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书法课堂笔记三十则之十五

 清虚堂 2018-08-16

穿越到字帖的境遇里去

     《石门颂》《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四个放在一起,会发现很有意思,我们在看一本字帖的时候,从几个方面去分析,第一,就字迹本身,没刻碑之前是什么样的状态?第二,刻的时候,对这个字迹本身的影响;第三,这些字帖都是古代的法帖,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各种复和因素对它的作用;第四,拓片和印刷,也就是拓工和印刷的版本不同对字帖的影响也要考虑。

       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这样一本字帖,通过这个字帖,是否可以判断一个书法家或者书写者在书写这四种法帖的时候,他的书写方式,相同不相同?比如说《曹全碑》写的时候,我们想一想,《曹全碑》的碑是一个标准的石碑,从山上采集运过来,石头已经打磨得很平整。对于写《曹全碑》的人来讲,这个碑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书写,是书家的巅峰之作,这样一个碑,大家没有意见吧,明显能够看出来,《曹全碑》绝对不是逸笔草草、随随便便写的一个作品。

     《礼器碑》能不能感觉到,应该是非常精致、非常用心的书写,《礼器碑》能不能看到率意的书写?没有吧。所以原来有很多人不喜欢《礼器碑》,觉得《礼器碑》写得不够率意。《张迁碑》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它的书写者应该不是正襟危坐的。反过来再看《石门颂》,《石门颂》的书写过程应该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大家想一想,这四种碑,如果是我来判断的话,写《曹全碑》的人,应该是在明窗净几、笔墨纸砚俱极精良、人也很闲适的状态下,把这个字写下来,是一个贵族化的书写方式,也是一个很雅致的书写方式,写的时候毛笔也很好,墨也很好,人也很闲适,借助毛笔的弹性,顺风顺水地把它写下来,书写方式和内容也很契合;《礼器碑》更像一个君子的书写模式,静息屏气、用志不分,应该是这样写出来的,所以它写得一笔不苟,《曹全碑》还有一定的松动空间,《礼器碑》相对来说非常的严谨、非常的到位,对自己的约束很强。《曹全碑》会写得轻松一点,《礼器碑》会写得稍稍凝重一点。《张迁碑》写的时候有一点率意,率意的率其实就是草率的意思,有些东西可以甩出去,有些可以挥洒一下。我想像,写《张迁碑》的人应该是胡子拉碴的,拿着毛笔开始写得还很认真,写到后来就比较随性。

       以前我称这四种碑是四种文化。《曹全碑》是中国文化中仕女这类,再高一点就是仙女。那天我讲“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这样一种。《张迁碑》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游侠,《礼器碑》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君子,有一种庙堂气。那么再来看《石门颂》,《石门颂》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说它不严谨嘛,也挺严谨;说它是严谨吗?好像又有很多随意自由的线条。所以我对它的判断,如果放在文化类型里面,它是野逸的、代表中国文化中的隐士文化,经常在山里面呆着,不问世事,能够在山峰间穿梭往来、采药炼丹,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它的书写和前面三种书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前面三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可以判断,它们在书写阶段,基本没有一个外在的环境对它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它有点脱境遇化,就是周边的环境对它没有什么干扰,基本上都是书写的人在其中单纯地起作用,掌控着毛笔或借助毛笔的弹性书写,是一个纯粹的书写状态。不知道大家有没感觉,你看《曹全碑》,好像就是一个人在明窗净几里写一下午,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路写下来,心情平静,又很愉悦,写的时候自然流畅,没有一个外面突然的因素,没有谁捣蛋了一下,使这个字偏离。《礼器碑》也是,周围环境安静,很有可能是夜阑更深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那边静静地书写,也没有外在的条件对它限制和约束,环境更没有介入到这个字里面来。《张迁碑》虽然有一点点率意,但是那种意外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石门颂》就不一样,《石门颂》在书写过程中,是一个人在特有的环境里,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状态,这个状态只可有其一,不可有其二,它具有环境的唯一性。如果再进一步讲明确,让写《曹全碑》的人再写一块其他碑,写出来的风格,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还是这样。《张迁碑》《礼器碑》基本也是这样,让它们的书写者再写一块碑,虽然字与字之间可能会有些许变化,但是整体来说,还会是同样。但是让《石门颂》这个人再写,如果不是把他吊在半空中,而是让他在我们这个书桌、一个平面上写,他可能写出来和《石门颂》风格有很大差异。这个是第一点。

       因为《曹全碑》也好,《礼器碑》也好,都是在一个既定的、常规的环境下书写,而《石门颂》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书写,特定的它就有一个唯一性,因为这是一个悬崖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书写者是被吊在空中、拿毛笔在上面书写,然后再凿刻。所以一方面石头本身,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石头和《曹全碑》的石头是不一样的,《曹全碑》的石头平整、干净,打磨得很好。而《石门颂》是摩崖,虽然山体可能也经过打磨,但这个打磨相对来说是粗糙的,所以会高低不平,大家在看线条的时候要能看到这点。还有,你会看到石头上可能有裂痕,这个笔就不可能再是按照你既定的目标、你要写一根直线就是直线,这根直线碰到高低不平的时候,会发生变形、扭动,所以《石门颂》里面没有一根是直的线,不管横、竖、撇、捺,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第二,由于石头纹理过于粗糙,有高低不平,所以线条在运行过程中,毛笔有时候会拧在一起,比如“升”(图一)有一条很长的竖画,这个线条的后半部,明显看到笔锋拧在那里,“命”(图二),线条过于粗糙,硬擦出来的,绝不是一拖而下的篆书的书写形式。想想在粗砺的石头上,笔锋也不知道是拧还是绞,拉到底再说,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这个是环境对它的影响,要能写出来。

