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
2018-08-16 | 阅:  转:  |  分享 
  
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

选择题(本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题2分,共42分)

1【2016年安徽省】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答案】D

2【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右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6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30℃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3【2016年广东省】右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KCl溶液

【答案】D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B正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C正确;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D错误。故选D。

4【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答案】A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减小,故D错误。故选:A。

5【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6【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均属于难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答案】C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乙两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故A错误;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D错误。故选:C

7【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AD

8【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1.6g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5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50%

【答案】C

【解析】A、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不是31.6g,故选项错误;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因为水分蒸发,有固体析出;故选项正确;D、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因此在100g水中加入100g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46.1%,50%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

9【2016年江苏省扬州市】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KNO3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答案】B

10【2016年江西省】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答案】A

【解析】A选项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故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选项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题中没有说出是否是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A

11【2016年山东省德州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将30克甲物质放入70克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克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答案】B

12【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答案】B

【解析】A、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即该温度下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甲,则20℃时,100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为一定小于25g,错误;B、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C、由于没有说明甲的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的溶液,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D、没有说明甲、已的饱和溶液是否饱和,若是很稀的甲、乙的溶液,将甲、乙物质从50℃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且即使都有晶体析出,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不可能为25%,错误。故选B

13【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14【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A.从海水中获得少量饮用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C.用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

D.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利用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聚成水的蒸馏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得蒸馏水,故A正确;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加入稀盐酸可把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而除去,故B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点燃,故C错误;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C。

15【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B.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

C.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16【2016年山东省泰安市】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D

【解析】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氮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答案:D

17【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20g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乙>甲>丙

【答案】CD

18【2016年山东省枣庄市】如表给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

D.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答案】C

【解析】A、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将会有部分碳酸钠不能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g/(100g+30g)×100%=23.1%,故错误;C、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20℃﹣30℃之间两曲线应出现交点,故正确;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而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错误;故选C

19【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

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甲和乙各1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答案】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20【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乙中含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D.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400g水,得到10%的甲溶液

【答案】C

21【2016年四川省德阳市】海水晒盐提取食盐晶体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卤水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SO4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

C.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逐渐析出的晶体是NaCl和MgSO4

D.20℃时,向40gNa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C

【解析】有溶解度曲线可知,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减小;C选项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逐渐析出的晶体是NaCl和MgSO4,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变化不大,得到晶体采用蒸发结晶;D选项有溶解度曲线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小于40g故叙述是错误的;故答案选择C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共58分)

22【2016年上海市】(6分)根据如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量取水时应沿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I.A溶液为(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II.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答案】①NH4Cl②37.0③b、a④I.不饱和II.ac

23【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3分)t1℃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请填空:

(1)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填“a”或“b”)的溶液。

(2)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1)b(2)a(3)降温

24【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7分)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g。

(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填名称)。

(3)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氯化钠(选填“>”、“=”或“<”).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b,c.

【答案】(1)45;(2)氢氧化钙;(3)蒸发结晶;(4)<;(5)NaCl;KNO3;Ca(OH)2;

25【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5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NaCl、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与NaCl的溶解度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在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填字母)。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

(3)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填字母)。

A.大于40℃B.小于40℃C.无法确定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则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答案】(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2)BD(3)A(4)5:3

【解析】(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在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在2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所以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B,在50℃时,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D;(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大于40℃,故选A;(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需要所需16%的NaCl溶液质量为:=62.5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100g﹣62.5g=37.5g,所以所需16%的NaCl溶液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62.5g:37.5g=5:3。

26【2016年江苏省淮安市】(4分)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t2℃时,向100水中加入20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A>B②溶剂质量:A<B③溶质质量分数:A=B



【答案】(1)B>C>A(2)不饱和(3)②③

27【2016年湖南省永州市】(3分)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物质中,(填化学式)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充分后得到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针对上述信息,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得到如下结论,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甲: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乙: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丙:KNO3与NaCl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一定在20℃﹣40℃之间

【答案】(1)KNO3(2)饱和(3)丙

28【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有;

(2)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a点的含义是。

【答案】(1)甲、丙(2)甲>乙>丙(3)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解析】(1)由图可知: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由图可知:在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丙;(3)a点是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二者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29【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4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A中混有少量的B,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2)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将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说出图中P点表示的意义。

(4)t1℃,将50gA物质放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答案】(1)降温结晶(2)B、A、C(3)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4)75

30【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甲。

(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

【答案】(1)减小(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4)<

【解析】(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甲需要水的质量少于乙需要水的质量,故选<

31【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6分)(1)下列是与水有关的几个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

①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填物质名称)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③电解H2O时,与直流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得到H2。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④℃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⑤t3℃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选填“甲”、“乙”或“丙”)变为不饱和溶液。

⑥t1℃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答案】.(1)①混合物②活性炭(或其他合理答案)。③负(2)④t2⑤丙⑥丙>乙>甲

32【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7分)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碳酸氢铵在40℃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B。(填“>”或“<”)

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以下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是。

A.85.8B.86.8C.92.1D.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

【答案】(1)①>②B(2)①探究相同反应温度时,反应时间对NaHCO3产率的影响②C③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时易分解)。因此实验b、d、f产率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因此X应大于86.8而小于92.5。③由题意可得,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

33【2016年甘肃省白银市】(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

(2)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答案】(1)在t1℃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同(2)75g20%(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丙乙甲































1















t1℃



t2℃



升温



a



b



a



b





















/g



温度/℃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