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道德经、心经学习报告(一)

 昵称18347251 2018-08-15
​易经,道德经,心经学习报告(一)总说易经

写在前面
这个系列的学习报告一直发在我的QQ空间里,转发过来与有缘人做些更近一步的探讨与交流。
后面写的就同时发过来。欢迎指教。
最近苦于钻研些学以致用的技巧,徘徊与门外,异常苦恼
一方面自己智慧粗浅,不得精要而苦恼。
一方面每觉于新的理论体系,不禁感慨渐有遥遥无期的苦恼。
想到道为体而器为用,既有学以致用的苦恼,
不如追根溯源向道上求因缘。竟或有不期之获。
我对于这些经典的学习就像幼儿园小班对于量子力学的了解。
但学而习之每每都有丰收,所以渐渐依恋,
以至于成为一种信仰,坚信此中必有真义,可以解厄。
把这些肤浅的体会写下来,算是一份对自己的总结,
争取成一个系列,待回头看时,看果然有长进没。
(一)总说易经
按照习惯,先把每本书按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大旨的总结。
易经:讲述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是最高的定律,统一了万事万物。
其他经典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起高楼大厦。
道德经,南华经,论语,心经讲述的是怎样利用这些规律。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简单说来这就是我对这些经典的大致理解。
首先,从易经说起。
已经所表述的这个发展规律,是唯一的。就是变化。
变化,可以分为多种,大的来看也可以叫循环。
我学习易经只到了坤卦,也就是说我只学到第二卦。
六十四卦学到第二卦我就学不动了。
至于原因我想就两点:一来是我智商较低,二来是用功不够。
在第一卦里,易已经把规律表述为发展的六个阶段。
即:酝酿,开始,发展,高潮,衰落,死亡。
然而在这六个阶段的每一个小阶段里又可以分出六个阶段。
如此分下去,至于无穷。
学到这里,我感觉我摸到了一个门,至于锁在哪还不知道,
怎么进去就不知道了。
在第二卦里,讲坤,我只学到两个字,相对。
或者叫阴阳,或者叫相生相克。
乾相对坤,无相对有,空相对色。
虽然目前我只学习到这两点,但已经受益无穷。
再讲其他经典之前,我再把这两点捋一捋,免得一会乱了。
万事万物的属性首先是阴阳,意即相对。
发展则为酝酿,开始,发展,高潮,衰落,死亡。
若说乾为酝酿 ,则坤为开始,发展,高潮,衰落,死亡。
若说乾为将生未生,则坤为生与死。
由于这一最高规律统领万事万物,则既生则必死,
既发展必衰落,既高潮必衰亡。
则相对来说,生就是死,发展就是衰落,高潮就意味着寂灭。
由于这一规律的唯一性,不可抗性,而当下的存在已经存在,
如何保合太和,如何求长生,如何不灭成为诸子百家的目标。
众所周知,易经历史非常久远,要远远的古老于道德经,南华经,论语。
更不必说阴符经,心经。
或者说人类对于易的研究,要远远超出其他的经典,
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对易经的学习和总结的历史。
它是其他经典的最高之所在,是其他经典的终极,是它们的道体,
其他的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都不过是它的学用。
正因此,才说易经为群经之首,经中之经。
当我学到这里,就像在漆黑的大海上看到了一丝光亮。
虽然易经不断通过象数理,卦系爻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以至于可以依照时空中一个点的状态,从而向后推其历史,
向前预知其未来。
说到这里,在当代物理科学的最前沿,量子力学的研究,
正有些殊途同归的味道。
当爱因斯坦终结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时,不曾知道,
量子力学会终结相对论的时代。爱因斯坦曾因此有过苦恼,
在相对论的量子态,一旦知道一个特定态的参数,
就可以以假定时间为已知条件推出其量子态,
他说上帝不掷骰子。这简直就是承认历史是注定的。
还好测不准原理被提出来,有了概率论为当代科学解围。
当薛定谔的猫在微观领域为量子态的概率论画上终结的句号,
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量子力学的门,更不用说锁了。
如果在西方哲学的指导下,这个锁永远不可能找得到了。
话扯远了,回到自己找锁的问题上来。
那么老子,庄子,孔子,释子是怎么来利用规律来反抗规律的呢?
让我再捋一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