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毅:为何要同病异治,为何要异病同治|中医文化必修课

 为什么73 2018-08-16

   本  期  导  读    

本文是潘毅老师喜马拉雅FM线上课「中医文化必修课」第6集《中西方医学不同的治疗手段》的文字版节选。


面对疾病,西医有西医的套路,中医有中医的原则,两种医学互相尊重与补充,共同战胜疾病,才符合医学的初衷。





听过上一讲的听众朋友可能会留意到,西医看病,关注的是疾病的全过程,或者是普遍规律。


这不是包容量更大吗?也许是。但这一定是优点吗?不好笼统评价。



同病异治,分为横纵两种


我们看西医是怎么治病的。比如流行性感冒,它的治疗指南大概是这样:隔离通风,充分休息,多喝水,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一溜下来,路径很清晰,也很容易操作。


再看看中医是怎么看的吧,中医不是辨证论治吗?证——关注的是个体在这种疾病之中的当下反应状态。注意,是个体的反应状态。


所以,中医有个概念叫做「同病异治」。


什么叫同病异治?它指的是,在一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如果表现出来的证不同,也就是个体反应状态不同,治疗就不一样。


它又可以分为两种操作,一种是纵向看,一种是横向比。


什么叫纵向看?比如在同一个人身上,由于阶段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


一个感冒病人来了,第一天,除了基本感冒症状,可能还有咳嗽、咽喉痒、痰白、流清涕,我们说他是风寒感冒;


第二天,风寒感冒症状还在,比如,怕风怕冷,没有汗出,口不渴,但痰有点变黄,鼻涕也有点变黄,这个时候我们说,风寒有点化热了;


到了第三天,如果出现发烧、咽喉肿痛、痰黄稠、鼻塞、流黄涕、口干、舌红、苔黄,这是完全变成肺热证了。


也就是说,这个病人三天呈现出三个证。


假如第一天看中医,是按照风寒犯肺来处理,祛风散寒;假如是第二天才来看中医,可能中医在疏风散寒的基础上,会给他加点清热的药;假如是第三天来看中医,中医就纯粹地给他清肺热。


也就是说,你的疾病发生了变化,你变我就变。以动态的、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不是更符合辩证法吗


另外一种是横着看。比如有三个病人,都是感冒。感冒,按照中医的说法都是外来的病邪,你是外来的,我就把你驱赶走。


只是我驱赶的方式是不同的,假如第一个是风寒犯肺证,我就疏风散寒;第二个是风热犯肺证,我就疏风清热;第三个,你是外感风寒湿证,我就疏风散寒祛湿。


你有没有发现,同一个病,西医是按套路来治的;中医是在疾病的基础上,参考个体反应状态,因人而治的。


中西医各自关注的重心是不太一样的。




病好人就好 & 人好病就好



有两句话,概括得有点道理。


第一句是,西医治的是人的病,它更关注局部病变本身,治疗的潜在思考是,你病好了,人也应该慢慢会好。


中医治的是病的人,它更关注人的整体状态,它的潜在思考是,人的整体状态调好了,疾病在这种内环境中也会自动好。


但是中医吃亏在哪里?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中。


不少人会说,中医治病,疗效不能重复,等于说,你用这个方子治这个病,上一个有效,下一个就未必有效。


注意:同一个病,用同一个方,或者同一个药,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按照路径走,这是西医的思路。西医觉得,这才是可重复的,这才叫科学。


而中医治疗同一个疾病,假如这个人的反应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中医的处方是跟着改变的,你变我就变。


又或者像我前面举的例子,同一个病,三个病人来,表现出三种反应状态,我用三个方来治疗。




尽管我都治好了,但从西医角度,就觉得不可重复。这显然是按西医治疗疾病的思路来限定中医:必须按照疾病为主的这个角度来治,而不能按照疾病状态下的个体反应状态来治,尽管你都治好了。


其实中医的重复度在哪里呢?就是处方与证候是对应的,可重复的。比如2000多年前麻黄汤能治疗风寒犯肺证,那到今天它还是能治风寒犯肺证,延续2000年!这是多大的重复成功样本量!




中国象棋 & 国际象棋


我们这里看出一个什么问题了。


不了解中医的人,或者故意黑中医的人,都是拿西医的治病标准套路,来评价中医:你必须是单一方案来治疗单一的病,而不能对一个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案,尽管你都治好了。


这是什么逻辑?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西医内部可以有统一的标准,但把这个标准外放到另外一门医学,要求它按你的套路来,否则就是不科学,这合理吗?


