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康复医疗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在求医问药时,经常提到康复医疗。 虽然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特且具有专门技术的学科,但很多人对康复仍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比如提到康复,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祝你早日康复」、「已经痊愈」等等,事实并非如此。 那么作为未来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康复医学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本期《健康中国面对面》栏目,我们邀请了来自医学院和医院的三位嘉宾代表,从不同角度带大家深入了解我国康复医疗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共同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康复医疗」这一话题,视频最后还为大家送上了小小福利哦,快点击下方视频看看吧! 本期嘉宾介绍 郑加麟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康复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有志青年在选择专业时可以优先考虑康复治疗专业。」 王玉林 深圳龙城医院院长 「临床表明,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视康复医疗,及时接受康复治疗。」 史乐 江苏福恬康复医院院长 「康复治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于不同的人群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下面小编来带大家梳理下三位嘉宾都与我们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 郑加麟院长主要观点: 1.康复医学人才缺口很大,发展前景好,建议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康复专业。 2.康复机构的选择要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 王玉林院长主要观点: 1.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大众对康复医疗的重视,康复医疗的发展潜力很大。 2.康复医疗对于功能的恢复是必要且重要的,需要重视起来。 3.在选择康复机构时要选择资质良好,设施完善的机构。 史乐院长主要观点: 1.保健医学和康复医学目前并未得到重视,需要转变观念。 2.民营资本进入康复医疗市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康复治疗是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治疗,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针对于小伙伴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三位专家也给出了十分精彩的回答哦! 为什么大众对康复医疗存在误解? 这是由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决定的。 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由美国的腊斯克教授于 1945 年率先提出,而中国的康复医学发展只有短短 20 年的时间,硬件和软件的配套还不够健全,知识普及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同时,很多人容易将康复医学与传统的针灸推拿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大众对康复医疗存在误解。 为什么目前康复医疗配套资源稀缺? 这是由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方面决定的。 硬件上,康复医疗真正在中国得到重视是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后,在此之前真正的康复医疗只存在于部队的医疗机构里,并没有完成社会化,大众化。 软件上,目前国内培养的康复人才还远远不够满足庞大的需求量,仍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发展和完善。 什么群体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可分为几类:残疾人群(包括先天残疾和后天残疾)、运动损伤人群、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 为什么要接受康复治疗? 人们在疾病、损伤、手术后,身体的功能将会产生某些缺失。 这其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可以自行恢复,但多数功能是必须依靠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练习,并经过一定的时间才可逐渐恢复或得到代偿,从而达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的目标。否则会影响正常的功能恢复,甚至留下后遗症。 如何正确选择康复医师 / 康复机构? 1.选择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室进行康复。 2.听从主治医生的建议,由其推荐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后续康复。 3.选择有资质,有知名度的个体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相信未来随着政策的扶持和人们对康复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预防、医疗与康复会紧密结合,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