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鸿杨:草堂说案一

 D兴云布雨 2018-08-16


单位:四川省緒餘草堂(武中村卫生室) 

作者:彭鸿杨


草堂处巴山之南,常有志同道合者齐往;一并净手、焚香、品茗、论道;常以案会友,以博他人之长来避其人之短,从而弘扬国术,解患者之疾苦。


一日,戊收集患者信息如下: 

某男,56岁,2018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胸闷气短20天。


病史:心悸1月。经某医院确认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院内“专家”警告患者“病重,不要乱吃药,特别是中药不要吃”,却予以益心舒片及参松养心胶囊服至今,症状加重,不得已,因来求诊。刻见:①疲倦易累,胸闷气短,活动则显,业已20天;②大便干燥4年,如羊屎难下,2~3天一行,长服清热通便药;近期查出肠黑变病;③口中和,食欲可;④平时血压偏高(135/95毫米汞柱),经常服降压药,去年查出大脑右侧血管狭窄。检查:脉弦细紧,尺弱;舌淡瘀,苔腻,舌络略紫。

 

戊:各位老师,此案当如何辨治?


乙:此患者舌两边有白色细沫?


戊:有,患者舌边两侧有白色细沫、堆积如线。


众人皆沉默,继续细观其案!


丁:此案患者便秘是阳明,还是太阴;两者皆有津液亏如何区别?


戊:我先讲我的思路吧!我想此患者久服清热通便、滋阴养心药,会出现里阳虚,所以胸闷气短;里虚津亏则长期便秘;口中和,食欲可,里无热;舌瘀,舌络紫,胸闷,为瘀。脉弦细,尺弱,舌淡,为里虚津亏;脉紧为瘀。综合辨证,此属太阴病,里虚津亏夹瘀。


乙:嗯,我也来分析下,作为抛砖引玉!不对之处,大家予以斧正!


首先回答丁哥的问题。此患者当是太阴便秘,至于为什么稍后细说。虽然阳明、太阴大便秘结都有肠道津液匮乏或者失布,但更多的区别在于结合患者当前刻下的证候反应具体分析;偏于热、实者多在阳明,虚、寒者,多在太阴。


此患者当是正邪交争而诱发体内水液代谢紊乱所致;停饮导致气机运行不畅,逆流上冲于心,故心悸(水气凌心);大便虽干燥4年、如羊屎难下、2~3天一行,但结合舌、脉与整体看不到热象,应排除阳明里热所致,故思此便秘系水饮停滞、肠道失布所致(水秘),切不可再用清热通便药、亏乏津液;饮停导致血行不畅,故舌淡淤、舌下络紫;水、淤停滞于胸,影响呼吸,故时作胸闷、短气。综上述,辨六经八纲为太阳太阴;辨三毒为水饮、瘀血。


戊:太阳?该患者无恶寒发热,亦无肢体酸楚疼痛,更不见脉象浮,哪来的太阳?


乙:气上冲,亦可以看作表不解,所以我考虑有太阳!此类患者我多选用桂枝类方,因为桂枝有降冲逆之效;若在此基础上,患者有水饮所导致的心悸或者失眠之类,我会考虑择别桂枝加茯苓类的方剂。针对此患者我会考虑予以桂枝、茯苓、甘草、白术、丹参。以重用生白术通便,取一味抵四物的丹参活血化瘀。


戊:我则考虑为是太阴,里虚津亏夹瘀。所以予以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 、生白术60克 、枳实30克、桔梗15克,3剂。我认为根据《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此条实为心阳虚致悸也,患者初心悸,误治后症状加重,出现疲倦易累,胸闷气短之症,何也?寒药伤里阳也;故予桂枝甘草汤温阳强心;因津亏便秘,用生白术健脾生津通便;加枳实走下,助白术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加桔梗开宣肺气,以解大肠之气闭;另枳实、桔梗相伍,上下调和,气机转畅,于胸闷,于便秘皆有益也。患者口中和,非热盛,故放胆用此方也。正值三伏,天地暑热尚盛,如药后口干,以数粒麦冬泡茶服。此为清代先贤孙采邻之经验也。


乙:为何用枳实呢? 


丁:是不是,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戊:因为患者有气机不畅,水气互结;所以选用这个。


乙:患者虽有气机不畅,但成不及之势,我觉得运用枳实不妥;但白术可以留取,并大量运用,运化水湿以通便!


丁:结合上面各位老师的辨证,我觉得选用桂枝茯苓丸,可不可以?


乙:应该可以;但是该患者淤血不是很明显,虽然舌有些暗淡、舌下络脉略紫,但我认为更多是水饮所为;所以更多的考虑到苓桂术甘而不是桂茯丸。且一时半刻活血未必见效,暂且先通便留人,下一步再活血化瘀。


丙:孙采邻经验,我学习了。但我觉得运用桂枝与否并不在于地域、时间、体质;而在于患者当前刻下证是否具有桂枝证的存在!但这也并非否定三因制宜,而是患者当前刻下症已经涵盖这三者因素,且当前刻下症是受邪之后、因它们所存在而出现的具体反应;所以《伤寒论》这种个性化治疗方案是超前的、是优越化的!我思此案患者应当在辨解六经八纲三毒的基础上,选用择桂枝茯苓丸,且加用甘草、白术,重用白术通便,甘草缓急;暗合桂枝甘草汤。


己:可否运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呢?


乙:没有少阳阳明的存在吧?也没有相应支撑点吧?


己:嗯,我再思考一下!


沉思片刻!


己又言:患者虽有乏力,看似虚症,然其食欲可,脉尚实,舌下静脉淤曲。是有实证,淤血。加之燥屎,有阳明腹证之势。可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攻其实淤,大小不利治其标嘛。


庚:不可以吧!患者疲倦易累,说明还是有虚的一面;且舌淡、说明可能还有有血虚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刻下并无柴胡证的存在。纵观全案,我认为患者由血虚、血淤、水饮上冲导致胸闷气短,津血亏虚造成便秘。所以我建议在苓桂术甘汤合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即可以养血活血、又可以去瘀血通便。


坐在一边的甲,抖抖手中的烟不慌不忙的说了一句:正所谓,所谓辨方证才是辨证的尖端,六经八纲已经指明治法方向,但并不是法下随取一方或臆测一方;此案水饮、淤血、气上冲同存、并重,依我看就苓桂术甘汤合桂枝茯苓丸吧!越是复杂的,治应越简单。这可不是投机取巧,其机自悟,妙味无穷!


听罢,众人告退,翻书阅卷恶补其缺!

具体桂枝茯苓丸、苓桂术甘汤条文注解,可以参考《经方方证传真》、《胡希恕经方精义笔录》等书的相关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