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三部曲” 教孩子高效完成应用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8-16

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当前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对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有以下三部曲:

01

第一曲:读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教师留给学生读题的时间很短暂。虽然他们认为读题很重要,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教师们往往为了多练题,而挤占学生读题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匆匆读题,没有读懂题,就进入分析问题阶段,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无法准确审题。

除了要给学生充足的读题时间,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却不能快读,速读,没思考的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法。数学中的读不讲究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

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今天上午,实验的班级六年级同学进行了一次期末摸底考试,考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应用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读题不准确。

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的爸爸2016年10月1日存入银行15000元,存期是两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小明的爸爸能取回多少钱?有几名学生做题是只是计算了利息,却没有计算本金。问他们为什么,做错的几名同学说是没认真把题读完,看到前面给的条件有本金,时间,利率,就想当然认为这道题应该算的是利息。

所以说我就及时向学生强调了每道题目都要读三遍:一遍过后有整体印象。二遍后能找出关键字、关键词。三遍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02

第二曲:找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字、词对准确审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有:共、一共、共有、还剩、余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相差等;倍数关系的有:“倍”,“占”,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亩产量、总产量、月产量、单价、总价、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图形方面的词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宽、高、半径、直径、内圆、外圆、外围、周长、面积等。代词有:这、他、他们等。这些字、词,如果不理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再比如,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学生找到的关键字、词有:支出、占、共。这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03

第三曲:析

首先,分析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上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支出”,指花了的钱。“占”,是。“共”,赡养老人和食品支出一共是多少钱。

其次,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在一些应用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那么醒目,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思维就会受阻,解题就会出问题,因此,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

例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题目中“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这句话隐含的条件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36%,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16%。隐含的条件对题目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条件更清晰明了。

最后,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例如,上题中赡养老人的支出加食品的支出就是两项一共支出的钱。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题目已经理解的很透彻,题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也都基本明了,为正确列算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