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马金戈——第四章 骑兵的兴起(4)青铜长剑与骑兵

 梦想童年594 2018-08-14

插曲2:青铜长剑与骑兵

如果说弓箭为骑兵提供了远程火力,那么青铜短剑和铁剑则是为骑兵提供了近战武器,事实上在整个春秋晚期及秦统一天下之前,骑兵的主要格斗武器就是短剑!

短剑之所以成为先秦时代骑兵的格斗武器,自然是有原因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金技术。

一、冷兵器时代军事技术的三个阶段:

我们所说的冶金技术主要是指冶铜和冶铁技术,而冶金技术是军事技术中的一种。中国冷兵器时代军事技术阶段的划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石兵器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与中国考古学中的石器时代重合,是战争萌芽和武器起源的阶段。

2.铜兵器时代。从夏朝到秦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7年)。比学术界定义的中国青铜时代(夏、商、西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5世纪初)要长。

3.铁兵器时代。从汉朝到隋唐五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60年)。比学术界定义的中国铁器时代的起始时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要晚。

造成铜、铁兵器时代与学术界的青铜、铁器时代划分不一致的原因在于,铁兵器的出现与铁兵器在军队中的大规模应用间隔时间非常长。

铁兵器,最开始出现在商朝,人们尝试用陨铁制作兵器,主要用于兵器的锋刃,产量极小,所做兵器也是极为珍稀和罕见的,大规模装备部队是不可能的。

西周晚期(公元前8世纪中期),中原地区出现了现知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也都是兵器,但是数量很少,也没有证据证明大规模装备部队。

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5世纪),中国冶铁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铁器被用于制作铁质生产工具,铁兵器依然非常有限,更多作为贵族的佩器,短剑、匕首居多。

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生铁冶炼技术得到突破,铁农具已经普及,一些国家如楚国、燕国,已经较多的装备了铁兵器,但是铁兵器的体量与青铜兵器的体量仍然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秦朝一统天下后,仍然是以青铜兵器为主。

汉初60多年里(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41年),从汉高祖到“文景之治”,社会经济恢复,冶铁业和冶铁技术又有了大发展,以炒钢为代表的生铁炼钢技术取得突破,解决了优质钢铁材料的大批量生产问题,铁兵器才得以迅速普及,军队装备才由青铜兵器正式转为铁兵器,由此才算进入铁兵器时代。

所以梳理完整个铁兵器从产生到大规模应用于军队后,我们就能知道,现在我们要讨论的短剑与骑兵,更多的还是以冶铜技术为主的青铜兵器。

汉代环首刀

(除了传统的石、铜、铁三种兵器时代,中国历史上可能还有一段以玉为兵的时期,代表例子有黄河下游龙山文化、辽西红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中的玉兵器,文献典籍如《越绝书》风胡子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但是由于以玉为兵,到底是武器礼仪化,还是确实以玉交战,现在还缺乏有力证据辨明,只是将这个可能存在的以玉为兵的时代,归为石器时代行将结束时的尾声。)

二、青铜长剑的由来:

青铜短剑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的骨石匕首。

骨石匕首

大约相当于商代后期,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才发展形成了一种柄、身合铸的铜短剑。这种铜短剑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柄、身垂直;一种是柄部弯曲,二者皆有丰富的动物纹和几何纹装饰。

西周时期,关中和中原地区逐渐流行起剑身呈柳叶形的扁茎铜短剑,它以剑身基部的扁茎安装木柄,即用两个木片夹持剑茎,通过茎上的穿孔钉固,再于其外缠绕细绳。其结构与柄、身一体铸成的北方铜短剑明显不同,而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石刃骨匕首相类似。

扁茎剑

从考古发现和目前研究成果看,中国古代青铜剑可以划分为六大系统:分别是中原系统、北方系统、东北系统、巴蜀系统、西南夷系统和百越系统中原系统又称东周式铜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越青铜剑,其中越王勾践剑算是最为知名的实物。

具体而言,北方的直刃剑、东北的曲刃剑、西南夷以及南岭南北地区的多种型式铜剑,均属于短剑,只有中原系统的铜剑在发展中发展为长剑,在中原、关中、荆楚和吴越地区,在春秋初期以前只有短剑,但到春秋晚期,剑型趋于统一,并已发展成为长剑,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如湖北江陵望山出土越王勾践剑长55.6厘米,台北古越阁藏吴王夫差剑长5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少虞剑长53.5厘米。进入战国,中原式铜剑继续增加,战国中晚期,长70厘米左右的铜剑已不罕见。战国末年,更出现了长达80—90厘米的青铜剑,其实物已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成批发现。直到西汉,铜剑被铁剑所淘汰。

三、骑兵为什么选择青铜长剑作为格斗武器?

青铜剑剑型的统一与长度不断增长的时间段内,正是中原骑兵至诞生到兴起的时间段,二者时间上出奇地吻合,使得青铜长剑成为骑兵部队绝佳的近身格斗武器。

在春秋到战国时期,骑兵战马的马具还不全,马镫尚未发明,士兵骑乘战马时,双腿需要紧紧夹住马腹,在马背上作战,仅有一只手可以持握兵器,另一只手需要握住缰绳,只有极个别出色的骑手能够做到依靠双腿夹紧马腹,双手持握兵器。(央视栏目曾经做过一档历史类节目叫《复活的军团》,栏目中曾经让现役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扮演秦代时期的骑兵部队,为了真实还原史实,导演组坚持让骑兵骑乘无马镫的战马,结果这些本身极为专业的骑手们,在经过近2个月的强化训练后,才算掌握了如何无马镫骑马,及其战术动作,并且在训练中几乎个个带伤,经常坠马,所以马镫对于骑兵的重要性真不是吹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双手持握武器太难,所以只能单手持握武器,在所有可以单手持握的武器里,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因为武器只有三种:匕首、剑、刀。(在古代双手持握的兵器中,戈、矛、戟长度过长,不论骑兵在行军还是作战中,都是不方便的,即便可以战场上做出一些单手持握的战术动作,但是长度过长的武器在奔驰中击中敌人后,极易失控,一是危机骑手安全,二是容易误伤马匹,长度过长,刃口向下马匹非常容易被自己的兵器所伤,所以放弃双手持握的长兵器是必然的!)

