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方新用》(二) 麻黄汤

 鉴益堂 2018-08-14

麻黄汤始载于《伤寒论》,系辛温解表之祖方。针对风寒伤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之表实无汗而喘所设。由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组成。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临床以恶寒发热、头身痛、咳喘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为基本指征。其历来为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医宗金鉴》说:“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近年来,主要用于宣肺发表,平喘止咳,并有许多新用途。

【临床新用】

1.治疗遗尿症 用麻黄汤去桂枝、甘草,加生黄芪60 g、桑螵蛸15g,可使小便减少。麻黄、杏仁能开宣肺气,通调水道,下达膀胱,既散太阳之寒邪,又启州都之气化;黄芪得麻黄之宣发,通达上下,敷布三焦,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化;桑螵蛸兼制麻黄之辛散,四者相辅相成,使肺气得宣,毛窍开放,营卫通畅,促使水液通过汗液而散于外。服药1周后可见效。尤其是以下元虚冷,肾气不足,膀胱失于温养而失约之遗尿,本方能温阳固小便。对小儿夜尿症亦有明显疗效。


病案举例:李某,女80岁,农民。1993年4月26日就诊。患者自诉遗尿2个月,咳嗽尿自出,夜尿多,每夜小便10 ~20次,影响睡眠,曾服中西药,罔效。查尿:无异常。症见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脉沉细。此系肾气不足,膀胱失于温养所致。治以补肾缩小便。方用麻黄汤加减:麻黄6g、杏仁15 g、生黄芪60 g、桑螵蛸15g、菟丝子30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小便次数减少。守方继服9剂后,小便恢复正常,诸症消失而愈。


2.治疗子宫脱垂 临床用麻黄汤加减治疗子宫脱垂,疗效甚佳。傅贵平等认为本方有升提作用。用麻黄汤加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水煎服,全获显效。方中麻黄的用量不少于9g,如不加补气血药,恐麻黄发表太过而致汗出伤阴,加补气血药则不致汗出,即使汗出,亦是微汗。笔者单用麻黄汤治疗小儿脱肛,亦有明显效果。


3.治疗痛经 病案举例:李某,女,30岁,医师。1990年2月 15日初诊。痛经10余年,逐年加重,经行前1~3天,小腹呈阵发性剧痛或胀痛,痛剧难忍,直至行经2~3天排出膜样物后疼痛方减,伴乳房及胁肋胀满。每遇经期将至时腹痛剧烈,患者以头撞壁,心情不佳,少腹胀。舌质暗、苔白,脉弦迟。曾服逍遥散之类药物,痛不减。患者平素小腹凉痛,肢冷畏寒,白带多而清稀,经色暗红有块。经期感寒则痛剧,少腹得温则舒服。此系寒邪结于太阳之腑膀胱所致。西医诊断:膜样痛经。用麻黄汤加减:麻黄10 g、桂枝12 g、炙甘草6g、水蛭4g(研粉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剂后痛轻经行,服药3剂后月经通畅无痛。嘱其平素服附子理中丸,每次经前服麻黄汤加减,调理半年而愈,至今未发作。


4.治疗嗜睡 病案举例:张某,女,34岁,工人。1994年4月 18日就诊。患者自述嗜睡半月余。伴倦怠乏力,白带多。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证属脾虚湿盛。治以醒脾祛湿,通阳开窍。方用麻黄汤加减:麻黄3g、杏仁15g、白术20g、荷叶15g、石菖蒲 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症状减轻。守方继服 3剂后诸症消失。临床验证:凡属脾虚湿盛之困倦乏力、嗜睡,用麻黄汤去桂枝,加通阳醒脾、健脾之药,皆有效。


5.治疗便秘 麻黄汤去桂枝加白术治疗便秘有效。药用:麻黄25 g、白术20 g、杏仁15 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大便通畅。方中白术、杏仁、甘草三药虽治便秘,但在临床中不用麻黄,只用这三味药,疗效不显著,个别患者出现胸闷感。特别是老年体弱,肺失宣降,气化不足,津液不能润大肠,泻下之药不可用者,使用此方,每能获效。笔者临床验证,本方确有通便之良效。未见汗出不止现象。


6.治疗偏枯 河南温县中医院用麻黄汤加减治疗偏枯,获得奇效。麻黄汤去桂枝、甘草,加入补阳还五汤,加强活血通经络的作用。取麻黄之宣散,苦杏仁之肃降,二者配伍,一宣一降,加强宣发肃降作用;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脉,使气行血脉通畅而偏枯得以迅速缓解。


7.治疗黄疸 湿热黄疸或寒湿黄疸,均可犯肺。因肺朝百脉,麻黄上能宣肺开腠发汗以透邪,下可肃肺利水以排邪,中可通调血脉、去淤滞;杏仁能宣畅气机,以利湿邪排出体外。所以用麻黄汤去桂枝、甘草,加连翘、赤小豆等,治黄疸有明显的效果。


8.治疗小儿银屑病 临床以麻黄汤合四物汤加减应用,治疗皮肤病有效,尤其对小儿银屑病效果更为显著。若屑多痒甚者,加乌梢蛇、全蝎;若红肿痛甚者,加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若湿热盛者,加苦参、萆薢、白花蛇舌草等。随证加减,皆有效。