这让我想起了下棋。比如,你是下国际象棋的棋手,我是下中国象棋的棋手,本来大家按各自的规矩来下是正常的。现在下中国象棋的时候,按中国象棋的规则赢了对手,你说,我这个赢不算赢,因为下棋的时候用的不是国际象棋的标准跟规则,所以不科学。


在不少人眼中,下棋只该有一种,就是国际象棋,而围棋、中国象棋都不该算游戏。假如你们要玩也行,就用国际象棋的规矩来玩吧,否则,不好意思,不科学。



从两次重大流行病说起


这里举些典型的例子吧。


1955年石家庄发生乙脑大流行。单纯的西医治疗,死亡率大概在30%左右,而加上中医以白虎汤为主的清热解毒养阴法治疗,死亡率降到了10%以下。中医有没有疗效?大家可以思考。


到了第二年,北京也流行起这个病,但是用上一年的方法,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这个时候,北京名中医蒲辅周认为,北京阴雨连绵,湿热交蒸,属于暑湿偏盛,就用了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加减,又把死亡率降到了10%以下


其中蒲老先生亲自治疗的167例乙脑患者,没有一例死亡。


当时的周恩来总理称赞蒲辅周:「既是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


以上疗效,从常识来看,应该算有效吧。


但争议就来了,不喜欢中医的人说,两年之间,用了两套方法,两套方法之间没有重复性,而蒲老先生治疗167例患者用了98个方子,平均每个方子用不到两个人身上,没有统计学意义,因为等于每个患者都成了个案,所以不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蒲辅周的回答是:「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方」,「善治病者,一人一方,千人千方」,就如一把锁一把钥匙,千把锁千把钥匙,药与证相符,丝丝入扣。


所以我们有点奇怪,一直执着于中医治疗的路径,是否符合西医对疾病的治疗规范,难道总体疗效就不算数吗?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再举一个例子,作为当年诊治「非典」的定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中医药为主、中西结合治疗「非典」患者61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转院、零后遗症、本院医务人员无一感染的成绩


当然,我这里没有把它表达为纯中医治疗,但是,假如纯西医治疗,没听过世界上哪个医院报道达到这个疗效。


「非典」的死亡率,在广东是6%点多,是全国也是全世界最低的。而纯粹西医治疗的香港,还有西方,死亡率都在10%以上,更由于大量使用激素,即便病人最后没有死,过用激素的后遗症也使得很多患者生不如死。


这事情,从流行病学上看有点奇怪:一个新的、相对烈性的传染病,在首发地区,本来死亡率应该是最高的,但现在反而成了最低。


不能不说,其中一个原因是广东的中医介入得比较早。但这里我没有中医独揽功劳的意思,这是中西医结合共同创造的成绩,如果中医跟西医单打独斗,都达不到这个成效。




裁缝裁衣 & 工厂制衣


如果对中西治疗不同的方式与思路,我们还没完全清晰,这里,可以再来个比喻。


西医看病基本都有治病指南,也就是说有基本的固定套路。我没有说它不好,因为它的套路也是从西医学本身的特点出发,精心打磨出来的,从西医体系角度,可能是最能发挥最大效应的。


这就好比我们到衣店去买衣服,根据自己的身材,可以选择大号、中号、小号还是加1加2。大概符合了,就可以穿,方便对号入座,也方便操作。


而中医治病像什么呢?它强调的是在某个疾病背景下的个体化治疗,所以它更像裁缝的量体裁衣。好的裁缝,他做出来的衣服应该是可以跟你的身材很熨帖的,各方面都恰恰好。


现在有人告诉我,中医不按套路出牌,没有设立标准尺码,你们每个人做衣服都量体裁衣,不是做套装,而且越高级的裁缝越因人而异,没有重复度,就像蒲辅周老中医治疗乙型脑炎一样。所以,你这种裁缝做衣服的方式是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没水平。


大家评评理了,这是裁缝出了问题,还是评价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准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不是有一个理念吗——私人定制,才是最高级的服务。中医,本质上就是私人定制。


现代医学,现在也开始搞「循证医学」了,其实,这也是往个体化治疗、往中医这个方向靠。




但有人或许会怀疑,难道你中医治病就没有套路吗?其实有的,比如大的套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大原则。


再具体下来的治法,风寒犯肺:疏风散寒;风热犯肺:疏风清热。


那么可能有人问,同样感冒,同样的风寒犯肺,治疗一样吗?这个就基本一样了,因为是同一个病、同一个证,所以,治疗方案总原则上是差不多的,最多你咳嗽重一点,加点止咳药,你鼻塞重一点,我加点开鼻窍的药。


甚至是两个病,比如一个人是感冒,一个人是哮喘,他们都是风寒犯肺证,中医的治疗方面就很像了,都是疏风散寒。只是在药物加减的时候,你是感冒,那我对付外感的药更多,你是哮喘,我加的止咳平喘的药就更多,大方向一样。


所以中医还有个名词叫做「异病同治」,你的病不一样,但是反应状态差不多,所以我治疗起来就差不多。


大家看到没有,西医治病,它的权重是在病,而中医治病的权重更大的是放到反应状态。当然,这个反应状态包括全身反应状态和病位局部反应状态。



好,我讲了这么多,中医治病到底有没有疗效?又或者,这种治疗方式是不是不科学?听众可以作出自己判断了。


如果还是存疑,尤其是在中医理论上面有存疑,我们也可以在以后的课程讨论中,逐步加深认识,理清思路,到时候再做结论。


谢谢大家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