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球,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考中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翰林侍讲,还参加编著《宣宗实录》。刘球做官清正廉洁,他的堂弟在地方上做官,曾经送他一匹布,刘球严辞拒绝。 明英宗当时非常宠信大太监王振。刘球有一个同乡,名叫彭德清,是王振的心腹,但刘球从来不像别人那样去巴结这位同乡,这让彭德清很不爽。 正统八年的五月,紫禁城中的奉天殿被雷击中,明英宗以为不详,要求官员们展开批评,大胆谏言。刘球一下子提出来十条意见,结果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十条意见的第一条,刘球认为明英宗把一些重要的权力交给了别人,所以他劝明英宗能像太祖、成祖一样,遇到大事的时候亲自决断,收回权力。 彭德清认为刘球的这一条建议,完全是针对王振来的,他对王振说:“此指公耳”。 王振气得够呛,他是太监脾气,睚眦必报。此前,刘球的一些谏言早就惹恼了王振,这次新账旧账一起算。他认为刘球和翰林修撰董璘是同谋,就把他们一起投入了锦衣卫的牢狱,并且指使锦衣卫的指挥马顺害死刘球。 一天夜里,马顺带着一个锦衣卫的小校来到狱中,刘球知道他们来者不善,跳起身来,嘴里大声呼喊太祖、太宗。 马顺对着他挥刀砍下去,他的脖颈被砍断,身体依然不倒。马顺连夜把他肢解,在狱中挖了一个坑,就地埋掉。 另一位董璘拣了一条命,后来被释放。他从狱中带出来刘球留下的一条血衣,交给刘家人。刘球的儿子又找到父亲的一条胳膊,和血衣一起埋葬。 做为王振的帮凶,马顺残忍害死刘球,心中始终感觉不安。他有一个儿子一直患病,有一天突然揪住他的头发,又打又骂,嘴里大声喊着:“我是刘球!老贼,将来你死得一定比我惨!” 正统十四年秋天,蒙古军队入寇,王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有了土木之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 消息传到北京,郕王朱祁钰匆匆出来监国,在午门之外召见百官。大臣们群情激愤,认为都是王振这样的奸贼误国,导致如此惨败。 锦衣卫指挥马顺此时还在北京,做为王振的亲信,他看不清形势,站出来大声喝斥群臣,要求大家赶快散开。马顺此举惹起众怒,给事中王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揪住马顺的头发,大声说:“马顺就是奸党,最该除去!” 于是大家蜂拥上前,七手八脚一通乱打,把马顺和两个太监活活打死。 另一个迫害过刘球的彭德清也没有好下场,这一次他跟随明英宗出征,战败之后侥幸逃回,结果被判了死罪,死在狱中。后来明景帝不依不饶,下令将他戮尸。 对于刘球,明景帝认为是一位忠臣,追赠他为翰林学士,谥号忠愍。 于左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