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统一全书》之明阴阳

 山水晴 2018-08-15
​明阴阳
阴阳之说岂无所自哉?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两仪立焉。朱子曰:阴阳无处无之,横看则左阳而右阴,竖看则上阳而下阴,仰阳复阴,向阳背阴,无物不有也。
杨筠松曰:阴阳二字乃地理之权衡,形气之造化。形以聚气,气以成形,形气既分,造化可考。阳动阴静,阳伏阴升,阳气形圆,阴气形尖,阳气形凹,阴气形凸,阴变阳,是窝腌悭钳,阳变阴,是肥突乳满。又曰:阳龙者,水木之龙是已;阴龙者,火金之龙是已;阳龙当下阴穴,阴龙当下阳穴,如水龙宜金,火龙宜木,惟土也。自全阴 阳,自能结穴,故土为五行之主焉。
蔡牧堂曰: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又曰:刚者为阴,柔者为阳,刚柔相禅,犹阴 阳消长而相生也。又曰:山水分合,即 阴 阳之义,无分别无辟,是谓无阳;无合则无阖,是谓无阴。山川者,阴 阳一气所成也。又曰:山逆水而行者阴逆阳也,水逆山而行者阳逆阴也
竹氏曰:受穴之形,如窝如钳,其气发于外为阳;如突如乳,其理蓄于内为阴;然窝之中必有凸者,为阳来阴受也。乳之首必有凹者,为阴来阳受也。吴景鸾曰:阴阳之气聚处,小而不大,精而不粗,微而不显,藏踪隐迹,而不可见。
刘江东曰:断处乃阴气之所生,续处乃阳气之所止,阴气生处以分厚薄,阳气聚处以定浅深。达僧曰:以动静言之,则水动为阳,山静为阴。以险易言之,则坦易为阳,峻险为阴。以情势言之,则开纵为阳。局缩为阴,又抽袅为阳,硬滞为阴。面豁为阳,背负为阴。
郑氏曰:阳脉落穴,以阴为生,阳为死,阴脉落穴,以阳为生。阴为死,画荚图解曰:火曜人所忌也,何所取焉?盖为山之气属阴,凡博换著皆是渐变阴气,而炼成纯阳之气。阳气既统,则纯是火矣。合而观之,阴阳之说自明耳。但论动静之阴 阳者,亦当考。卜氏所谓山无朝移夕改之势,水有陵谷变迁之时,可也。论背面之阴阳者,亦当考。杨氏所谓若是面时朝水缓,若是背时多陡岸。可也,论生死之阴阳者,亦当考。
郑氏所谓一边鲜明为生,一边昏黯为死,可也。论高陇平支者亦当考,谢氏所谓阴根乎阳,则自上而下,从天而降,谓之重浊,有迹者为阴也;阳根乎阴,则自下而上,从地而升,谓之轻清,未形者为阳也。至于方位,则先天以震离兑乾,自东北而南者为阳,以巽坎艮坤,自西南而北者为阴。后天以干坎艮震,自西北而东者为阳, 以巽离坤兑,自东南而西者为阴。此皆自然之阴阳也,方今求地者,惟知论罗经布列之阴阳,而不知论自然之阴阳,独何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