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修鞋的记忆zjkzxd

 我的儒山 2018-08-15

自己修鞋的记忆zjkzxd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还时常修理自己的鞋子。这,已经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了。

     自己修鞋,有这么三项。一是补鞋;二是钉鞋;三是粘鞋。

     一、补鞋。

过去自己家做的鞋子,既费时费力,又不耐穿。当鞋子出现破洞,就露出了脚趾头。这样穿着,不是个别;穿着这样露脚趾头的鞋子,该干啥就干啥,什么也不耽搁。在大街上、商店里,也不罕见。我也曾经穿过露脚趾头的鞋子。

不过,鞋子破了,不一定非得破着穿。鞋子破了,是可以修补的;如同衣服打补丁一样。于是,我就自己学着补鞋。那时候,修鞋匠(掌鞋)的也不少,但是,补鞋也得开销。核算下来,也不便宜。自己修补一下,既省钱,又便利。

     鞋子后跟破了,修补还是比较容易。先准备好针线,把线捻成绳,这样,缝制出来比较结实。用碎皮子或者颜色相同(接近)的布,剪成与破损处形状、大小相适应的补丁。缝的时候,一般不用锥子,直接缝。但是,应该有合适的顶针。我补鞋,毕竟不是天天做,所以,就是对付着干。我把针使劲扎过去后,因为不戴顶针,针扎得不深,往出拔针就费力。我就用钳子夹住针,拔起来就省劲了。这样的速度慢,不过,这是次要的。只要能够把鞋子补好,多用一点时间也值得。

     不好补的地方,是鞋子的前面;而且是最容易坏的。脚的大母趾常常是最先露出来。前面还不像脚后跟,特别扎眼。补鞋,也就要求效果更好看一点。补丁,最好是碎皮子;颜色也相近点。用布料的补丁补,就不如碎皮子的效果好。为此,还专门买了一些碎皮子。和修鞋的工具都放在一起。使用起来很方便。刚开始修补,对付补完,当然比露着脚趾头要好了,但是总觉得不那么好。与鞋匠的比,说不出来怎么的差距。是补丁形状,还是补丁的针脚?每一次补完,都在琢磨。时间久了,也就积累了经验。

有一次补完,自己甚感满意。圆圆的碎皮子补丁,平展地显现在鞋子的前部,针脚不大不小、疏密得当。好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似的。拿在手里,端详了一阵子。自己对自己说,把补丁补到这个水平就行了。想起来,达到这水平也是不易的。把针扎透补丁碎皮子和鞋帮,使用顶针不熟练,只好用三个指头捏紧针,一点点的捅进去。再拿手去往出拽时,常常被针头扎破。没办法,挤一下针眼,流几滴血,再接着干。开始,针脚有大有小,补丁也不平展。在吃过了苦头后,才换来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打补丁的水平。

     

    二、钉鞋。

钉鞋与补鞋比较,好像难度略低;但也不那么容易。

钉鞋需要最起码的工具,首当其冲的是拐砧。没有拐砧,钉鞋特别是钉前掌,那就是不可能的。在没有拐砧时,打个后掌还凑合,虽然钉得不规范。其次得有锤子。没有合适的,就用榔头、斧子替代。再次,有一把钳子。我的拐砧,是一个角钢弯了个弯,另一头焊了一小块铁板组成的。拐砧头部,不是圆头,不大好用。锤子也就是有什么用什么,没有那么合适的。钳子就是常用的普通钳子,能够拔钉子即可了。

钉鞋除了工具,就是“材料”了。主要的有钉鞋的小钉子(秋皮钉)、小段的自行车的外带和内胎。秋皮钉和普通的小钉子不一样。它的体,不是圆形而是方的,整体有稍度,质地也比较软。它不仅是用在钉鞋上。如对窗户玻璃加固、相框的固定等可以钉(替代)。

鞋的底子磨的偏了,早点打个鞋云子,有利于鞋寿命的延长。鞋云子,就是将自行车外带剪一块,形状类似个半月牙,把它钉在鞋底偏的地方。家里的剪刀,不像鞋匠的剪刀那么好使。剪一块云子,很费劲。将鞋子底朝上、鞋窠娄套在拐砧上,先用一个钉子把云子固定在鞋底上。然后进一步把云子位置对准,再钉一个钉子。钉子围着云子周边钉匀,再在中间少钉几个即可。

钉鞋,要先把鞋钉用锤子轻砸一下,将其嵌入云子和底子上;而关键在于最后一下,锤子向下砸时要果断有力, 要让钉子把云子和鞋底钉透,而且钉子的尖弯回去,扣进鞋底。这样,钉子才不会硌脚。钉好后,需要把云子的边修理到和底子边齐整。鞋匠用一个刀,有点像木匠的刨子的刀片,把云子切得齐齐的,与底子边成了一个整体;当然,钉前后掌也是这样,不过要求的更高一些。在家里干这个活,可就难度大了。没有那样的专用工具,只能对付。拿剪子剪,不仅费力,而且出来的效果也不好,或是多一点,或是少一点,成了锯齿状。后来用菜刀,把钉云子的鞋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刀顺着鞋底,把多出来的云子切掉。这样,虽然效果还是不大好,但是稍微省点力。

而最多的是“修”鞋。鞋的前后掌,因为没有这样的材料,也就不曾钉过。但是,这鞋掌难免掉个钉子,掀起缝来。这就是自己的活计了。还有鞋的铁云子,也时常掉钉子,我的拐砧就有了用武之地。

 

     三、粘鞋。

    修鞋由缝、钉到粘,省了不少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修鞋也有了变化。这就是可以了。鞋底可以粘,鞋子绽帮了,也可以粘了。

塑料凉鞋的修理,那是人人都会的。塑料鞋断裂了。就用一个废旧钢锯条,在炉火上烧热,往断裂的缝隙间一塞,顿时两面冒烟、变软,赶紧抽出锯条,在断裂处使劲捏。这样,断裂的地方便住了。鞋底磨偏了,用废旧的塑料底,像钉鞋云子那样,粘一个云子,很是便利。

鞋子布底的越来越少了。代之以的除了塑料,就是橡胶的。胶底鞋,不论是前后掌还是鞋云子,和以前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将改为了。如同修理自行车补车胎一般,把需要粘的地方和补丁,都用锉刀锉出新茬,抹上胶水,按压一会儿,就可以了。

生活条件好转,自己不再修鞋。一是有的鞋子用不着修了,破了可以扔掉;二是从平房住进了楼房,那些工具没有存放之处,且钉鞋也不可能在楼板上砸来砸去的;三是修鞋相对成本也低了一点。修鞋匠的手工缝补,变成了半机械化,手摇修鞋机使用起来,既快又好。手摇修鞋机虽好,谁也不会自己再配备一台,自己动手修鞋了。

 

2018.8,14

 


---选自我的《忆海捞珍》一书第一部分中的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