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渭:我才敢“破”千年笔法

 耽读斋 2018-08-15

有人总结他的一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结婚,四处帮闲,

五车学富,六亲皆散,

七年之狱,八试不售,

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命运多舛这个词,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他就是明人徐渭。

        2016年,在匡时拍卖“畅怀——古代书法夜场”中,他的一幅《草书七言诗》,最终以885.5万元成交,市场行情还是不错的。

▲ 徐渭/草书七言诗,纸本立轴

作品内容:

鉴湖横波八百里,镜如荷花亦如是。

有人把钓向荷花,自谓非关贪赤鲤。

秋来明月映长堤,一醉陶然眇天地。

        全幅作品线条强劲纵逸,即长拉硬扯,盘环勾连,一往流转,又松松紧紧,疏疏密密,既涂既抹,又写又画,粗拙不失飘逸,浓重时见空灵。横倒竖歪,粗头乱服,怪态百出,但又无不生动活泼。

        不过我们一眼看去,是不是觉得癫狂无比?是不是觉得有一股杀气?

        这种感觉也很正常。一个人,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会觉得稍微理智一点都不会这样去写字。或者干脆就一句话,看不懂。这样的书法作品到底好在哪?

微店+ 兰亭序 唐冯承素摹本 装裱卷轴 小程序

▲ 局部放大:“秋来”

▲ 局部放大:“天地”

        显而易见,如果说“秋来”二字还不失飘逸空灵,那么“天地”二字简直就是飞沙走石、摧枯拉朽了。

        在回过头去看整幅作品,笔势密集连绵、排山倒海之中,有你信步闲庭的悠闲之地吗?是的,人生愤懑不平之气,跌宕在笔墨间。他都要“眇天地”了,还会在乎你的那颗小心脏吗?

        见字如面。徐渭的扭曲人生落在了字纸上,亦如你所见。

        但问题是,为何历代的书法家、画家如陈师曾、郑板桥、齐白石等辈又都对徐渭敬仰有加呢?

        关键就是徐渭的笔法。

        俆渭书法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

        他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说,“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其书法主张非常明白,“己意”二字。

        最为典型的书法实践就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比如这幅《草书七言诗》。徐渭把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审美,也就在这种变革中,实现了对于千年笔法的改造。

        对于书法笔法的“破”,也同时“立”到了绘画上,齐白石等人追慕的,正是他的泼墨大写意。

▲ 徐渭《杂花卷》

        我们如果只将这些归结于徐渭个人命运之使然,那还是肤浅的。看徐渭如看戏,你还是一个八卦党而已。

        与时代相参证,更可知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这也很好理解,比如时下人皆唾之的“丑书”,就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可能非常偶然的是,你就曾经以此为业、以此为荣。

        明初的书法延续元代的复古之风,但开始呈现出泥古僵化之象。社会政治经济亦然。时者势也,困局中寻求冲破藩篱,是整个的探索需求了。

        徐渭的突破,成为了时代标杆。

        他将行草书对于情感的表达功能发挥到极致,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都打破传统帖学的法则,对传统帖学造成巨大的冲击。

        徐渭的性格,也促使他更为强调行草书对于情感的表达作用,将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一寓于书”。用笔上跌宕恣肆、不拘成法,结字上奇崛狂逸、自由潇洒,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同时对章法和作品形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高堂大轴作品墨汁淋漓、气势雄浑;手卷作品空灵疏散又不失气势。在就是书与画的结合,以草书用笔入画,开泼墨大写意绘画之先河;题画书法,书与画两者相互辉映、相互影响,书与画融为一体。

        不过呢,后学者不要以此又作为自己乱写乱画的榜样。正如学诗你要学杜甫而不学李白,原因一样,李白与徐渭这样的人物,都天赋异禀。你就一凡人,老老实实从入门起步吧。

▲ 局部放大:“题款/天池道人渭”

微店+ 纯铜仿古墨盒,五种款式,书房必备雅玩 小程序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文房用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