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韭菜新型DFT多层栽培技术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8-15
适宜品种   
水培韭菜分蘖性较差,选择弱冬性品种,如雪韭791、汉中冬韭、海华1号等品种。
栽培技术   
1. 育苗
北方在清明(4月5日左右)前后,地温维持在10℃以上时,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面平整的地块作为苗床。
采用条播的方法,播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将种子撒入深1~2厘米的小沟中,然后覆土(经筛过的细砂土);出苗前保持地表湿润,地表1厘米左右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5%~85%;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10~15℃。
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0~13℃;土壤见干见湿,空气相对湿度40%~60%;苗龄45~50天。
2. 栽培前准备
(1)栽培支架
双层栽培架采用方钢材质,栽培架宽1米,每50厘米一个横撑,每1米一个立柱,下层距地面10厘米,上层距地面110厘米;栽培架行距80厘米,便于采收、日常管理及下层见光。双层栽培既充分利用了上层空间,又保证了植物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2)栽培系统
由栽培槽、定植板和定植杯组成。栽培槽用硬泡沫聚苯乙烯板块制成,宽1米,长与栽培支架一致,厚2~3厘米,板面上按照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打定植孔。定植孔内嵌入塑料定植杯,杯高7厘米,杯口直径与定植孔相同,杯口外沿有5毫米的唇,以卡在定植孔上。杯的下半部和底部开有许多直径3毫米的小孔。定植板为漂浮板,宽度与种植槽的内沿宽度一致。
(3)营养液循环系统
由贮液池和循环供液系统组成,营养液池供应面积为1︰100,即1立方米营养液池供应100平方米的韭菜:循环系统分为上营养液系统和营养液回收系统,营养液由上营养液系统进入上层韭菜栽培区,再由上层栽培区向下进入下层栽培区,由下层栽培区回流至营养液回收系统,循环至营养液池;营养液每3天循环更换一次.保证营养充足和根部供氧。
3. 定植
提前一天定植槽内放入EC值为1.5兆秒/厘米的韭菜全营养液,营养液深度为15厘米;定植孔行间距为10厘米×10厘米,每个孔定植一个定植杯。
先将从蛭石中取出的韭菜种苗剪除部分根系至根长2~3厘米:随后,放到清水中清洗,去除残余的蛭石:然后,剪掉距根部向上2厘米高度的绿叶;随后把处理过的韭菜苗10株为一撮放入定植杯内,插入定植孔中,然后放入小陶粒固定韭菜根茎部。
4. 营养液管理
(1)营养液肥源及水源要求
韭菜水培有传统的山崎配方,直接用农用纯度95%以上的原肥配制。配制用水要求使用净化过的纯净水,EC值小于0.02兆秒/厘米,pH值7左右,矿物质含量符合农用水要求。
(2)EC值管理
EC值根据韭菜的不同及生育期的不同而定。韭菜整个生育期,营养液EC值保持1.5~3.5兆秒/厘米,整体遵循高温低EC,低温高EC的原则。
(3)pH值管理
pH值维持在5.5~6.8,如果pH值过高用磷酸或硝酸调试,反之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调试。
5. 定植后管理
设施要求水培韭菜种植设施要求具备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设备,最好是文洛型连栋温室,配备供暖,内外遮阳、内保温、湿帘、风机等设施。
温度晴天,白天25℃,夜间13℃;多云,白天23℃,夜间10℃;连阴天,白天20℃,夜间8℃。
湿度和光照强度空气湿度50%~65%;光照29000~48000勒克斯,夏天光照强时遮阳,冬季寡照时补光。
病虫害防治   
新型DFT多层水培已经从根本上避免了根部病虫害的入侵,但是会偶有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等病菌通过空气从植株上部入侵。主要通过环境净化、农艺措施、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综合防治。在入生产区前的缓冲间时采用风淋消毒系统,对所有人内物资和人员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虫卵的侵入:及时采收并剪掉发黄老叶,保证内部空间的通风、通气和透光性,降低空气湿度、避免环境密闭、气流不畅,减少病菌孳生;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白粉虱、蓟马等;使用二氧化硫熏蒸器防止病菌孳生:采用防虫网防止虫源;前期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防止病害发生,发病期可以用乙霉威、甲霜·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等防灰霉病、霜霉病、疫病等的发生。每茬收获完毕对营养液管道消毒,并清除植物残体,防止病菌随水流传播。
备注   
《西北园艺》201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