古代是有青铜刀的,但是因为刀始终没有形成统一样式,并且青铜材质决定击刺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劈砍,所以骑兵最终没有选择青铜刀作为制式武器

匕首作为自卫武器绰绰有余,但是让骑在马匹上的战士用十几厘米的匕首去攻击敌人,显然是个笑话,不切合实际,淘汰。

青铜剑,轻便、灵巧、在马上可以单手做出击、刺、格挡等基本战术动作,并且长度在50-60厘米这个区间内非常适合骑兵骑乘在马匹上的高度,春秋战国时,中原骑兵的战马高度,参照《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文献记载,及战国时期铜尺实物的出土(1932年洛阳金村东周古墓中出土一把长23.1、宽1 .7、厚0.4厘米的铜尺),战马高度在1.38—1.84米之间,其中1.84米的高头大马是非常罕见的,王公贵族尚且供不应求,不可能装备给骑兵的!普通骑兵骑乘的战马高度在1.38米——1.6米之间。这个高度恰巧与青铜剑50—60厘米的长度相适应。

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当时战马的高度难以称得上高

骑兵挥舞青铜剑不会伤及马腿(长兵器非常容易伤及马腿,而马腿是战马最重要的部位!),剑尖位置恰巧处于步兵头至上半身部位(步兵身高1.5——1.8米均在这个有效杀伤范围内,),这样一个绝妙的组合,肯定是经过大量实践的!所以青铜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必然的!

青铜刀:青铜刀在商代时便已经有了,刀这种武器之所以没有在春秋战国时期被骑兵选为格斗武器,一是青铜刀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样式,不利于批量制作。说白了都是杂形刀,样式千变万化,长短不一,刀刃各异。二是青铜材质决定了,击与刺两种动作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劈、砍,青铜兵器戈、矛、戟、剑,都是重击刺而轻劈砍,实在是青铜武器劈砍的杀伤力不足导致的,将杀伤力转向击刺这个方面去发展!这种趋势到了汉代伴随冶铁技术发展被扭转了过来,铁的材质让汉代环首刀成为主流兵器,其中铁刀劈砍杀伤力要远大于青铜武器的击刺,并且击刺重技巧,劈砍重力量,训练简便!

刀得以证明自己,是在冶铁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的汉代,汉代环首刀复原,铁刀让劈砍的杀伤力大增,铁制兵器一下子将青铜兵器淘汰了!

四、青铜长剑的主要剑型:

春秋晚期,列国地区的青铜剑步入成熟期,剑身普遍加长,南北剑型趋于统一,形成了三种主要剑型:

A型:扁茎剑,剑茎作扁条形,折肩,一般于剑茎上装置剑格和剑首。

B型:圆筒茎,剑茎作全空或半空的圆筒形,首呈圆环形,剑格窄薄,剑首、剑格和剑身一体铸成。

C型:圆柱茎,剑茎作实心圆柱形,剑茎上常有两周或三周凸起的圆箍,首呈圆盘形,剑格宽厚,剑首、剑格和剑身一体铸成。

以上三型铜剑的剑刃前部均略为向内侧收束弧曲,线条优美流畅,极富特色。

三种青铜剑型号

五、青铜长剑对于骑兵的意义:

弓箭对于骑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那么青铜长剑对于骑兵就是具体战术上的意义了!刚刚诞生的骑兵,在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是并不具备正面攻坚能力的,而伴随车战的势弱,步战的兴起,又需要有这样一个兵种能够依靠快速灵活的属性,掩护战场侧翼,传递战场消息,乘胜追击敌军主力,骑兵恰巧有这个军事属性,但是苦于没有趁手的兵器,仅仅依靠弓箭不足以胜任以上三种战场任务,青铜长剑的出现让骑兵能够在自保之余,有余力对敌军非主力部队进行袭击或突袭。


配合车兵深入长驱,配合步兵追击败兵,单独近身袭击敌军两翼步兵,掩护主力部队转进,作为战车斥候游骑在战场外围,为己方遮蔽战场,压制敌军侦察兵等等这些任务,都可以在青铜长剑的配置下,予以完成。

所以说青铜长剑对于骑兵,是丰富了指挥官的战术选择,提高了骑兵战场任务的适应性,增强了骑兵自身的防护力,凭借这三点,外加骑兵快速、灵活的特点,注定了骑兵在当时战场上的活跃程度,虽然不能正面破敌,但是绝对在战场上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职能。

(关于青铜剑还有很多资料,比如越王勾践剑,干将莫邪,欧冶子与八荒名剑,越查越沉迷其中,只能说很多技术我们可能永远失传了,中国古代先祖们的智慧,即便是我们现在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只是揭开一层面纱而已!古剑千年不锈之谜,祭炉的真伪性,青铜合金比例调配等等很多谜团,我们现在都无法解释,很难想象在那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利用最简单原始的工具,能够制作出那么锋利、绝美的宝剑!          弓箭与青铜长剑讲完后,接下来就是插曲最后一个,中国古代第三次筑城高潮,这个是导致车战势弱的直接原因,也是步战重回主角的直接原因,对骑兵的影响是什么,咱们下章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