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在人间 ] 人生漫漫,牵手行

 zdjphoto 2018-08-16

在人间 平平淡淡,天长地久

图文:舟浩


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五星村,巨大的椰树隐藏在日出前深蓝的夜空中。六点不到,一束桔黄色的灯光透过老屋的窗棂照到小院里,104岁的罗开明和105岁的吴关风,又开始了他们85载相伴岁月中新的一天。


 ↑ 清晨六点,起床后天还没有亮,天气有些冷,老两口起床后坐在床边静静等候天亮。阿婆说:“夫妻就是白天有人做伴,晚上有人说话”。


 ↑ 阿婆帮阿公冲了一杯加白糖的麦片做早点。


 ↑ 阿公至今保留着一小片菜地亲自耕种。每天清晨都要来给蔬菜浇水。


虽然院子里早就通了自来水,老两口还是习惯打井水洗漱。聪明的鸡鸭们早已聚拢到灯光亮处,小声叫着等待吴阿婆喂食。罗阿公则背着手,慢慢踱到屋后,给一小片菜园浇水。这片大约三分地的菜园,供给了老两口的日常蔬菜。从播种到收获,罗阿公都是亲自动手,从不要别人帮忙。 


 ↑ 傍晚,老两口在门口看光景聊天。


 ↑ 为了迎接全家的聚会,阿公早早把房前屋后打理得干干净净。


这对百岁寿星在第四届全国百岁夫妻排行榜中,以209岁的总年龄名列第七。老两口育有两男两女,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全家算下来有121口人。


 ↑ 全家五代八十一人拍摄合影。此外,还差大约四十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没能赶回来。


老两口几十年来的日常起居如同钟表一般精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在这个没有网络,语言不通,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晚上能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小渔村里,两天以后,我初来时的新鲜劲儿就全消失了。这对老夫妻不时絮叨的方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于是找了一个翻译。可有翻译在场,老人又不自然了。没办法,我把翻译撵走了,彻底成了“聋子”和“哑巴”。在随后几乎一模一样的每一天里,我只能看,看着白发苍苍的他们,起床、打水、做饭、拾柴、浇地、在村子里转悠……或者并排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杨桃树下,不说话,只是那样安静地坐着。


 ↑ 105岁的阿婆现在依然能穿针引线,自己缝补衣物。


 ↑ 下地回家的路上,阿公在路边的小溪中洗脚。


 ↑ 阿婆用一条刚捕来的西鱼准备做晚饭。当晚的食谱是:西鱼炖萝卜干,米饭。


 ↑ 105岁的阿婆有一头浓密的银发。每天早上,阿婆会把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


他们习惯一天两餐,和周围村民一样,只吃些海里的小鱼和自己种的大米、蔬菜。阿婆煮什么,阿公就吃什么;每天晚饭时,阿公还喜欢小酌一杯。阿婆很喜欢说话,还很大声,生气了会对阿公吼,我甚至亲眼看到她打了阿公几下,但矛盾最终总是以阿公的沉默而很快化解。两人一起出去,只要过田垄或水沟,阿公总是不忘回身牵一下阿婆的手。


 ↑ 穿过农田和椰林,翻过一座小沙丘就能看到大海。


 ↑ 阿公和阿婆最大的爱好就是摸牌九,只是最近两年听力下降,才改为每天 “观战”。


 ↑ 傍晚,阿公阿婆在一个盆里洗脚。


两人都喜欢摸牌九,但因为年纪慢慢大了,缺少玩伴,只能改为“观战”。晚饭后,他们偶尔会到大儿子家,打开电视看一会儿琼戏,这是近两年来他们的新爱好。每天晚上,阿公阿婆都要相互擦身。为了节约热水,他们会在一个盆子里洗脚。


 ↑ 老两口在院子里剥花生。


 ↑ 傍晚,在老屋前给孵出来不久的小鸭和小鹅加喂米糠。


罗阿公除了近年听力有些衰退外,身体非常健康,两年前还能挑着几十斤的担子步行去六公里外的镇墟上卖菜; 如今不仅亲自下地种菜,还经常坐车去镇上买肉买鱼。吴阿婆耳不聋眼不花,虽然驼背,却丝毫不影响她做饭干活儿,而且还能穿针引线,连衣服都是自己缝补。


 ↑ 晚饭前,阿公捡来了一堆柴,阿婆把早上洗净晾干的衣服收起。老两口不仅生活自理,还养了一群鸡鸭。


 ↑ 阿婆在几块砖头砌成的土灶上点燃木柴做晚饭,这间灶房已经使用了四十多年。


 ↑ 若遇到阴雨天,厨房就是老两口的餐厅。


 ↑ 虽然现在蔬菜很丰富,但是阿婆还是依照老习惯在入冬时腌制大量的萝卜干咸菜。


 ↑ 阿公清晨到镇上买菜,顺路在孙女开的店里吃一碗粉汤。


 ↑ 阿婆和晚辈一起为中午的聚餐准备食物,四岁的曾孙倚在她身上玩耍。


 ↑ 虽然院子里早就通了自来水,但是老人家还是习惯用井水。


 ↑ 老两口的木床对头摆着。“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的时候,我们就说说话”。


 ↑ 在冬天,阿公的皮肤会因干燥感到瘙痒,阿婆会来帮忙。


我忍不住问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足?罗阿公就给我讲1945年闹饥荒时的情景:那时村里饿死了好多人,自己心想着哪天能吃上一顿米饭和肉,这辈子就够了。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这个愿望也实现了,可惜年纪大了,吃不下太多了……吴阿婆在一旁说:“我们这辈子的愿望都实现了,如果将来孩子们不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辛苦做工,能在家门口有工做,有饭吃,那就太好了!”


 ↑ 阿婆高兴了还是喜欢席地坐在自家院子的沙地上。37岁的曾孙周光涛从20公里外的港北专门来看望阿婆,阿婆很高兴。


 ↑ 天气好时,老两口就会在院子里吃午餐。当天的午饭:稠稀饭和小鱼。


 ↑ 一大家人欢聚一堂,阿公阿婆非常高兴。


 ↑ 生活虽然简单,阿婆却很满足。阿婆经常回忆起1944年的大饥荒,他的三女儿就是在那时夭折的。


 ↑ 午后,阿公抱着一岁的曾孙罗彦在老屋前晒太阳。


再过几天,当地政府帮阿公阿婆翻盖的新房就要落成了。他们俩每天都肩并肩坐在杨桃树下,充满期待地看着自己的新房一天天长高。他们不时把混入沙子的草根小心地捡出来,甚至午饭时也要轮流到工地看看。阿婆笑着告诉我:“春节后,我们就要搬进新房子了!”。


 ↑ 阿公和阿婆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看着即将封顶的新房。待新房竣工后,他们将告别居住了四十多年的老屋搬到新房居住。


↑ 拍摄结束后,阿公阿婆送我到村口的大路。


2016年3月29日,阿公罗开明因病医治无效,在琼海逝世。享年107岁。


本文特约摄影师舟浩授权发布,原发于注目礼,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