图一↑

图二→


       还有一个,《石门颂》如果从历史里面给它拉长延伸,它后面还有一个《石门铭》,到写楷书的时候会讲到,它的用笔方式和《石门颂》一脉相承,都是圆笔,在石门那个地方,还有《开通褒斜道刻石》,线条也是这样的,还有《杨淮表记》,也跟它是同一时代,线条的运行状态和《石门颂》基本相同。所以我们又可以判断,在当时那个地域里存在一个家族,是专门来写这些碑记的。因为过去,识文断字能够写的人并不多,有专门的书手,这个书手形成家族后,也就形成一个家族式的书写方式,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书法世家的书法,用笔以圆笔为主,而且只有这种书写方式,它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虽然书写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书写环境下,他所书写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差异非常大。看字帖,一定要透过字帖的现象还原到它那个境遇里面去,能够对此有真切判断。


      在刻的过程中,对原迹是叠加了一些因素还是消磨掉一些因素,还是在尊重原迹?比如《曹全碑》,刻手在刻这个碑的时候,他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他是尊重这个原帖呢,还是想草草了事,甚至加一些自己的想法,行不行?不行。这就是为什么说学汉碑、学魏碑,学唐碑时,唐代的碑,颜真卿也好,柳公权也好,我们没有把它算做碑而是归于帖的范畴。这个很有意思,原来经常会有人为这个事讨论,为什么呢?因为包括《曹全碑》,以及唐碑这一路的,它有一个名家书法的概念。换句话说,刻手这个时候的刻,是为了再现,他是为这个书法墨迹的上石再现服务的,不是为了表现、表达刻手。写《曹全碑》的人我们可以看出来,是一个有身份、贵族化的人,刻手刻工是不敢改造的,完全是为了尊重书写的墨迹,刻是为书服务的。比如颜真卿,为了使他写的字不至于走样,家里面自己养有专门刻碑的童子,从小带着,教他书写,了解自己的书法,更有意思的是李北海,唯恐自己的碑被刻坏,据说让一个叫黄仙鹤的人刻,后来有人考证,这个黄仙鹤就是他老人家自己,自己写过以后自己再去刻,他知道他的书法到底什么样。

《礼器碑》呢,刻手会不会去改造?好像不大可能。《张迁碑》呢,刻的时候,刻手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多一点,因为写得率意,所以刻的时候,面对一个率意的字也会稍稍草率一点,刻得并不是很精,我甚至怀疑,是他写的还是他刻的。

     《石门颂》在刻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如果他是在那个环境里面,那个绳子荡来荡去,他写下来并不是很满意,但是为了完成这个差事被迫的,然后在刻的时候,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下,刻也完成不了刻的意图,于是刻的过程中也叠加进去了很多的元素。大家同意不?一家之言,不同意也没关系。


       拓法的影响。拓片在古代有一种是用擦拓法,当这个碑刻得比较精致,纸张上石然后拓的时候,平着擦过去,轻轻地捶一捶,使这个字口清晰,不至于拓本深拉过后变形,所以它要拍打,叫捶拓法。擦拓法基本上是在平面,尊重原碑,《曹全碑》肯定是擦拓法,《礼器碑》的变化也不大,但是《张迁碑》和《石门颂》很有可能是捶拓法,因为在摩崖上也没办法做擦拓法,高低不平可能很多字迹根本就拓不下来,而《张迁碑》字口也是比较宽,所以捶拓的方式出来会出现很多奇特的状态,线条在运行过程之中,会丰富很多,就有一种涩进感。上次我们讲碑的线质和帖的线质是不一样的,《曹全碑》虽然是汉碑,但它所体现的是帖、是书写者毛笔运行的状态,而碑的线条是节节推进的,其实它不仅仅是书写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刻工和拓的效果所带来的。 

       印刷、版本的原因。比如《张迁碑》,你们有几种本子,同样的“君讳迁字公”,(图三)的本子与(图四)的本子对照,(图三)非常虚弱,精神头都没了,(图四)线条坚实,刻的感觉也很到位,像浇铸出来的,两者区别很明显。

图三

图四

        所以买字帖的时候,不要只买一本,尤其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到书店买一本回来就写,自己也没有辨断力。你要看多了以后,进行比较,会觉得有些字帖一看就好、就不一样,都说《张迁碑》是雄浑的,最起码(图四)这个才是雄浑的。所以买字帖多买几本,现在印刷质量也好,版本也多。其实老的上海书画出版社、老的文物出版社,当时的老先生都在,老的拓本都在,但是当时的印刷术落后,现在是印刷的能力强了,但是本子也乱了,比如日本二玄社那套六十本,一个《张迁碑》,一个《九成宫》,莫明其妙都弄得很细很弱,这两本字帖大家要注意。现在盗版不少,拿了人家的东西直接就印刷,也误导了不少尤其是初学书法的人,你写到一定的程度,就知道本子对不对。我那天一看,有人写《张迁碑》,又细又弱,一问,字帖就这个样子的呀,再看他的字帖吓一跳。所以这个是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如果你水平到了一定的时候,多买几本碑帖版本,或者找一本近代、有关碑帖鉴定的书,比如论述《张迁碑》拓本鉴定,就知道怎么样选字帖了。不同时期的拓本,不同的拓工,拓出来的效果两回事。大家想,一个字帖往那一放,虽然石头是那个石头,拓的时候拍打的轻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印刷的时候印刷的水平也不太一样。

       以上,是我们面对一本字帖学习的时候,要考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