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机房UPS的维护策略 UPS虽然越来越智能、可靠性越来越高,但这并不代表数据中心基础的维护工作可以省略。任何环节的疏漏仍然有可能导致UPS失效,影响关键业务。良好的维护工作能显著降低UPS系统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综合成本的控制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2.1 维持良好的供电环境 (1) 保证市电输入的电能质量 尽管UPS除了提供不间断电源的功能外,还具有净化电源的作用,并且对较差的市电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其作为一款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比如输入市电不可严重超压超频、防止高压窜入、电压谐波的含量和频率不可过大,否则都有可能触发UPS的保护动作导致停机,甚至损坏其内部器件。 (2) 控制零地电压 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控制容易被人忽视,不过突变或过大的零地电压都有可能会影响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导致UPS误动作以及后端服务器误码率的升高。零地电压的控制相对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如线路的长度和阻抗、电缆的布放、零线和地线电流、高次谐波等。 (3) 做好防雷接地 雷击对电气设备而言是天敌,UPS电源也不例外。UPS安装在重要设备的前端,雷击发生时首先抵御冲击的便是UPS,而且UPS被越来越多的接入外部监控系统,这些信号线也成为雷电脉冲入侵的通道。尽管不少UPS自身带有防雷装置,不过通常都是D级防雷器,防雷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此处一级是完全无法达到良好防雷效果的。因此,整个数据中心都需要做好内外结合的防雷工作,保证包括UPS在内的各个机房设备对雷电都有良好的屏蔽和接地保护。比如,完善机房外部的防雷系统,做好机房的联合接地;采用多级防护措施,选择合理的位置安装B/C/D级浪涌保护装置,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泄放和削弱。
2.2 保持适宜的机房环境 机房环境看似简单,不过对UPS的使用效能和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机房环境是确保UPS稳定工作的前提,保持适宜的使用环境也就成为UPS维护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1) 温湿度 使用者应控制好机房的温度和气流组织,并确保UPS的进出风道通畅,散热空间充足,避免局部过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忽视温度对蓄电池寿命的显著影响: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0℃±5℃的时候,表现出最好的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当环境温度超过25℃以后,每上升9℃,蓄电池的寿命就会下降一半。 使用者也要控制机房的湿度保持在50%左右,既能有效避免凝露的产生,也能防止静电在设备内部的堆积。 (2) 洁净度 灰尘是电源设备的主要“杀手”之一,灰尘无孔不入,当空气中漂浮的灰尘较多时,UPS风机会将灰尘带入设备内部,然后大量沉积。不仅严重影响通风散热,而且会积蓄静电,可能导致电源信号紊乱。若积尘内含有大量的导电介质,如切割施工产生的金属粉尘、楼板加固使用的碳纤维、汽车尾气和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的硫离子,都会造成UPS内部短路拉弧。因此,使用者应做好机房的防尘与定期除尘工作。 (3) 漏水防护 电气设备应尽可能的避免与水接触,做好漏水防护工作。如空调风管不可布放在UPS等设备的上方,以免出风口的冷凝水滴落;消防水管、空调加湿盘管和排水管等都是渗漏检查的重点关注部位。
2.3 良好的维护管理 使用者应根据UPS设备的配置和特性,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维护规程,例如根据巡检周期的不同,分别制定出日常巡视/月检/季检/年检的内容,巡检项目依次递增。 合理有序的巡检工作,可以及时发现UPS隐患,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完善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抢救措施,可以将突发事故的影响与损失降至最小。良好的设备文档、维护记录和备件的管理,可以实现工作的可追溯性,并利于维护的宏观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4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 通常UPS系统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左右,然而其部分关键部件的设计寿命却只能达到5~6年左右,比如交流滤波电容、直流母线电容、散热风扇以及蓄电池,这些就需要通过设备大修来进行更新替换。 UPS在经过多年的使用运行之后,电气参数必然会有所漂移,需要重新校准;内部板件、信号线和导体的固定必然会有所松动,需要进行紧固;灰尘必然会大量堆积,需要进行清理;设备的软件逻辑和切换功能也应该进行检测验证。这些都需要UPS定期停机维护才能实现。
3.结语 UPS是当前机房中不可或缺的保障设备,对机房中其他设备和关键业务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严格遵循UPS的使用要点,并及时根据UPS的使用现状采取适当的维护策略,对其稳定可靠的履行供电职能、提升工作寿命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