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者死:古代最严禁酒令为何很难执行到底?

 老黄说史 2018-08-17

酒,是世上最神奇的饮料,自有人类文明始,人们的生活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酒具,由此可见酒在古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宴饮、祭祀,都是离不了酒的。

酒可以引发人的豪情,曹操的对酒当歌,李白的斗酒诗百篇,都是让饮酒者引以为傲的贪杯理由。但是,酒,有时也是令人厌恶的,甚至还得背上亡国败家的恶名,比如,商纣王的“酒池肉林”。正是因为酒具有冰火两重天的物质,所以,自有酒以来,“喝”与“禁”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禁酒,是得要有理由的。中国最早的禁酒令,相传是始于周公。他在《尚书·酒诰》中说,商的灭亡,就是因为酗酒造成的。喝酒亡国,这个锅有点大,但,喝酒误事、失德确是事实。为了防止商纣王时期那种“庶群自酒,腥闻在上”的颓废社会风气在新滋生蔓延,规定民间无故不得“群饮”,违者则“尽执拘”,平时则只许在特定礼仪场合、在遵守饮酒之德的情况才可适当喝点。

除了精神上的考量,因为经济所迫,为了节约粮食,朝廷也会严禁喝酒。后汉三国时期,连年的混战,让各大诸侯耗资巨大,加之男丁都被拉上前线打仗了,后方的粮食生产就跟不上了。咱们仍来说说曹操,他本来也是好酒之徒,但是,当酒与民争粮时,曹操开始在自己的辖区内实施禁酒,表面上的理由和周公一样,也是以夏周因酒而亡为鉴。

但是,此令一出,立即引来一大批酒徒的不满,其中表现最激烈的,就是曾经的“三好少年”孔融,他接连给曹操上了两份意见书,揭穿了曹操的喝酒误国的阴谋论,举出大量例子表明道德、谦让、儒学、情爱也都曾导致亡国,如果酒能导致亡国,那不如把这些也都一并禁止算了。孔融的嘴上功夫了得,为了能天天喝到美酒,竟不顾民间与军中粮食短缺的现实,将曹操禁酒的真正意图(节约粮食)抛之一边,进行有选择性的攻击,这该不是君子所为。

除了曹操,偏居西南的蜀汉在禁酒上,决心与手段甚至比曹操更有过之。蜀汉的禁酒令竟规定家中藏有酿具与酿酒同罪(见《三国志蜀书简雍传》),别说喝酒了,连偷偷藏个酒杯啥的,都是要受到严惩的。这要是遇到孔融之徒,还不是跳起脚来骂街啊!

历史上酒禁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原因。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若还要用大批粮食酿酒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但是,有时是丰年盛世,朝廷也会禁酒,因为,酒可以引燃人们内心深处的“魔鬼”,酒后胡言乱语、大放厥词,给朝廷添乱。

《魏书·刑罚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太安四年(458)始设酒禁。是时年谷屡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讼,或议主政。帝恶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非但如此,这一禁令还前所未有地严酷,竟规定“酿、沽、饮,皆斩之。”违令者,不光是喝酒的,就连酿酒与卖酒的也一并处斩。

虽然法令禁严,但是,几千年来,酒却是禁而不绝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追求现世福祉的社会中,即便是再严厉的酒禁也不可能持久,因为民众始终保有不可压制地饮酒的需求。再者,酒税也维持朝廷经济健康增长的保证之一,所以,许多禁酒令都是先紧后松,以至自然解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