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7岁儿子遗忘在车里热死,家长们又在想什么呢?

 hercules028 2018-08-15

四川南充7岁男孩正午时分被父母遗忘车内死亡

媒体报道,8月5日,四川南充一对父母在派出所办理拆迁事宜时,把自己7岁的儿子遗忘在车内被热死。

据介绍,事情发生在5日下午1点多,村民向建国夫妻办事过程中,将自己7岁的儿子明明锁在车内遗忘,当时气温高达35℃。等到发现时,明明已经死在了车后座上。

据当地120急救医生陈丽称,明明“属于窒息死亡,主要是高温引起。”

儿童车内热射病(中暑)死亡


“高温窒息”,国内医生们不知道从哪里学来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词,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时,一直沿用这个错误的说法。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儿童在车内热射病(即国内通常说的严重中暑)死亡,是一个全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孩子被热死在车内。

因为,由于类“温室效应”,停泊的车内温度会快速升高,尤其是夏日,停泊在阳光直射之下。

比如,南充事件中,环境气温35℃,汽车停泊在日光直射下,10分钟,车内温度就能达到致死性的46℃。20分钟达51℃,30分钟达54℃, 40分钟达56℃,50分钟达58℃,60分钟达59℃,大于一个小时可达60℃。而仪表盘、方向盘等黑色物体表面温度可以超过70℃,可以烤熟牛肉,蒸熟鸡蛋。

即使环境温度低到21℃,车内温度也可以达到致死性的高温。


而无论密闭性多高的汽车,车身尤其是底部总有空隙与外界相通,因而,停泊的车内是不会造成缺氧窒息的。

把自己儿子遗忘在车里热死,想什么呢?

每年都有孩子被遗忘在车内死亡的消息见诸媒体,但是,以往国内的报道多涉及校车。私家车,父母将自家孩子遗忘在车内致死的新闻,国内报道相对较少。

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引发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

其中,多数人表示这样的事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能把自己的孩子遗忘在车内活活热死,想什么呢?难道天下还有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吗?



很多人更是诅咒发誓,这种事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另一些人,则严厉指责“这种”父母缺乏责任心,不配为人父母!



不过,且慢!

发生这种悲剧,真的是因为缺乏责任心?你真的敢保证这种事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在美国,车内中暑死亡儿童半数以上归因于被遗忘,其中超过7成的责任人是父母

在美国,儿童在车内中暑死亡事故都有完整的统计。

国内报道这类事故经常发生在校车内,在美国,这类事故主要发生在私家车。

根据最新的统计分析,自1998年到2018年7月31日,全美共发生这种事故造成773名儿童死亡,平均每年43例。截止7月份,今年又发生30例。



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高达54%的事故是由于孩子被遗忘在车内!


更令人吃惊的是,72%遗忘事故的责任人是父母中的一方,或者两方一起。其中,父亲33%,母亲28%,双方一起11%。


另外,孩子被准许进入车内,或故意留在车内的情况,直接责任人也主要是父母。




把孩子遗忘在车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

调查发现,将自己的孩子遗忘在车内,制造悲剧的父母们,跟其他的父母们一样,一样的爱他们的孩子,一样的具有责任心,几乎都没有发现喝酒或吸毒。

事实上,这种事情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关种族、无关教育背景,也无关职业。

比如,以职业而论,这些人有教师、牙科医生、社会工作者、警察、护士、牧师、士兵,甚至还有拥有电脑一样大脑的火箭科学家。

至此,你可能会拍案惊奇: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为什么?

把孩子遗忘在车内,你脑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发生这类事故后,父母们会愧疚难当,痛骂自己是“猪脑”。

那么,当把孩子遗忘在车内时,你猪脑到底在想什么呢?

这其实是人类记忆的一种缺陷所致。

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习惯性记忆和前瞻性记忆。这两类记忆分别由不同的脑区负责,在人的行为干预中的地位也不同。

习惯性记忆是指有关日常无意识自动执行的行为信息,比如,上下班、吃饭。这种记忆主要由脑基底节负责处理和存储。

前瞻性记忆是指临时规划,或在未来执行行动的信息,比如,你临时受托,计划在回家路上打个拐,到超市给邻居打瓶酱油。这种记忆由颞叶内侧的海马负责,而由负责计划和执行的脑额叶调取。


研究发现,这两类记忆之间存在相互的竞争抑制。

通常,涉及日常活动的习惯性记忆占有优势地位,而涉及临时任务的前瞻性记忆往往容易受到习惯性记忆和其他信息的抑制或干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回家的路,甚至回家的过程都是自动执行的;却经常会忘记诸如邻居的酱油之类的临时任务,特别是受到其他信息干扰时。比如,在快接近超市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或者想起来一件其他的事情

有时候,当错误发生后,会突然记起或者在某种线索提醒下记起,比如,看到路边海天酱油的广告牌,记起忘记了给邻居捎酱油。

但是,更糟糕的是,如果事情过去的时间稍微延长,即使记起,却往往难以确定。因为,大脑会编造一个虚假记忆来干扰你的判断:出门前有没有关掉煤气?关了?没关?想了半天,最后告诉自己:的确关掉了,甚至还能“记起”当时关煤气的细节步骤——尽管,事实上并没有关掉。

把孩子遗忘在车内,常发生在日常常规被打破时

把孩子遗忘在车内,这种事故发生机会很低,往往发生在日常常规被打破时。

比如,原本妈妈负责每天接送小亮上下学,这早已成为了妈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习惯性记忆的一部分。

某天,由于妈妈病了,改由不顺路的爸爸接送。快到幼儿园时,爸爸突然接到单位大BOSS的一个电话,指责他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失误,并责令立刻到单位当面检讨。在这一突如其来的责骂干扰下,送小亮这一临时任务就成了“邻居的酱油”被遗忘掉了。小亮爸爸匆忙赶到单位,泊车上楼,就把小亮给锁在了车内。

即使,期间记起今天还担负这接送小亮的任务,“已经把小亮送到学校”的虚假记忆也使得爸爸没有记起小亮被落在车内这一事实。

等到达到学校,被老师告知今天小亮没有来上学,才记起“大事不好”,却也悔之晚矣。

调查发现,孩子被遗忘在车内事件,几乎总是发生在打破日常的时候,比如,临时更换照顾人,临时带孩子外出,等。

发生在南充的,7岁男孩被父母遗忘车内死亡事件,带孩子外出办事也是由于暑假放假和没人照看打破了日常常规的临时行为。

办事过程并不顺利,来回奔波和急躁,都严重干扰了涉事夫妇的记忆,以至于“回来的时候我们在家里没有找到孩子,等回到车上才找到明明”。

说明,办事不顺的干扰,早已让这对夫妇把“带着孩子”这一前瞻性记忆忘到了九霄云外,终致悲剧的发生。

如何预防这类悲剧

首先,必须认识这种事故的发生并非仅仅出于疏忽,而更大程度上是人类记忆缺陷的结果。

只有首先承认这一点,才使人们接受这种悲剧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这一事实,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过度自信,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变盲目自信于自己的“超级记忆”而转向依赖于规则和提示系统。

孩子在车上时,将孩子的尿布袋或其他随身物品留在前排座椅上,作为提醒。

同时,将自己不可或缺的工作所需的物品,比如,手机、钱包、员工徽章或门禁等放置在汽车后座,以达到迫使自己在下车前必须巡视后座的目的。

也有的人推荐在车上放置一个大的绒毛玩具,当孩子在车上后座时,将玩具放置在前座以示提醒。

更关键的是,将这些提醒纳入日常行为的故有部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性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