9.治疗支气管哮喘 本病属祖国医学“哮证”范围。本方多用于寒性哮喘证。临床表现多见咳嗽气喘,咳痰清稀或白色多沫,口不渴,或渴而喜热饮。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多浮紧弦细。用麻黄汤加减应用,多获良效。若喘甚者,加苏子、葶苈子;寒喘甚者,麻黄用量须大于葶苈子。因为麻黄辛温,而葶苈子苦泄而降,二药同归肺经而治咳喘,一升一降,使肺宣降有序而肺气通利。若热喘者,葶苈子的量大于麻黄,亦可用麻黄汤去桂枝,加桑白皮、金银花、黄芩等;寒甚肢冷脉迟者,加附子、干姜;虚喘者,麻黄的量减半。总之,支气管哮喘无论寒、热、虚、实,在肺、在肾,只要配伍得当,均可选用。


10.治疗风寒湿痹证 麻黄汤用于风、寒、湿痹证,效果良好。对风、寒、湿邪初入皮毛、肌表的证候尤为适宜。因本方不仅能发汗解表,同时也能利小便。临床以麻黄汤与桂枝汤合用并酌加威灵仙等祛风湿药,有温经通阳、祛风胜湿、解除痹痛的作用。但以身体强实者为宜。


病案举例:患者,男,60岁。1994年5月20日就诊。患者自诉腰痛3个月,每遇风寒后腰痛尤甚。近2周来,左下肢疼痛剧烈,不能屈伸,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舌苔白,脉弦。西医诊断:腰椎骨质增生。此证系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肌肉、筋骨所致,属中医 “痹证”。治以温经通脉、散风寒、止痹痛。方用麻黄汤加减:麻黄 15 g、桂枝10 g、制附子10 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腰痛大减,下肢痛轻。按上方加川牛膝9 g、薏苡仁40 g,继服 20剂后病除而安。


11.治疗气管炎 麻黄汤加减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有良效。症见恶寒,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闷。苔白,脉紧。用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白芥子、炒莱菔子。治疗寒痰型患者,有卓效。若风寒袭肺,以咳喘为主症者,亦可用本方去桂枝,加苏子、茯苓、陈皮、桑白皮等治疗。


12.治疗肺炎 本病多属中医热邪壅肺,内热炽盛证。临床多见高热、烦躁,口渴,咳嗽、吐铁锈色样痰,鼻翼煽动、胸痛。脉浮紧而数或洪数。用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黄芩、鱼腥草,并重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若临证出现肺胃阴伤者,可用清燥救肺汤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应用。


13.治疗流行性感冒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口不渴、无汗、脉浮紧者,用麻黄汤治疗,有良效。若恶寒轻、咳嗽较重者,可用麻黄汤去桂枝(三拗汤);若兼湿盛身体烦痛者,可用麻黄汤加白术(麻黄加术汤)治疗。随症加减,皆可获得满意效果。


14.治疗水肿 水肿为肺系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宣肺利水为麻黄汤的功能之一。凡症见面部、颈、胸部水肿,呼吸气急,静脉怒张,面色晦暗等,用麻黄汤治疗,有明显的利水消肿作用。根据 “肺为水之上源”和“通调水道”的机制,选用麻黄汤去桂枝,加防己、益母草、泽泻、茯苓等,效果更为显著。亦用于外感风寒,肺气郁闭,肃降无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水液内停,流溢肌肤而致的水肿。因为麻黄汤有宣肺利水之功,对急、慢性肾炎水肿,用本方加减亦有效。若兼风寒表证者,用本方加减,更为适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治疗本证的常用方。急性肾炎的治疗,以发表祛风、利水渗湿为主,偏于风寒者用麻黄汤加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有良效。慢性肾炎所致的浮肿采用宣肺利水的治则,用麻黄汤加白术等健脾渗湿药,可获良效。


15.治疗胸痹证 病案举例:患者,女,56岁,干部。1993年9 月20日就诊。患者胸闷、气短、胸痛半年余。伴畏寒怕冷、胃脘凉痛、胸痛,并向后背放射,动则痛尤甚,口唇青紫。舌色紫暗、有淤点,舌苔白滑,脉沉细涩。证属寒邪阻脉,损伤胸阳所致。治以散寒通脉,通阳止痛。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6g、桂枝12 g、杏仁 15 g、醋延胡索12 g、木香9g、五灵脂15 g、甘草3g、王不留行 1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胸闷痛减轻,口唇、舌色紫暗减轻。守方继服6剂后,诸症皆消失而病愈。


16.治疗腹痛 病案举例:患者,男,32岁,工人。1995年11 月20日就诊。患者自诉晨起后受寒而感腹痛剧烈,自觉小腹凉,腹泻,继之痛甚,并向前阴放射,持续24小时痛不减,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苔白,脉细弱。此系寒邪入里中于厥阴而致。治以温里散寒,通阳止痛。方用麻黄汤加减:麻黄18 g、桂枝 15 g、高良姜20 g、小茴香15 g、制附子10 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后,腹痛消失而病愈。


另外,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麻疹内陷、妇女乳汁减少、鼻炎等亦有明显效果。笔者临床用麻黄汤加柴胡、黄芩、龙胆草、金银花等,治疗鼻炎,有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