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早上孩子最不想听到的三个字,会影响整天的心情,父母要反着说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8-08-15

  小楠是个上班族妈妈,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把屋子收拾一遍,然后就开始做饭,等饭做得差不多了,也该叫三岁的女儿和老公起床了,每天早晨都感觉心累,“起床了,快起来,别磨蹭了”,等女儿慢慢悠悠地下了床,小楠递给老公一把梳子,“快给她梳头,一会上幼儿园要迟到了”,然后就催着女儿吃饭,“快一点吃,嫌弃幼儿园的饭菜不好吃,在家就要快一点”,最后小楠急急火火地收拾好自己,抓起包就开始在门口喊女儿,“快一点背上你的小书包,赶紧把鞋子穿好,我们要迟到了”,每当这时候就是小楠最煎熬的时候,女儿做每件事都磨磨蹭蹭,一脸不情愿的样子,等到小楠拽着女儿出门,时间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这种场景几乎在家里天天上演,小楠每天都会叮嘱女儿,记得明天早上起早点,不然按照你的速度,做什么都晚了,我们要快一点。可是第二天就会忍不住着急发火,你怎么这么慢啊,不知道快一点吗?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的节奏总是快快快,这种速食生活就是大人的日常,所以每天早上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一点”,可是孩子却不是这样的,有人说跟孩子在一起,就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我们希望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可是却在无形中打乱孩子的节奏,他在拼命追赶父母脚步的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差,为什么让孩子努力变快,最后却起到了反作用呢?

  催促孩子,是父母内心焦虑的体现

  父母总是嫌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所以把“快一点”挂在嘴边,认为这是在推着孩子前进,殊不知这正是父母内心焦虑的一种体现,当父母自身无法消除这种情绪时,就会过多地发泄在孩子身上,这种焦虑来自很多方面,父母更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比自己更优秀,觉得孩子慢就是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焦虑情绪会被孩子敏感地接收,他的性格就会变得急躁和焦虑,沉不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

  破坏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在童年时期,也是建立内心秩序感的阶段,他其实知道自己做什么,只不过会做得慢一些而已,记得我有一次出差,留下孩子和老公在家,本来想着他们俩会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没想到我偷偷打电话给老公,得知女儿已经睡了,还自己洗了脚丫和小袜子,把自己的小书包也整理了一遍,吃饭也不用爸爸催,吃得又快又好。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家长的催催催只能让孩子厌烦,他被动地被父母号令着,失去了尝试的乐趣和机会,反而会磨磨蹭蹭,把时间交给孩子,父母做一个旁观者,也许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破坏孩子的好心情

  一天之计在于晨,孩子从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如果大早上催得他太急太紧,他就会很烦躁,一天的好心情也就没有了,父母呢,何尝不是皱着眉头去上班?何不耐心地等待孩子一会,催并不能让孩子变快,反而更容易忙中出错,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做好一切,也就是相差几分钟的事情,但是换来的确实孩子的欢欣雀跃,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所以,父母要对孩子耐心一点,把“快一点”变成“慢一点”,也许效果会很不同,比如在孩子起床的时候,告诉他,“你有四十分钟的吃饭和洗漱时间,我们慢一点没关系,但是要都做完,如果迟到了,你要接受老师的惩罚”,然后妈妈就把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产生时间观念,看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当外在的推力变成了内动力,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他也许还会站在门口催促妈妈,“妈妈,你快一点,我要迟到了”,“宝贝,不着急,我们慢一点”,哈哈,学会做一个慢半拍的妈妈,是不是也是一种享受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