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有着承载文化的功能。汉字本身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每一个字,它的出现时间、它的构形结体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当汉字与传统古训相结合后又是一番奇妙的体验。 1.位——人+立 【简析】坚持立场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古训】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方——“点”+万。 【简析】万人出点子,自有好方法。 【古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忌——己+心。 【简析】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还能容得下谁呢? 【古训】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4.冢——“冢”与“家”的区别,是“点”的位置不同。 【简析】一点小错,弄得家破人亡。 【古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5.评——言+平。 【简析】评价事物时,言辞必须公平才是。 【古训】做事出以公心,做人摸着良心。 6.汗——“水”+干。 【简析】形象地告诉人们:干,就得流汗水。 【古训】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7.吃——口+乞。 【简析】如果一生只讲吃,那就成了乞丐的口。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 【古训】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出——山+山。 【简析】想出人头地,非得有翻过两座大山的勇气和毅力不可。 【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9.研——石+开。 【简析】只要不断地钻研下去,顽石也会开窍。 【古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0.好——女+子。 【简析】父母看待自己孩子的共同心态:“子女”就是“好”。中国人传统上有“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观念,中国人眼里的好日子就是父母在堂,儿女双全,平平安安。 【古训】儿女成双福满堂。 11.厌——“厌”与“庆”只差一“点”。 【简析】可庆的事,只要偏差了一点就变得可厌。 【古训】祸与福同门,利与害相邻。 12.够——句+多。 【简析】再讲一句话就多了,这是说话的决窍。 【古训】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3.欲——谷+欠。 【简析】欲望如山谷,再怎么填也还是有欠缺,所谓“欲壑难填”,过度的欲望,会带人走向罪恶的深渊。 【古训】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14.茶——草+人+木。 【简析】人隐身于草木之间,融入自然,品茶悟道,一句禅语“吃茶去”,消除了多少心灵的疲惫。 【简析】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15.途——走+余。 【简析】凡事给别人留有余地,自己的路途才好走。 【古训】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6.春——三+人+日。 【简析】这字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三日:昨日、今日、明日。 【古训】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失落东西有处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17.命——人+一+叩。 【简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中,应该至少有一次去叩问命运,思考人生。 【古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8.悟——心+吾。 【简析】吾用吾心去思索,方有所领悟。 【古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食——人+良。 【简析】人要维持良好的生命状态,就需要吃饭(食)。 【古训】民以食为天。 20.天——一+大 【简析】天是老一,天是最大。所以人活着,不能欺天,不能违背天理。 【古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