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父亲:被高估成超人,低估成懦夫

 天地人和w 2018-08-16

文:大脸&武志红

chapter 01

一个词,描述你的父亲

最近,微博上热传一个视频:如何用一个词描述你的父亲。

视频中邀请了5-50岁不同年龄的人形容父亲,有人说耐心、善良、关心、保护者,有人说勇敢、榜样、太阳、哥们儿……

父慈子孝,画风一片温馨。

如果说视频里是温情告白,评论就是大型翻车现场。

<自私>

<脾气大>

<懦弱、自大、可怜>

自私、陌生、霸道、懦弱、自大、无能、可怜……这些词用在了父亲身上,还有人表示此生要远离父亲这样的人。

和欧美父亲的强壮阳光不同,中国父亲似乎显得特别“不堪”。

提起父亲,很多人总有藏不住的失望,就如作家李承鹏在他的《所有人问所有人》中所说:

“在中国,每个父亲在子女眼里,都是不堪的。”

但亦如他所言:中国的父亲跟全世界的父亲有些不同,我觉得拿一身洒满北美阳光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父亲并不公平。

因为,中国的父亲都是家庭顶梁柱,必须小心翼翼隐藏住自己不堪的奋斗;

他们也是权力体系中是失败者,是芸芸众生,是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父亲大多沉默,他们爱孩子,却总要在孩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

而这种若无其事,也让他们的爱,犹如他们自身的存在,变得淡淡的、弱弱的、可有可无。

好父亲似乎总是极少存在,存在的,一直多是在无力中挣扎、似混蛋又带点温情、让人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的父亲,模糊得看不清那张脸。

父亲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chapter 02

你是要一个幻想的父亲,还是真实的父亲?

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看不清自己眼前的父亲,到底是幻象,还是真实。

我们难免会受整个社会舆论的影响,会追求主流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2006年春天,我的父母来到广州和我生活了一段时间。

一天,我带他们去植物园玩,当给父亲拍一张照片时,通过相机和镜头看父亲时,我突然发现好像看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父亲。

他在我眼中第一次变得无比生动,我的心似乎都在和父亲的心同步跳动。

这么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重新找到与父亲的连接感。

过去,在我眼中,我的父亲也不是强有力的。

他先在他的原生家庭被忽视,而他成家后,我们一家都被爷爷奶奶忽视和压制,也被同村人轻视。

对此,爸爸没有做什么抗争,或者他也做不了,他只是默默地用他瘦弱的肩膀扛起对爷爷奶奶的责任,和对我们一家的责任。

不仅如此,我的父亲也是非常不擅长人情世故的,他喜欢一个人做事,而任何需要求人的事情,哪怕只是去邻居家借一把铁锹,他都不愿意去。

但父亲又是聪明勤劳的,每天他会很早起床,要么是去赶着做小生意,要么就是在家里做各种各样的农活。

除了偶尔看看电视,他几乎从来不闲着。

然而,勤劳和聪明并不能让父亲很好地撑起这个家,我们家在村里还是被边缘化,还是会被人欺压,而且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因为这些不认同感,我与父亲总有一些隔阂。但这个隔阂在植物园给父亲拍那张照片时一瞬间崩塌。

我突然发现,是过去的我对他太苛责,即便平凡如他,仍努力坚守支撑着这个家。

而如今,他竟也老了。

从此之后,我和父亲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变。

以前,每次打电话回家总会问:“我妈呢?”

现在,我一定会和父亲聊会儿,有时聊很久。

这样的和解,也让我的心里多了一块儿暖意。

华师大的心理学博士张敏翻译过一本书《父性》,这本书称,尽管我们意识上对暴君般的父亲有百般不满,而且杀掉暴君般的父亲的譬喻在很多神话故事都有出现,且历史上也不乏真实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倾向于找一个这样的父亲的。

与温和近乎软弱的男性相比,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更容易被强势到蛮不讲理的男性所吸引。

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做解释。

譬如一种常见的解释称,这是远古蛮荒时代所遗传下来的需要。

那时,男子是猎人,他们的狩猎能力将决定一个家庭乃至一个部落的存续,而细致、敏感和善解人意这些因素并不是很重要。

也就是说,一个男子的权力味道是一种真实的保障,而不像现在更可能是一种虚幻的心理需要。

德国一名女权主义作家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这位女作家先嫁给了一个无比尊重女性的男子,但最后她与这个男子离婚,而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子。

她到底想要什么呢?

对此,这位女作家有她的一番解释,而且上升到哲学高度。

我相信这些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我更愿意从微观角度去看这些事件。

在我看来,其中的关键就是,你真实的父亲是怎样的?

你是接受了他的真实存在,还是活在理想父亲——也即白马王子的原型的幻梦中。

chapter 03

你是否卷入了父母的战争而迷失双眼?

让我们看不清父亲真面目的,除了幻象,更多的是,来自家庭中权力斗争的影响。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称,孩子天然就想做家庭的保护神,这一倾向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

孩子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中,甚至是家族的战争中,而被这场战争也让孩子迷惑了双眼。

夫妻之间很容易爆发婚姻战争,双方都想争夺关系的制高点。

孩子们并不是真正去平衡强弱,实际上他们和谁站到一起,经常性的关键是,谁表现的更悲惨,谁有更多的机会诉苦。

最终,为了顺应这种压力,孩子们选择了与情绪最激烈的一方,也即是妈妈站到了一起。

妻子眼里丈夫的不堪形象,也印在了孩子眼里。

chapter 04

父亲不是一朵花,我们也没有必要非将父亲美化成一朵花。

关键在于,对你来说,你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你们有过什么真实往事。

我们必须尊重真相,否则就会背离自己的心,而这种背离会让心分裂,让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剧烈交战。

结果就是,我们的人生也一直处在剧烈的冲突之中。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义。

这句话也可以用到你与父亲的关系上——你必须用你的眼睛、你的心去揭示你与父亲这一重要关系的存在。

在你眼里,真实的父亲是怎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