南向北流进土库曼斯坦南部,消失于卡拉库姆大沙漠中。在这条河的滋润下形成一片绿洲,称谋尔夫(Merv)、木鹿、莫夫、马鲁等等,皆同名异译。木鹿绿洲,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闻名遐迩。在古波斯阿契门尼德王朝统治时代,这里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古波斯文献《阿维斯塔》及古波斯铭文称该地为马尔古什,称河流为马尔古。据《贝希斯敦铭文》所记,马尔古什省当属于巴克特里亚总督所管。《贝希斯敦铭文》第三栏10—19、19—21行。见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43页。此后,希腊古典作家称此地为马尔吉安那(Margiana)。斯特拉波的著作留给后代关于此地的总体印象是:气候温和,有巨大的葡萄树等等。他说:“马尔吉安那……平原为沙漠所包围。该平原富饶无比……该地盛产葡萄。甚至有人说此地葡萄藤根部粗至两人才能合抱,葡萄串长至2肘是常见的现象。”Strabon Ⅱ,11,14;Ⅺ.10.1—2.斯特拉波《地理书》,米勒版本,1853年巴黎迪多书店出版。并见李铁匠《古代伊朗史料选辑》第171页。在托勒密《地理志》中记载:流贯这一地域的一条名为马尔古斯(Margus)的美丽河流……在这一地域内曾存在着9个城市。Ptolemaios VI.l0.托勒密《地理志》米勒、菲舍尔等刊布,1838—1893年巴黎迪多书店、埃森、莱比锡陶赫尼茨书店出版。至中国隋代,大业中遣使来朝的西域诸国中包括“穆国”《隋书》卷四《炀帝本纪》。, 《隋书》为其立传说:“穆国,都乌浒水之西,亦安息之故地,与乌那曷(巴尔赫)为邻。其王姓昭武,亦康国之种类也,字阿滥密,都城方三里,胜兵二千人。东北去安国(布哈拉)五百里,东去乌那曷二百余里,西去波斯国四千余里,东去瓜州七千七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卷八三《西域传》。 考证者认为此穆国无疑即木鹿。见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第四册第83页注(一)。这个绿洲城市国家规模虽不很大,但其重要性即在于自古系丝路西段之中转大站。

  四、伊朗高原

  丝路西段所经西亚地区,按由东至西的顺序,依次为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各地。本节先对伊朗高原作简要叙述。

  伊朗高原位于西亚东部,北界抵临里海南岸和图兰低地;南界迄于大海;东起印度河流域以西台地;西至底格里斯河以东台地。高原四周向外陡然下降。中部的广袤高原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500公里,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除里海南岸、波斯湾沿岸有一些狭长的平原适于农耕外,其他地区多为第三纪晚近期地质构造的石灰岩、砂岩山地和广阔的沙漠盐泽。从政治区划看,除东南部有少量巴基斯坦领土和西北部有少量伊拉克领土外,绝大部分属伊朗和阿富汗两国。然古代均为波斯帝国领土,故名一直称波斯。欧洲人使用“波斯”一词已有两千年之久。“伊朗”一词起源于雅利安人,后用这个词汇的现代式来命伊朗国名,用“伊朗人”来称伊朗高原至中亚一带的居民。1935年伊朗当局才正式通令使用“伊朗”这一名称,“波斯”之名称遂成为历史。

  1.山系

  伊朗高原四周环峙着高山,西北两面峻峭尤甚。其北部自东至西有兴都库什山、厄尔布尔士山和高加索山组成的一道山链;东部有苏莱曼山;西南部有扎格罗斯山。中央部分是地势平坦而闭塞的高原。

  兴都库什山、苏莱曼山在第二节的“帕米尔高原向四周辐射延伸的山脉”中已叙述得较为详细,此处不再赘言。下面,仅就高原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和西部的扎格罗斯山做一概述。

  厄尔布尔士山环抱里海西南,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主峰德马万德峰在今德黑兰东北面,海拔5604米,山顶终年积雪,不仅是伊朗境内的最高峰,也是西亚的最高峰。山系的北坡濒临里海,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500毫米~1000毫米以上),植物繁茂,丛林密布。山地南坡平缓,沿山麓的冲积扇面,自古以来是“伊朗北道”必经之地。

  扎格罗斯山由亚美尼亚山结延伸而出,自今土耳其边境,经伊拉克北部,蜿蜒至伊朗西南部的波斯湾沿岸,全长达2000多公里。由西北至东南,基本上与两河流域平行,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部屏障。扎格罗斯山地由许多条平行山脉组成(东侧是库赫鲁德山脉),整个山地宽250公里~600公里不等,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山地中有众多的急流,有些汇入西侧的底格里斯河,有的直接注入波斯湾。在各平行山褶之间,往往分布着较平坦的肥沃谷地。这里住着古埃兰人,谷地的河流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哺育了几乎与苏美尔文明并驾齐驱的古埃兰文明。早在公元前30世纪中期,古埃兰人的阿旺城邦就曾与苏美尔城邦基什、乌尔等发生过密切交往;公元前1151年,古埃兰人曾将著名的《汉谟拉比石柱法》从巴比伦城运到扎格罗斯山地中的苏撒。

  2.荒漠和主要水系

  环峙伊朗高原四周的高山,形成四面屏障,严重地阻碍着湿润空气深入高原内陆,年降雨量多在100毫米以下,沙漠地区或终年不雨,寒暑变化剧烈。高原东部(今伊朗东南部和阿富汗西部),每年5至9月间又常常受“阿富汗热风”的袭击,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干燥的气候造成大面积的“无流区”或“内流区”。“无流区”主要分布于高原中部,几乎没有常年蓄水的河流、湖泊。境内纵横分布着许多低矮的山丘,其间尚有一些广阔的陷落盆地,各盆地中广布盐质沙漠。诸如东部的雷吉斯坦沙漠、中部的卢特荒漠、卡维尔盐漠等等,皆为世界著名大沙漠(卡维尔大沙漠位居世界大漠链条的中央,其西为热带沙漠,以东以北为寒区沙漠)。盐泽则散布在各沙漠中,地貌与我国新疆东部的罗布泊雷同。

举报本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