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死海效应”困扰的教育,危机重重

 李隆基美容院 2018-08-16

“死海效应”是一个令企业管理人员特别困扰的问题。若公司被“死海效应”困扰,发展肯定会举步不前,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可能。

什么是“死海效应”?打个比方,某单位年年从高校或社会上招收新员工,但这些新员工中的优秀者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离职,就好像海水蒸发掉一样,大家都清楚,海水中的水分一旦流失太多,盐度就会变得很高,以至于不适合正常生物的生存,“活海”就成了“死海”。好员工流失严重,剩下的基本都是能力普通且水平一般的员工,他们有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是善于钻营拍马。随着资历越来越深,会钻的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本事不大,却特别喜欢发号施令,同时制定的政策有比较愚蠢,还听不得别人一点意见。另一些没有走上领导岗位的“资深员工”则非常低效的开展工作、机械的执行指令,整个单位陷入危机之中。

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这种不好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有门路、能力强的人会选择在适当的时机辞去职务,重新从事其他职业或创业,而教学水平高、在事业上有追求的教员,多数会想尽办法调入城区名校。有的乡村学校好不容易来了个把年轻有干劲的年轻教师,却因资历不够被处处刁难,发展受限。甚至会因为教学能力强、很受学生欢喜而遭到部分同仁的忌恨,一些学校领导也因担心这个太优秀的教员会不会被破格提拔,影响自己的升迁之路,而明里暗里压制优秀教师。如此一来,有干劲的教员渐渐变得没干劲,要么离开,要么被“融合”。时间长了,单位的“盐度”就会变得越来越高。

企业管理上遇到的困惑同样困扰着教育,若“死海效应”弥漫,会让教育危机重重。教育领域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最少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教师的价值并没有被真正体现出来。有不少认真钻研教学的教师,为教育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特别是兼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他们不仅是一线教师,也是一线管理者,既要承担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也要承担繁琐的班级管理任务,还要应付很多行政事务。他们每个月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另外,有很多一线教师辛勤付出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另谋职业”的打算。

第二,分配机制不健全,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教育系统从业人员数量众多,有的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有的从事后勤服务工作,有的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收入分配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多年前,教师工资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果“颇丰”,造成的结果就是,一线教师的待遇大幅度滑坡,反观某些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比一线教师更多的收入,“干得多拿得少”的现象在部分学校依然存在,这极大影响了教师们的心态。

第三,社会缺少“尊师重教”的氛围。部分人不仅不尊重教师,还喜欢到处找教育行业为人不齿的“特例”,然后进行放大并广而告之,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就会被影响,这也是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教师职业没有好感的主要原因。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呼吁人们“尊师”,并努力给教师营造宽松、体贴的生活环境,但教师还是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很一般”的职业,不具什么优势。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职业,难以留下优秀的人才,因此,教育行业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系统的人才流失在所难免。

当从教者丧失事业激情,把教书看成是“应付”,整个教育生态就要出大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僵化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并努力营造出“尊师”的社会环境,从根源上杜绝“死海效应”在教育系统的泛滥,让教育恢复活力和生机。也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教育面临的危机,才能促进社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