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时一厕所门前挂了副对联,上联“来了不蹲就站”,下联很经典

 qiangk4kzk8us4 2018-08-15

清末时一厕所门前挂了副对联,上联“来了不蹲就站”,下联很经典

清朝末年是一个新旧思想事物交替十分频繁的一个年代,在那时候人们接触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新事物,慢慢的也淘汰了原本的那些庸俗腐朽的旧事物,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好的事物慢慢的沉积,历久弥新。不好的东西也一点点的被历史的巨轮所淘汰掉,总而言之,无论在史书记载还是电影电视剧中,我们都会看到新旧事物并存的现象,并且还有很多。

今天小编就要说一起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小县为了跟随时代的潮流,弄一些新事物,便在县内修建了几个公共厕所,一时间引来了无数人的好奇。不过这还不是最好玩的,他们还在公厕门口挂了一副对联,新旧事物的合体让人们不得不多加关注这个公厕。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这件事的人便多了起来,县长也因此做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找人给这个公厕写一副好的对联,并挂在厕所门前,因为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县长,有身份有脸面,不能随便的去给一个公厕写对联,太拉低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就让自己手下的秘书来完成这项工作。县长觉得他的秘书怎么说也是学过一点东西的,写一副对联对他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不料事情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他的秘书从来没有写过对联,万一让他来写很有可能会把这件事情搞砸,这也让县长十分头疼。

但秘书的工作就是为自己的上级排忧解难,看到县长整天被这件小事所困扰,他也十分的不好意思。于是秘书便在私下里找了自己的好朋友,想让他帮助自己来写一副对联。而他的这位朋友正好是接触文学的一个中学校长,在清华大学堂毕业的,写对联对他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不过当他听到是要为公厕写对联,多少有点难为情。

在秘书苦口婆心、软磨硬泡和再三劝阻下,校长慢慢可以接受此时了,校长也不是被秘书劝动的,而是自己想通了,都是写对联,写什么不是写,何况当年一代才子唐伯虎还为了10两银子为厕所写下了一副千古绝对,上联: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下联: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己名气没有唐伯虎大,又何必沽名钓誉呢,于是便答应了这件事。并承诺在三天内完成这副对联。

秘书回到官府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县长,可把他给乐坏了,因为终于有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难题了。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这个校长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思考着如何去写一副好的对联。一开始他写出了几副,但在经过自己的仔细推敲过后,觉得特别多的不妥,就放弃了原来的那种思路,毕竟这是要贴在公厕门口能被全县人民看到的东西。

重新理清思路的他茅塞顿开,仿佛像是神灵附体一般,很快就写完了5副对联,并觉得这次的对联还有点完美。就急急忙忙的把对联送去了秘书的手中,希望他可以尽快的送给县长审阅,这样也能替自己解决一个麻烦。第一,“从来日夜不闭户,过往未见人拾遗”。第二,“进门须鞠躬,过路先捂鼻”。第三,“既来想得大解脱(大便),进站定有小便宜(小便)”。第四,“进来时个个紧张,出去后人人从容”。第五,“来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

县长看到这几副对联后甚是喜悦,连忙夸赞到这个校长是个奇人。其中县长和秘书一致认为最好的对联是“来了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这副对联不光形象的说明了公厕的用途和使用的对象,还包含了一层隐喻,可以说上下联都很经典。因为在清朝末年,皇帝已经倒台被推翻了,那么皇帝没了太监也就没了,所以这个去者非男即女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清政府的倒台,新社会的建立。这也恰巧和公厕这个新事物所呼应,实在是完美。

不知您认为校长的这5副对联那副更经典呢?与唐伯虎那个厕所对联相比怎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