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一元堂中医张 2018-08-16

带  状  疱  疹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组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特征为神经痛和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病程一般2~3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愈后不再复发。但近年来各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有所增多,泛发性的带状疱疹或复发性的带状疱疹也可见到。其具一定的自愈性,但常在所有皮疹及水疱消退后遗留长达几月到几年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郝平生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所说的“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火带疮”等范畴。

【诊断要点】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在将要发生皮损的部位出现皮肤灼热、瘙痒、感觉过敏、刺痛等前驱症状,约1~3天后出现皮疹,有剧烈疼痛。少数患者现有皮损而后有痛或痒感。损害为在炎性红斑上发生成群的绿豆大小水疱,也可发生丘疹、大疱或血疱甚至坏死,各群之间皮肤正常。皮损常沿外周神经在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极少数呈双侧分布或全身泛发性,提示病情凶险。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累及三叉神经眼支的可出现角膜炎、结膜炎、全眼球炎等。皮损病程2~3周左右,能自愈,愈后极少复发。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有时皮损已完全消退,而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年老者尤为突出。

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不全性或顿挫性带状疱疹,大疱性和出血性带状疱疹,坏疽性带状疱疹,耳部带状疱疹,眼部带状疱疹,泛发性(播散性)带状疱疹。其中面瘫、耳聋、外耳道疱疹三联症又叫做Ramsay-Hunt综合征。

【辨治要点】

中医学认为本病患者病因病机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搏结化毒而发。若老人正气不足,湿毒蕴蒸,壅阻肌肤,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则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基础治疗】

患者应忌食辛辣,鱼腥发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心理调节应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防皮损扩大,病情加重。预防与调理应重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防止感冒。

【西医治疗】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缩短病程及局部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1.抗病毒药物:早期可用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可口服万乃洛韦或法昔洛韦,或静滴单磷酸阿糖腺苷或磷甲酸钠,能缩短病程,控制病情。

2.皮质类固醇:在无严重并发症或禁忌症时,皮质类固醇的早期使用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可口服强的松片30mg,一日1次,早8点顿服,服用3~5天。

3.止痛剂:疼痛轻微者不需用药。如可选用双氯芬酸钠75mg,每日1次;或加用曲马多缓释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可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局部可外用扶他林乳膏或局部封闭治疗等。因卡马西平出现重症药疹的机率很高,我科常不选用。

4.神经营养剂:常选用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或静滴、口服或静滴甲钴胺。

5.抗感染:如皮损伴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应结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6.严重者可加用α-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胸腺素、阿糖胞苷等相关制剂,对减轻神经痛,缩短疗程有一定的作用。

7.局部治疗:可用红光、TDP照射等局部照射,均有消炎止痛和缩短病程的效果。

【中医内治】

中医认为本病早期治疗宜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止痛。疱大水多者,重在利湿。后期因余毒未尽,气血瘀滞,治疗以扶正祛邪,化瘀止痛为要。带状疱疹的临床常见证型、治法、代表方剂如下:

1.肝胆湿热    治宜清肝利湿、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普济消毒饮加减。疱大水多者,重在利湿。后期因余毒未尽,气血瘀滞,治疗以扶正祛邪,化瘀止痛为要。根据皮损发生的部位不同,发于头面部的多为湿热之邪上攻头面,多选普济消毒饮加减;发于躯干部及四肢的多位肝胆湿热或湿热下注,多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湿内蕴    治宜健脾燥湿、解毒止痛。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3.气滞血瘀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或通窍活血汤或活络效灵丹加减。

根据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头面部多用银花藤、白芷等,躯干部多用柴胡,四肢多用桑枝引经。年纪较大的久病患者在本病中后期,尤其是皮损已退遗留后遗神经痛期,应加入扶正补虚之品,如黄芪、党参等。早期肝胆湿热俱盛时应慎用活血化瘀之品,否则易造成毒邪走散;疾病后期应适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减少遗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机率。对于顽固性、严重性的后遗神经痛,我们应考虑加入虫类药物搜经络风邪,以通络止痛,如蜈蚣、全蝎等。必要时可根据辨证加入中药针剂静滴,如下:

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丹参酮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通络。适用于毒热未尽,气滞血瘀者。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解毒抗炎,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早期使用可预防后遗神经痛。

黄芪注射液:10~2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参麦注射液:50~10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中医外治】

(1)二味拔毒散:雄黄、枯矾1:1研细。以浓绿茶水调成糊状,涂于色红有水疱的皮疹上,待水疱完全干涸后停用。可解毒、杀虫,收敛。适用于带状疱疹初期。但皮肤有破损的地方及阴囊、眼睑等皮肤薄嫩处,不能外擦此药。

(2)遗留神经痛者:皮肤完全恢复者可加用寻痛酒或青鹏软膏外擦。

(3)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或用火针点刺,使疱液流出减轻胀痛。

【针灸疗法】

(1)基础针刺法:取穴为阿是穴,与患侧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双侧支沟穴,双侧后溪穴。操作方法如下:

围针刺: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用1.5~2寸毫针进针,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呈15°角,沿皮下围刺,针距约为1~2cm(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皮损范围直径3cm以下,按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各一针,直径3~5cm可6~8针,直径5cm以上则10~16针为宜)。针刺入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电针:夹脊穴用1.5~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电极的负极接一侧支沟穴,正极接同侧后溪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计一个疗程。

(2)铺棉灸疗法:

铺棉灸:患者取卧位,将阿是穴充分暴露,用活力碘常规消毒,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约3×3㎝2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棉花迅速燃尽,此时患者只有轻微烧灼感,每次施灸3遍。

(3)火针疗法:取穴同基础针刺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火针: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

如无疱疹、无疼痛则应停止火针治疗,继续使用基础针刺。无疱疹有疼痛需要继续火针浅刺,直至疼痛消失。

(4)叩刺拔罐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再以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各簇水疱群间皮肤),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分钟,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

(5)穴位注射疗法:可予以胸腺五肽针或维生素B12针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6)艾条灸疗法:点燃艾条一端,在皮损部位及所处神经节段区域缓慢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灸20~30分钟,每日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