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小型张邮票是一套邮票中特别设计的一版,并且发行量相对较少,因此收藏价值非常高。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行小型张邮票的呢?第一张小型张邮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这篇文章中,小编就会为大家介绍这套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小型张,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 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起古代科学家的丰碑,邮电部有计划地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此为第一组,全套4枚,并发行同图小型张4枚,主图均依据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天文学家僧一行、医药学家李时珍四位伟大科学家的画像进行设计。 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型张第一组是由4枚小型张组成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型张(第一组)于1956年1月1日发行,分别由“张衡”、“祖冲之”、“李时珍”和“僧一行”4枚8分面值的小型张组成,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小型张,采用雕刻版形式,设计新颖,画像逼真,印刷精美,背后无胶。《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型张第一组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据业内人士估计,该邮票的发行量约为25万套左右,这在“纪特”小型张和小全张的发行量中是属于比较高的。至今,该套邮票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价格也从发行之初的0.32元涨到了2000多元。 附录: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详情 1、面值:4张8分,合计0.32元; 2、尺寸规格:64毫米×90毫米; 3、图幅规格:26.5毫米×43毫米; 4、图案:中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原画,分别为科学家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的画像; 5、设计:孙传哲; 6、印刷版别:雕刻版; 7、齿孔:无齿孔; 8、发行量:未知(新中国首次发行的小型张); 9、印刷厂: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