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第三节由《易》之前三卦看龙、马、鹿的综合

 黄河湾书馆 2018-08-15
                    7.3 由《易》之前三卦看龙、马、鹿的综合

    从西水坡的全部贝塑图案看,以龙的形象出现得最多。其次是虎,再就是鹿。而《易经》前三卦,即乾、坤、屯都涉及龙、马、鹿而此三物正是通常所谓『龙』身上的几种被糅合的部件,如鹿角和马鬃。从西水坡的图案看,这种综合,早在六七千年前无文字的伏羲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乾、坤、屯三卦就有此三物,既证明了伏羲画卦作易,又证明了西水坡遗址就是伏羲遗址。

    乾卦中的「龙」最多。龙为天、为阳、为乾之象。坤卦为地、为阴柔之象。卦辞所言:『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乃以牝马作为地、为阴、为阴柔之象。故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曰:『天行者莫若龙,地行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坤以马象也』。龙与马首先综合,说明在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时代甚至更早的先民不仅已经有了成熟的阴阳观念,而且有了阴阳和合的概念。而『龙马』正是阴阳结合的产物。 

    龙与鹿的综合,则是为了象征乾为天、为君、为龙与『帝出乎震』和『德始于木』的双重意义。因伏羲氏太昊帝位在东方,主春,主木,以木德王。古人认为鹿角为木,因鹿子喜食春天的树叶和青草。故《吕氏春秋·季春纪》高诱注曰:『甲乙,木日也,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又注曰:『甲散为鳞。鳞,鱼属也,龙为之长。角,木也,位在东方。』於是再将龙与鹿综合。故在伏羲遗址的三幅蚌图中,第一幅是龙与马综合,因而龙的颈部鬃毛高耸,这就是『龙马』;第二幅中的连体龙虎的龙头上有一对鹿角。龙口前面有一个蚌塑的圆球,这就是前文说的『河龙吐珠』。在这幅蚌图龙虎的背上,也有一头鹿,其头上也有一对角。可见鹿在西水坡蚌图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屯》:『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在《易》中只有屯卦提到鹿。《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LHL蚌塑龙虎鹿154KB虎和鹿头朝北,龙头和蜘蛛朝南。龙口前面〉此文件名可简化为〈LHL蚌塑龙虎鹿154KB〉其说明是:
[第二组为龙虎鹿和蜘蛛。虎头朝北,面向看图者,背朝东。龙头朝南,龙虎为一体。鹿头朝北,背朝东,卧于虎的背上。蜘蛛位于龙的头顶,另外在蜘蛛与鹿尾之间还有一件石斧。正对龙口的地方用蚌壳塑一球状物体,此为《尚书考灵耀》所谓『河龙吐珠』即天球河图也。其中的龙虎鹿即张光直先生所谓的「濮阳三峤」。合体龙虎或龙虎一躯的寓意是:原在成纪(今甘肃天水地区秦安县)的,以距今约七千多年大地湾仰韶文化为中心的,以伏羲部落为主体的崇虎的民族东迁后,大约在六、七千年前与原在雷泽周围(今鲁豫之间)一带地区的崇龙的古东夷民族融和而成统一的华夏民族;从而使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包括前大汶口文化)两种文化融和而成统一的华夏文化,为统一的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wbr>第三节 <wbr>由《易》之前三卦看龙、马、鹿的综合

    请参阅本博客相册中的〈XSP人骑龙虎真彩104KB〉其说明是:
[这是濮阳三蚌图之三:这组图案有龙和虎,虎头朝西,背朝南,作奔跑状,龙位于虎的南面,头朝东,尾朝西,背上骑有一人。其寓意是:虎头朝西和龙头朝东表示东(东夷)西(西羌)两大民族在融和成华夏民族后,在春分或清明祭祀祖先指示祭拜的方向。骑在龙背上的人只能是墓主伏羲太昊帝,也有降龙或征服东夷民族之意。虽然原东夷民族的后裔是向东祭拜自己的祖先原先的图腾时,因伏羲骑龙背,实为祭拜伏羲。

第七章 <wbr>第三节 <wbr>由《易》之前三卦看龙、马、鹿的综合

    从卦序说,屯为继乾、坤之後的第三卦,第一卦为龙;第二卦为牝马;第三卦为鹿。濮阳西水坡遗址中的三幅蚌图与《易》之前三卦相符,说明了该遗址就是伏羲遗址,因此可以推断,最初伏羲在此画卦作易时,其卦序就是今本《周易》的卦序,无疑M45墓主就是伏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